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联合醒脑静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5-10-21 18:14顾栋华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醒脑静脑梗死

顾栋华

摘要:目的: 探索灯盏花素联合醒脑静治疗脑梗死疗效。 方法 :5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予以灯盏花素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6%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压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联合醒脑静治疗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灯盏花素。

关键词:灯盏花素 醒脑静 脑梗死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常造成脑组织血供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或脑软化〔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年龄正由原来的老年人逐渐向中年人发展,而且致残率和病死率也在逐渐上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我院试用灯盏花素联合醒脑静治疗脑梗死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01月~2013年06月脑梗死患者52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无灯盏花素及醒脑静禁忌症。5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8~80岁;基底节区脑梗死14例,多发性脑梗死9例,小脑梗死3例。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50~79岁;基底节区脑梗死13例,多发性脑梗死11例,小脑梗死2例.两组性别、发病年龄、伴发疾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均给予灯盏花素5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两周。治疗组加用醒脑静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两周。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脱水、降颅压、调节血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防治并发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治疗两周后各评价一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后均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血糖、血脂等指标。

1.4疗效判定标准

1.4.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评分〔2〕,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测1次。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

1.4.2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测1次。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高于对照组的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血液流变学改变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液流变学比较(X±S)

3讨论

脑梗死发生后细胞内钙超载,大量兴奋性氨基酸增加,激活自由基连锁反应,血栓素A2含量增加,导致血管痉挛和血管内凝血,半暗区缺血加重,使梗死区域扩大。脑梗死后首先引起局灶型脑缺血,缺血是有中心区和处于低灌流状态的周围区组成,随缺血期的延长,中心区所有脑组织出现坏死〔3〕。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正常或偏低的患者,应用西药扩张血管可能会使血压降低,这样不利于缺血区脑组织灌注,也不利于病变部位供血〔4〕。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从菊科植物短葶飞蓬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含黄酮类等多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灯盏花甲素和灯盏花乙素,为纯中药制剂,中药的优点是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可以应用,不会引起“盗血”现象,不会使脑水肿进一步加重,因为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不会使血压进一步降低而影响脑灌注〔5〕。灯盏花素具有舒张血管特别是张力血管的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6〕;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抑制血管内凝血和促进纤维活性的功能〔7〕。另外,灯盏花素还具有抗氧自由基、对抗钙内流、预防脑内缺血神经元萎缩和死亡,对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积极有效地增加缺血半暗区内的血流量,挽救缺血半暗区内濒死的神经细胞使梗死面积局限,能使神经功能的缺损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8〕。

醒脑静注射液是在古方安宫牛黄丸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水溶性静脉注射液,主要由麝香、栀子、郁金、冰片、黄连、黄芩等中药组成,通过静脉给药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具有祛瘀散邪、醒脑开窍的功能。现代药理学已证明,醒脑静注射液能通过静脉给药直接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脑部,有效地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保护大脑细胞促进大脑功能恢复〔9〕,同时具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作用,能降低血浆内纤维蛋白原,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降低了血粘度,并可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性,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10〕,另外,醒脑静能促进病人苏醒、缩短昏迷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1〕。灯盏花素、醒脑静使用简便,为纯中药制剂,副作用小,安全可靠,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明显好转,不失为脑血管病的安全有效药物,值得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罗祖明.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4-141.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张春驰,贺昕,董艳娟.纳洛酮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1,10(6):447-448.

4孙怡,杨任民,韩景献.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5.

5宋锡欣,夏淑敏,程开敏,等.灯盏花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1,10﹙11﹚:817-819.

6苏丽红.灯盏花素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136

7杨丽梅,顾军,林明建,等.灯盏花素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0,22﹙1﹚:60-64.

8闫春梅.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0,17﹙5﹚:33-34.

9梁黔生等醒脑静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的临床观察,中国急救医学,1999,19﹙12﹚:742.

10沈红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杂志,1997,4﹙9﹚:421.

11陈立新等.醒脑静加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32例,医学临床研究,2002,19﹙5﹚:389.

猜你喜欢
醒脑静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效果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分析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观察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疗效分析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