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急性创伤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2015-10-21 18:14傅秋媛谭艳庆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防范

傅秋媛 谭艳庆

摘要:目的: 对骨科急性创伤的临床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1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60例的急性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出现的护理风险。结果: 本组患者中出现44例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因素有护理人员方面、患者及医院方面;实施前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急性创伤的护理中风险类型较多,主要和护理人员及患者存在关系,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相应的管理,减少护理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急性创伤;护理风险;防范

骨科急性创伤一般是由意外事故造成的,有着急诊性、复合多发性伤的特点,且病情变化快,病程和临床治疗时间较长[1]。这些都使患者及其家属的压力加大,易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临床护理的开展,加大了护理风险。因此,必须重视骨科急性创伤的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的安全可靠。本文主要对1160例的急性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临床护理中的常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11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60例的急性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46例,414例,年龄19到64岁,平均(53.6±2.7)岁;交通事故伤789例,高处坠落外伤208例,其他创伤163例;四肢骨折875例,合并脏器损伤187例。本组患者中有614例在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期(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其余为546例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2013年4月至今)。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统计护理期间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数,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3到6个月,掌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对比实施前后临床护理满意度。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X2檢验统计数据,组间比较以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中,在护理过程中出现44例护理风险事件,占比3.8%,与护理人员有关的有23例(52.3%);与患者自身有关的12例(27.2%);与医院有关4例(9.1%);其他5例(11.4%)。护理风险实施前有37例(84.1%),护理满意度为87.5%(1015/1160);实施后有7例(15.9%),护理满意度为96.4%(1118/1160),实施前后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3.1护理风险分析

本研究中,在1160例骨科急性患者的护理中,共出现44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8%;其中37例发生在未实施护理风险前,7例发生在实施后,且实施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明显优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具体而言,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护理人员方面:①专业素质偏低。由于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和业务水平较低,临床护理技能还不够熟练,护理经验不足,特别是在急性病症护理中,易出现技术性风险;;另外,护理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急性骨科创伤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伤情严重且复杂,需要有系统全面的分析和预判能力,以及理论知识。而有些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预见性,难以把握患者病情的变化导致风险产生。②护患沟通不到位。在护理过程中,骨科急性患者病情重,较为痛苦,患者及其家属往往心理波动较大,而护理人员未能及时进行沟通,导致护患纠纷的出现。③法律意识及安全意识不足,在临床护理中,一切的护理操作均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一些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对护理安全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护理差错的出现,而导致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2)患者方面:因患者的文化水平、个人素养、年龄等差异,对临床知识的认识度有所不同,使得患者在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和宣传时,在理解和配合上有较大差异。一些患者甚至采取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且带着情绪拒绝治疗和护理,比如:体位、饮食、休息等方面,擅自更改药物量或不遵医嘱进行活动导致意外发生[2]。另外患者对医院科室相关制度、操作程序等不能理解而引起护理事件发生。

(3)医院方面:主要是制度和环境方面,首先是护理相关的制度体系、护理管理机制等不健全;其次是医院环境设计和相关摆设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出现意外。比如:厕所未安装扶手,给骨折患者带来不便。

3.2防范对策

(1)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为了有效减少骨科急性创伤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并让科室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并严格执行下去;同时,还应建立一个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构,由主管护师或护士长带头,组织科室护理人员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于骨科急性创伤的病情变化快,临床护理也要随时进行调整,因此需要定期召开护理风险讨论会,对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且还要制定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的处理预案,将风险事件危害降低最低。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还应对日常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工作进行重点控制,加强护理人员的监督,严格要求按照护理规范、程序进行操作,给具有风险行为的护理人员给予警[3][4]。

(2)强化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方面是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1)不断强化骨科护理专业技能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资质证书才可上岗,对于新进护理人员要求进行系统全面的安全风险意识培训,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技能和风险处理技能;(2)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教育,让护理人员明白风险事件的危害性,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道德观,以实际行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投诉事件发生;同时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在出现风险事件时有据可查,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3)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要积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减少护患纠纷的产生。

(3)完善骨科护理相关制度:科室管理人员要充分重视骨科临床护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对既有的规则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进行细化和调整,特别是临床护理程序要不断优化和规范。同时,还应对各科室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主要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专业技能、工作态度等进行监管,确保各项护理制度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从根源上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5]。

总之,要积极做好骨科急性创伤的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就必须深入分析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及相关因素,根据医院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最大限度减少骨科急性创伤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杏云,韩青.骨科急性创伤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及其防范初探[J].武警医学.2009,32(1):168-169

[2]孙纽云,许苹,董丹丹.我国骨科医疗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40(6):1472-1473

[3]许金花.护理风险管理在防范外科护理缺陷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21(12):131-132

[4]尤明兰,任震晴.浅谈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8(10):275-276

[5]邵连冬.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9(11):225-227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防范
SQL注入防护
浅析防范电能表串户的重要性及方法
也谈国际贸易合同欺诈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