陆挺:社会科学领域创新需要时间打磨

2015-10-21 18:32董铁莹
中国青年 2015年18期
关键词:金融

董铁莹

步入经济新常态,除了实体经济快速投入转型升级的创新氛围之外,经济学以及金融实务领域也在呼唤创新。

那么我国金融创新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金融创新方面还存在着怎样的差距?如何看待金融创新对于提高我国整体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意义?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前世界银行研究部咨询员,被彭博通讯社评为预测最准确的中国经济学家,以及被《亚洲货币》《机构投资者》等杂志评为亚洲区排名第一的经济学家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陆挺不仅自身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同时也对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提出了期待和展望。

在北大攻读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的七年时间,为陆挺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学基础。但他还是坚持要去国外看一看,“我当时觉得通过吸收国外一些先进的经济学理论或者金融界的一些实际操作,回到国内后才能更好地针对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陆挺获得了经济学博士。

如今,他选择回国发展,继续承担经济研究方面的工作。谦虚、实干是记者对陆挺的第一印象。“我的工作谈不上创新,真的。”在采访中,他总是反复强调。作为长期奋斗在經济学理论研究一线的经济学家,陆挺葆有了严谨和专业的态度,他的众多经济分析和预测类文章引人注目,是金融领域的“神算子”。2014年底对2015年中国经济三大风险的预估、2014年初反驳“中国经济崩溃论”他用自己扎实的经济学研究底子,一直在破除着各种阴谋论的甚嚣尘上。而最近他正在致力于打造一个香港和内地研究销售一体化的管理平台,为中资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尽力。

陆挺认为:“与自然科学领域显而易见的发明创造不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创新可能少有轰动。但这并非表明创新精神不存在。不管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调研,每迈出的一小步看似平淡无奇,却是‘慢工出细活,最终会累积出社会进步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因而在社会科学领域,我们不应该寄予它如同互联网般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而是应该用支持和包容的心态,看它在时间的打磨中焕发更好的光泽。

《中国青年》:谈一谈你对金融创新的理解吧。

陆挺:就我个人而言,谈不上有什么特别重大的创新,只能说在既有或者比较前沿的理论框架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不断去丰富和完善,同时我也一直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做着努力。

比如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准确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实现资金供给与需求的最佳匹配,还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有效地满足市场的投融资需求。

因此我认为在互联网金融这一块,我们国家将大有所为,我和我的团队也借着这股东风推出了一些金融产品项目。回国后我有机会接触到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一些更细节的,更有操作实务的东西。我也经常研读报纸,以及各个金融机构的研究报告和各个微信群,去了解在哪些领域大家普遍期望创新。这些信息的获取很有益处,能够使我更加集中精力将时间花在这些领域。

《中国青年》:你觉得我国的金融创新具体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陆挺: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去努力。

第一,就是加快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包括放松金融管制和促进金融监管。具体来说,在放松金融监管方面,优化市场结构,加大金融市场证券化比例,逐步放开利率管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后由分业经营逐渐过渡到混业经营,以有利于金融机构资产组合和风险管理,同时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在促进金融监管方面,由于金融创新本身可以降低金融风险,但同时也会由于创新工具的使用而产生新的风险,所以一方面要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注重前瞻性,以避免微观主体钻法律的空子而增大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要注重监管体制的创新,形成以市场准入、业务规范、风险调控到市场退出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第二,我认为要降低金融创新中的行政主导作用,重视微观金融主体创新。要通过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流入金融行业,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和国内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

第三,还需要从技术层面进行创新,优化人力结构。第一,加大对金融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第二,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管理人才,同时建立有效的金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氛围,同时注重培育技术型的金融自主创新人才,最终从源头上调整我国金融人才结构。

《中国青年》:如何评价我国金融创新现状?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金融创新方面还存在着怎样的距离?欠缺哪些?

陆挺:我国近几年来在金融创新方面发展势头总体而言非常好,比如微信支付、股权债权众筹平台、小额贷款线上模式、电商云服务平台等。政府方面也在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比如上海自贸区推出的很多创新案例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这说明全国上下,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大众的金融创新意识,都保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准。这是非常难得的机遇,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效应已经非常好地发挥了出来。但在取得世界瞩目成绩的时候,也要看一看我们和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怎样的差距。具体而言,我认为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金融市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我国国有银行在金融体系资产比重上均具备绝对优势,处于垄断地位,对于市场的需求并不敏感,缺乏竞争压力。相比之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太小,在整个金融体系的资产业务中所占的比重太低。金融结构上的不和谐问题将导致金融创新的两个主要动力——追逐利益和竞争压力刺激的缺乏,从而不能发展成更深层次的创新,而只能在低层次的创新上徘徊。

其次,金融创新人才缺乏,技术型金融创新较落后。在众多创新要素中,技术创新一直以来都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的金融技术创新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我国金融创新的薄弱环节。此外,我国金融创新缺乏相应的优秀人才,主要表现为金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金融创新领域缺乏优秀人才。

《中国青年》:你刚刚也特别地谈到互联网金融。事实上在“互联网+金融”这块确实形成了非常好的创新氛围。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会有哪些积极作用?

陆挺:正如我刚提到的,我们国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一定可以大有所为。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能够促进金融的快捷化、高效化、大众化。传统的金融行业中,只有具有一定资金规模和资格的机构和企业才能发放贷款、获得融资和风险投资,设定了相当的准入门槛,但是互联网金融将会改变这一层面,P2P业务、众筹模式等将为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微型金融主体提供准入“绿卡”。

其次,互联网金融还可以倒逼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第一就是促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行政化利率管制将随着余额宝等金融产品的陆续推出而逐渐放松,因为银行存款会出现分流,而为阻止存款的外流,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利率,这一状况将最终促使金融监管当局放松存款利率管制。第二,还可以削弱以行政区域划分的金融管理体制。与线下业务不同,虚拟化的线上业务中不存在任何空间上的障碍,任何线上金融产品都可无差别地服务于市场所有参与者。第三,能够促进金融业从分业体制向混业体制的转型。互联网金融创新涉及跨行业、跨部门金融产品的融合、转化、衔接,需要混业体制的支持。最后,互联网金融能够促进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在互联网业务中,人际关系属于虚拟关系,这意味着:与传统的借贷业务相比,更容易出现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逆向选择问题。因此建立适合互联网环境的征信系统和信息共享系统是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猜你喜欢
金融
金融开放应在审慎中阔步前行
祛魅金融衍生品
金融与经济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支持“小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