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护理

2015-10-21 18:14魏晓旭文雯杨容梅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家庭护理脑瘫

魏晓旭 文雯 杨容梅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康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该组患儿家长均接受了我院家庭康复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包括头部控制训练、坐位、爬行、站立、步行、训练与游戏结合以及饮食护理等,比较患儿家庭康复护理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患儿家庭康复护理后在吃饭、穿衣、如厕、大小便等生活能力指标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对于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康复护理;脑瘫;家庭护理

脑瘫(CP)即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1]。脑瘫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家长的配合必不可少。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是患儿获得最大限度生活能力的关键。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脑瘫患儿的家长对其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50例,均符合我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3~13岁。痉挛型36例,不随意运动型7例,肌张力低下型1例,共济失调型3例,强直型2例,混合型2例。

1.2 方法

练、饮食护理等。对以上宣教内容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未达到宣教目的的患儿家长反复进行宣教。

1.2.2家庭康复护理内容:(1)头部控制训练。正确的抱姿能纠正患儿的异常姿势或体位,能刺激患儿对头颅的控制力,又可给家长省力不少[2]。抱痙挛型患儿时,要先分开双腿,再弯曲,双手分开;抱手足徐动型患儿时,要双腿靠拢,关节屈曲,头部贴近胸部,双手并拢。(2)坐位训练。长坐位是坐位训练的最佳姿势,先把患儿双腿分开,双侧膝关节尽量保持伸展位,用双手握住患儿骨盆两侧,诱导患儿挺直躯干,此方法最简单易行。(3)步行训练。家长将双手放在患儿骨盆后侧,协助患儿骨盆两侧分别依次向前旋转,以此带动两侧下肢随着骨盆的旋转向前迈出,或借助拐杖、步行车、平衡棒等,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3]。(4)爬行训练。家长跪在患儿身后,双手托住其骨盆,一步一步地把下肢向前推动。(5)站立训练。①利用斜板、站立柜等固定患儿膝关节和躯干,将双脚分开脚尖对正前方,摆放于地面固定好,让患儿在这种体位下持续站立,每次15~20 min,每日2次。②患儿双手握住床栏之类固定物体,家长双手放在患儿的骨盆上并向下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患儿逐步学会控制骨盆及膝关节。(6)康复训练与游戏的结合。将游戏贯穿于康复训练当中,能使枯燥的功能训练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小儿天性活泼爱动,根据儿童爱嬉戏玩耍和好奇心重的特点,通过比赛蹲起、爬行、踢腿、单腿站立等,增强患儿对功能训练的兴趣[4],这在促进患儿康复的同时,还能增强亲子关系。(7)如厕指导教会患儿如何大小便、使用卫生纸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其示意便意,做到定时大小便,掌握其时间规律。(8)饮食护理。脑瘫患儿每日训练项目繁多,活动量大,给患儿加强营养,及时合理添加辅食,食物要富含蛋白质、脂肪、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以适应小儿机体生长的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训练前30分钟避免进食过多,训练后注意补充水分。针对吞咽能力较差的患儿,选择的饮食应从软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9)梳洗的训练指导让患儿了解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并熟悉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控制能力。

1.3 评价指标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儿家庭康复护理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大便、小便、修饰、如厕、吃饭、转移、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10个方面。大便:0分=失禁,5分=偶尔失禁,10分=能控制。小便:0分=失禁,5分=偶尔失禁,10分=能控制。修饰:0分=需要帮助,5分=独立洗脸、梳头、刷牙。如厕:0分=依赖他人,5分=需部分辅助,10分=自理。吃饭:0分=依赖他人,5分=需部分辅助,10分=自理。转移:0分=完全依赖他人及不能坐,5分=能坐但需大量帮助,10分=需少量帮助或指导,15分=自理。活动:0分=不能步行,5分=在轮椅上能独立行动,10分=需一人辅助步行,15分=独立步行。穿衣:0分=依赖他人,5分=需部分辅助,10分=自理。上楼梯:0分=不能,5分=需帮助,10分=自理。洗澡:0分=依赖他人,5分=自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表1如下)

3 讨论

脑瘫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在我国其发生率为1.8‰~4.0‰,主要造成患儿的躯体移动障碍[4]。有研究认为,0~1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和代谢能力最强时期,对儿童脑瘫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发展趋势,通过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可最大限度地诱发主动运动[5]。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过去相对无效的或新形成的轴突或(和)突触的效率,训练的次数越多,突触的效率越高,让原先不承担某种功能的结构越来越熟悉其原先不熟悉的任务。其治疗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简单的躯体形态方面的功能逐渐恢复,更重要的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6]。

本研究通过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康复指导,指导其在患儿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头部控制、坐位、爬行、站立、步行等康复护理,结果显示,患儿在吃饭、穿衣、如厕、大小便等10个日常生活能力指标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首先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培训,这是正确规范地实施康复护理的关键,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家长的配合度,家长配合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越长、配合度越高则治疗效果越好[7]。

但康复训练的时间较长,患儿康复训练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家长的努力、坚持与爱心。只有家长与治疗师的合作,双方密切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家庭是脑瘫患儿最熟悉的环境,家庭康复护理延续了医院内的康复,可随时进行,每天都能在家中得到综合性的功能训练,同时贯穿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家庭康复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能力,可以减轻患儿家长的负担,改善残疾的程度,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家庭康复护理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树春主编.小儿脑性瘫瘫[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24

[2]方立珍,张惠佳,肖曙光主编.小儿脑瘫家庭康复训练[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3

[3]方立珍,张惠佳,肖曙光主编.小儿脑瘫家庭康复训练[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6-121

[4]鱼小敏,雷会荣.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42-44

[5]吴秀清,李兰,陈楚源.综合性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76例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4):76

[6]杨晴钫,钱燕玲.早期居家康复护理对脑性瘫痪患儿预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11):75-76

[7]姜桂玲,李红燕.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护理[J].山东医药,2010,50(45):15

猜你喜欢
家庭护理脑瘫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脑瘫儿童的护理
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效果
胫腓骨骨折患者体外固定装置术后家庭护理效果分析
家庭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尿路感染效果
社区家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家庭护理指导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孕期病毒感染可致孩子脑瘫
脑瘫患儿332例临床资料与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