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5-10-21 18:14马晓华蒋晴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症临床疗效

马晓华 蒋晴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12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单双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其依从行为,可更好的配合治疗,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症;临床疗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渐攀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本院接诊的12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12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2】: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②具有智能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患者;③嗜酒、吸毒或对其他药物强烈依赖的患者。依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单双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观察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1-68岁,平均45.5±4.3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4±0.8年。对照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0-69岁,平均46.4±4.6岁;病程7个月-6年,平均2.6±0.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或家属被告知此次研究目的后,均同意参与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予以舍曲林(国药准字H20051553,天津华津制药有限公司)50mg的口服治疗,以25mg为剂量,之后在根据病情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一般控制在25-75mg,1次/d,早餐后服用。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失眠症状,则可配以氯硝西泮(国药准字H31022078,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1-2mg,睡前口服使用,连续用药8周。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①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由于抑郁症患者通常具有较为敏感的心理状态,对陌生的环境会产生极度的不安全感,护理人员必须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亲切、耐心,建立一定的信任感,维持良好的互患关系。

②加强疾病知识的普及教育。抑郁症患者通常会因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更加自卑和低落的情绪,需针对其不同的文化程度对其进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利用多媒体影像对其进行播放,以形象生动的形式让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式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还可对其进行访谈式教育,一对一的面谈来对其详细解释。而对于部分不愿沟通的患者,还可采取书面交流的形式,例如书信、微信等交流工具。

③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患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护理人员必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通过自身的言语及行动来感染患者,经常与其交谈生活中的美好,时刻鼓励患者,并向其讲解其他成功的治疗案例,使其增强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④对自杀行为的安全护理。自杀是抑郁症患者一种极端的心理表现,医院必须加强对患者可能存在的自杀行为进行充分的安全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注意病房内的设施,保证无任何危险物品,时刻对其进行观察。同时,还应嘱咐家属加强警惕,不可忽视任何言语或眼神等自杀迹象。

⑤联合社会及家庭共同给予心理支持。部分患者家属因对疾病知识的匮乏,通常会在日常言语或行为中无意触犯到患者,需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强化教育,通过家属的心理支持来给予患者更大的力量。同时,面向社会普及抑郁症的相关知识,使抑郁症患者能够在社会中感受到温暖,通过社会、家庭以及医院的共同配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显著改善,经抑郁评分量表HAMD以及HAMA评分发现患者的分数下降50%-75%;有效: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所改善,经抑郁评分量表HAMD以及HAMA评分发现患者的分数下降25%-50%;无效:患者的精神状态并未见好转,且抑郁量表评分下降<2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观察两组患者的依从性【4】:完全依从:完全按照医嘱交代进行用药及治疗;基本依从:大致上能够按照医嘱进行配合治疗,但偶尔存在不配合行为;不能依从:经常不按照医嘱进行配合治疗,中途自行断药。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X2=3.927,*P<0.05。

2.2两组患者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依从性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X2=9.259,*P<0.05。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类精神障碍类疾病,主要表现出情绪持续性低落、思维迟钝等症状,若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因较大的心理压力及负担对其日常工作及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据相关资料统计,大约有15%的抑郁症患者因自杀而丧命【5】。为了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本院通过选取120例抑郁患者进行了对照实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可见此次实验所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帮助患者重建了面对生活的自信心,并通过社会、家庭以及医院的共同配合使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维持了心理状态的稳定。同时,对患者的依从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说明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还可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保持医院的和谐氛围,促使患者从心理上、行为上以及认知上均能够较好的配合治疗,可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综上所述,对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加强了患者的依从度,使其能够更快达到理想的康复状态,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金兰,顾桂英,曾德志等.认知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272-3273.

[2] 缪小红,胡丽娅.认知心理护理改善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3):74-76.

[3] 刘彩凤,耿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4):17-18.

[4] 孙玲,李娇,陶敏等.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1):12-15.

[5] 王兴成.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緒及自我接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42(10):1522-1523,1524.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症临床疗效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