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临床探讨和研究

2015-10-21 18:14周为军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脑水肿依达拉奉

周为军

摘要:目的: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及清除自由基的情况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观察A组与观察B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开展健康体检的人员45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对观察A 组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对观察B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开展治疗。结果:通过为患者开展治疗,观察B组患者的血肿体积与水肿体积、血清LPO、NO的平均值明显低于观察A组,GSH-Px、SOD明显高于观察A组。结论:将依达拉奉应用于急性脑出血后脑血肿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清除患者脑出血之后所产生的自由基,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出血;脑水肿;自由基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其主要指的是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对于患者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会表现出长期预后不良,对患者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1],尤其是在出现脑出血之后,会导致其脑组织及机体局部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性反应,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在血肿周围的脑组织所形成的脑水肿带,这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及轴突的变形,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探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患者开展治疗是非常必要的[2]。本文就主要通过对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的方式,来对依达拉奉在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及清除自由基等方面的作用予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观察A组与观察B组,其中观察A组的45例患者中包含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处于45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64.57.5)岁,患者的出血部位表现为:小脑出血4例,丘脑出血8例,脑叶出血16例,基底节区出血22例,患者的出血量处于15毫升到40毫升之间,平均(24.511.5)毫升;观察B组的45例患者中,包含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处于43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62.56.5)岁,患者的出血部位表现为:小脑出血4例,丘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15例,基底节区出血22例,患者的出血量处于16毫升到41毫升之间,平均(23.512.5)毫升,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开展健康体检的45例正常人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其中包含有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处于46岁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63.12.3)岁。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临床诊断为脑出血,并且经过头部CT检查证实的患者;(2)患者起病时间处于48小时以内,并且患者的病情能够保持稳定;(3)患者不伴随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的心、肺、肝疾病。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的排除标准为:(1)排除中深度昏迷或者是脑疝患者;(2)排除出血性脑梗死与瘤卒中患者。

1.2 方法

对观察组A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的脱水剂开展治疗,并要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糖与血压严密控制,给予患者脑细胞活化剂等对症治疗。

观察B组在观察A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南京先声药业)开展治疗,将30毫克的依达拉奉加入到10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开展静脉滴注,每天开展两次,移动开展14天的静脉滴注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开展治疗前后的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LPO(过氧化脂质)、SOD(超氧化物歧化酶)、NO(一氧化氮)等指标。在具体的指标测定过程中,应用改良的Hafe-man氏法来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测定;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来对过氧化脂质含量进行测定;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比色分析法来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应用A萘胺显色分光光度比色分析法来对一氧化氮含量进行测定;并要对两组患者的水肿量与血肿量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实施处理,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应用来进行表示,实施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开展治疗之前,将两个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PO、NO平均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观察组患者的GSH-Px、SOD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A组与观察B组上述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通过开展14天的治疗之后,观察B组的血清LPO、NO明显低于观察A组;GSH-Px、SOD明显高于观察A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开展治疗前之前,观察A组与观察B组的脑血肿与水肿体积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通过为患者开展3天、7天的治疗,观察B组患者的血肿体积与水肿体积的平均值明显低于观察A组,并且差异具有統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开展治疗前之前,观察A组与观察B组的脑血肿与水肿体积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通过为患者开展3天、7天的治疗,观察B组患者的血肿体积与水肿体积的平均值明显低于观察A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3 讨论

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来说,出现脑水肿与脑损伤不仅会由于血肿对周围的脑组织产生影响,同时血肿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及炎性细胞活化对于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害也是非常严重的,其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因素就是自由基[3]。

脑出血之后所产生的占位效应,会对周围的微血管及脑组织产生压迫作用,导致局部脑血流量的快速下降,长时间作用下,会在中心组织破坏区周围产生大范围的低灌注区,这会引发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等反应系统启动,从而产生大量的超氧阴离子等氧自由基[4, 5]。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其对于黄嘌呤氧化酶及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刺激前列还素的生成,能够有效的减少炎性介质白三烯的产生,从而有效降低羟自由基浓度,对脂质氧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有效的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所导致的脑水肿[6]。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将依达拉奉应用于急性脑出血后脑血肿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清除患者脑出血之后所产生的自由基,对于减轻患者的脑血肿症状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龙超,贺少枫,郭健,等. 依达拉奉对颅内肿瘤γ-刀术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及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14): 11-13.

[2] 杨远维,徐进,卢贤贵,等. 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神经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药. 2014(01): 174-176.

[3] 黄英.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脑水肿的治疗效果观察及对预后影响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08): 61-65.

[4] 杨秀丽,师冉,郭联.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水肿与神经行为学的影响[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02): 175-177.

[5] 何远东,卞立松,许亮,等.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脑损伤后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影响[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04): 305-308.

[6] 赵倩,胡黎立,孙蜀宁,等.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09): 112-113.

猜你喜欢
急性脑出血脑水肿依达拉奉
急诊洗胃后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研究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高压氧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的影响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龙胆草清泻活血汤在痰火瘀闭证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