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临床影响观察

2015-10-21 18:14罗蔚芳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初产妇母乳喂养

罗蔚芳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影响,为临床母乳喂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初产妇2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20例,对照组行常規护理,观察组行产前产后护理干预措施,婴儿出生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泌乳时间和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4h、产后24h~48h的母乳分泌情况分别占20.91%、49.0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产前产后护理干预措施,缩短初产妇母乳分泌时间,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初产妇;母乳分泌;母乳喂养;产前产后护理

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食物,采取母乳喂养,新生儿容易消化吸收,对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加上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及免疫物质,可保障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健全的身体不受侵害[1]。因此母乳是新生最为理想且营养丰富的物质。然而,在临床中,应一些产妇对母乳喂养技巧及注意事项的不够了解,使得母乳喂养的实施受到影响。因此对初产妇实施产前产后护理,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通过观察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母乳喂养的影响,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对其进行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初产妇110例,所有产妇身体健康、理解交流能力均正常。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1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8.3±2.4)岁;顺产45例,剖宫产65例;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下32例,中专/高中45例,大专及大专以上33例。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9.6±2.6)岁;顺产48例,剖宫产62例;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下30例,中专/高中41例,大专及大专以上39例。两组初产妇的年龄、生产方式、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胎儿监测、用药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实施产前产后护理,包括:①产前护理干预: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向初产妇详细讲解母乳喂养的方法、优点及正确的姿势技巧,告知初产妇喂养频率、乳房健康护理知识,使患者对母乳喂养及其相关注意事项有一定了解;分娩过程中,应生理及社会角色的转变,初产妇难免会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对母乳喂养造成一定困难,通过产前进行心理指导,鼓励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让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指导产妇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②产后护理干预:分娩30min后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产后1h再行吮吸,巩固吮吸反射,刺激乳汁分泌,新生儿哺乳前不能进食[2];指导产妇正确的挤奶方式,母乳喂养技巧及乳房健康护理等,进一步开展母乳教育,纠正产妇对母乳的错误认识;母乳中富含多种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核苷酸等,为产妇提供一些催乳的食品或不聘,保障乳汁充足,使新生儿获得足够的母乳;乳房按摩,先用按摩精油软化产妇乳头上的乳痂,然后用55℃左右的温水清洗产妇乳头及乳房,对乳房进行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将两拇指平放乳头左右侧,环抱乳房基底部,用手指指腹沿乳房四周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多方位活动乳房;食指侧托住乳房下方,另一手食指侧脱住乳房下端,使两手脱起乳房交替滑动,每次5~10min;用拇指和食指缓慢压住乳晕,以纵方向做提拉动作,同时乳头向四个方向做牵拉动作,每次5~6min[1]。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侧乳房,2次/d,每次30min。

1.3 观察指标

两组初产妇分房间居住,安排2~3名护士对初产妇分娩各个时间段的乳汁分泌情况进行统计,并统计分析两组产妇产后新生儿的喂养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组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单位以百分比表示,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后24h、产后24h~48h的母乳分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时间(x+s)

2.2 两组初产妇产后婴儿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8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7944,P<0.05),见表2。

表1 两组初产妇产后婴儿喂养情况比较(n.%)

3 讨论

母乳是新生儿的天然食品,其富含新生儿器官组织发育的核苷酸、乳铁传递蛋白、牛磺酸、DHA、溶菌酶等等多种营养物质,帮助新生儿成长,是新生儿营养支持的重要物质[4]。但大多数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错误认识,使得母乳喂养的实施受到影响。因此,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对初产妇实施产前护理,通过详细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正确的喂养姿势,纠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错误认识,使母乳喂养工作正常开展。相关研究显示母乳喂养与产妇的精神因素存在密切联系[5~6]。为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给予产妇心理指导,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告知初产妇母乳喂养对身材不会有影响,从而消除产妇的负面心理。除此之外,在产后护理中,告知产妇哺乳的姿势,指导产妇挤奶的技巧及乳房护理,促进乳汁分泌[7~8]。因此对初产妇实施产前产后护理,对促进乳汁分泌及提高母乳喂养率有重要影响。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4h、产后24h~48h的母乳分泌情况分别占20.91%、49.0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23.64%;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09%。可见产前产后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促进初产妇乳汁分泌,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凤宁.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临床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8):201-202.

[2]李晓静.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临床影响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8):324-324,325.

[3]傅小兰,黎俊峰.护理干预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4,3(10):940-941.

[4]张锡之,周进祝,曹丽娟等.乳房按摩对母乳分泌影响的研究[J].上海护理,2004,4(4):11-12.

[5]唐万秋,赖桂凤,方成华等.早期乳旁补奶诱导婴儿吸吮促进母乳分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4):133-135.

[6]周莉.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2):182.

[7]许庆.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59-60.

[8]王姣红.不同唤醒新生儿方式对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33):3029.

猜你喜欢
初产妇母乳喂养
临床护理路径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自由体位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健康月历
我国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7.8%
母乳喂养,妈妈们为何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