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10-21 18:14李艳红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效果

李艳红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4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8.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FIM评分和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效果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脑实质内非外伤性、自发性出血[1]。其具有起病急、发展快、致残率、死亡率高的特点,是人类死亡的原因之一。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指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以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按照临床路径表标准化治疗的一种护理模式[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出血发生率越来越高。目前治疗脑出血的方法有内科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病情不同,选择的治疗方式也存在差异。由于脑出血手术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心里感到焦虑、恐惧,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效果,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保证治疗效果。传统的护理模式只是执行临床医师医嘱,忽视了对患者的整体照顾,難以适应脑出血手术患者的需要,因此本文对114例脑出血患者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其中男62例,女52例,平均年龄(59.95±3.59)岁。基底节区77例,丘脑为23例,脑叶14例。所有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均>30ml。114例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和CT辅助检查确诊为脑出血,且有手术的适应症。排除深度昏迷、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即护士按照医嘱输液、发药等具体护理工作进行分工。

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如下:①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对患者或者家属详细介绍医院的环境、管床医师、护士及注意事项。②确定手术时间后,做好术前准备,对于情绪紧张或者焦虑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开导。对手术存在疑问的患者,责任护士根据病情进行讲解,并讲解整个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及应对措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③手术前,责任护士熟悉整个手术的过程以及紧急状况的应对措施,做好及时抢救的准备,手术过程中需要输血的患者,术前备好血,护士做好输血的护理。术前、术后运送患者时保持轻、稳,避免头部摇晃、碰撞等。术后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实时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并记录。有头部引流的患者,做好头部引流的消毒、清洁等,并观察引流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多少。除此之外,责任护理每日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防止压疮、舌根后坠及静脉血栓形成。④病情稳定的患者,协助患者进行四肢功能的训练,根据患者功能训练的情况建立一个功能训练监测表,每天记录患者训练的情况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患者每天的情况及功能训练的效果,鼓励患者积极进行锻炼。⑤患者出院前,嘱咐患者根据计划表进行功能训练,每天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忌辛辣、生冷、高盐、高脂饮食,按时服药。保持乐观的态度,多吃粗维生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嘱咐患者门诊定期随访,并建立有效的随访机制,保证患者得到医师有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级别,比较两组总的满意度。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和1名护士对两组患者以电话、家访的形式进行3个月随访调查,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FIM评分,对运动功能进行Fugl-Meyer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 (x+s)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96.4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78.9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FIM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FIM评分和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FIM评分和Fugl-Meyer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FIM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比较 (x+s),分

3 讨论

在临床上,脑出血是常见的急症之一,以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为主[3]。脑出血发病急,若不及时救治,将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精神和智力障碍等。早期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脑出血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重要措施。20世纪末,美国护理人员提出临床护理路径这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整体的护理模式[4]。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过程中,责任护士体现出较强的主动性、针对性和预见性,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5]。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减少各种检查、治疗的时间和住院费用,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效率[6]。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治疗的效率,减少治疗的时间和费用,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与植彩群[7]报道相符。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这一结果与王金兰[8]等人研究相符。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FIM评分和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治疗后患者自理能力和四肢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治疗目的。与霍云云[9]等人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全过程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能够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和减轻患者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术后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因此,临床护理路径值得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推广与应用,但仍需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亚琴.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54.

[2]任慧,王敬荣.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0):23-25.

[3]张玉琴,刘诗翔.脑出血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2(3):174-176.

[4]石丽娜.临床护理路径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27):2567-2568.

[5]张俊英.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87-89,90.

[6]谢利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2):157-158.

[7]植彩群.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67-68.

[8]王金兰,陈玉霞,彭红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13-14.

[9]霍云云,劉华,师雪娇,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0):75-77.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效果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