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合剂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2015-10-21 18:14肖金莲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疗效

肖金莲

摘要:目的 :观察与研究清热解毒合剂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下肢丹毒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清热解毒合剂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56%,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好,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0.32±2.56)天,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4.27±2.43)天,观察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更短,两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清热解毒合剂治疗下肢丹毒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清热解毒合剂;下肢丹毒;疗效

下肢丹毒是由于皮肤破损诱发的急性组织感染性疾病[1]。丹毒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成片泛红,并且局部有发热、疼痛等,易反复发作。本次研究选择72例下肢丹毒患者,应用清热解毒合剂进行临床治疗,取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72例下肢丹毒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的住院或门诊患者。排除:①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者造血系统障碍者;②病情反复并有慢性皮损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④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应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为3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我国中医病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其中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18至75岁,平均为(54.3±2.8)岁;病程(5.3±1.2)天;12例因毒虫叮咬引发,9例因足癣引发,13例因足部外伤引发,2例原因不明;10例为右下肢,16例为左下肢,10例为双下肢。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7至77岁,平均为(53.8±2.5)岁;病程(5.2±1.4)天;10例因毒虫叮咬引发,11例因足癣引发,12例因足部外伤引发,3例原因不明;12例为右下肢,9例为左下肢,15例为双下肢。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衡(P>0.05),可进行统计分析。

1.2诊断标准

根据常规中医病症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①主要临床症状有下肢灼热红赤,轻轻按压褪色,放手后迅速恢复,与正常皮肤界限分明,且肿胀疼痛。可见红紫斑,偶有皮肤坏死、化脓。②全身反应包括头痛、发热等。③外周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数量增加。具备上述条件且反复发作者,则判定为慢性下肢丹毒。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450万U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每12小时注射一次,连续滴注5至7天。将患侧肢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将纱布放置于硝酸镁溶液中浸泡,溶液浓度为50%,然后拿出纱布敷于患处,在纱布表面放置塑料薄膜并固定好。每日两次,每次敷设一小时。7天为一个疗程,直至患者临床症状痊愈为止。

观察组:给予450万U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每12小时注射一次,连续滴注5至7天。联合应用清热解毒合剂治疗,主要组方包括20克紫花地丁、10克蒲公英、10克野菊花、15克黄芩以及20克金银花、10克黄连等。每日一剂,用水煎服取汁500至800毫升,分为三次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嘱咐患者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并且不食用牛、羊肉等,多休息,抬高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

1.4观察指标

根据下肢丹毒的临床诊断标准,对两组治疗两个疗程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其中①:治愈。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全身反应,且外周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恢复正常。②有效:下肢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全身反应较小。③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外周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测量无变化或升高。总有效率为前述两项之和的百分率。同时统计并对比分析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8.0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56%;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好,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下肢丹毒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两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0.32±2.56)天,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4.27±2.43)天,观察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更短,两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丹毒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皮肤破损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而这种细菌侵入浅层淋巴管、软组织等部位后,将引发急性炎症。丹毒发病无特定的位置,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2]。发病部位在躯干的称作内发性丹毒;而发病部位在腿部的称作流火;发病部位在臀部的称作赤游丹素。对于下肢丹毒主要采用静脉滴注青霉素的方法进行治疗,这种疗法见效快,但是对于部分患者作用不明显。若长期治疗依然无法褪尽红肿,将导致皮肤增厚或僵化[3]。中医也将丹毒称作“流火”,认为其发作与“风湿热邪”有关,毒邪入侵并蕴结为其主要病机。中医认为丹毒的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为主[4]。本次研究中清热解毒合剂的配方有紫花地丁、野菊花、黄芩、金银花等,其中的黄芩具有泻火、除湿的作用,而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凉血的作用。全方合用能够发挥消肿凉血、清热解毒的作用[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愈2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56%。观察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0.32±2.56)天,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4.27±2.43)天,观察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更短,两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清热解毒合剂与抗生素协同作用,对于下肢丹毒有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应用清热解毒合剂治疗下肢丹毒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石世华,周必胜,崔纬,李宇.中药溻渍疗法对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3,32(07):509-511.

[2] 羅宏宾,王友力,陶茂灿,曹毅.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诊,2012,21(01):154.

[3] 朱正唯.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的 Meta 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04):359-363.

[4] 黄玮宏,孙英,涂静宜.综合疗法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06):81-82.

[5] 黄美兰,张青,黄黎明,等.自制黄金膏外敷治疗丹毒43 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9(2):97-98.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