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联合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2015-10-21 18:14袁春艳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护理分析临床观察小儿

袁春艳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药物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重要性,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小儿喘息性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止咳、平喘、化痰、抗感染等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接受同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接受治疗1周,对比两组患儿的病症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采用药物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总有效率高达95.2%,而对照组接受常规止咳、平喘、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只有80.9%,差异明显,p<0.05。同时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病症变化情况明显快于对照组,用时更短,即p<0.05。结论: 药物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有效地缩短了临床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小儿;喘息性肺炎;药物联合雾化吸入;临床观察;护理分析

喘息性肺炎是以喘息、咳嗽、气促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特殊型肺炎,其病变累及病患的小气道(细支气管),所以又称为毛细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多病发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多达80%[1],发病原因多为病毒、细菌或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初期症状为咳嗽、发热、气促、肺部啰音等,严重者还会引发低氧血症、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危害婴幼儿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以达到抗炎、抗感染的目的来治疗该病,而随着雾化吸入技术的不断完善,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喘息性肺炎。为进一步研究分析药物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重要性,本研究特选取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84例患有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确诊的患有小儿喘息性肺炎患者84例,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有关喘息性肺炎的诊断规定,病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气促、肺部湿罗音、哮鸣音等,同时排除器官功能障碍者、支气管异物者。随机将84例小儿喘息性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孩24例,女孩18例,年龄为3个月到3岁,平均年龄(1.5±0.4)岁,病程1~5天,平均病程(3.1±0.6)天,有18例患儿表现为发热,6例患儿表现为干咳,4例患儿表现为痰多粘稠咳嗽,5例表现为气促,有5例患儿表现为肺部湿罗音,有4例患儿表现为肺部哮鸣音。实验组:男孩23例,女孩19例,年龄为2个月到2.8岁,平均年龄(1.6±0.3)岁,病程1~6天,平均病程(2.8±0.3)天,所有患儿当中有16例表现为发热,8例表现为干咳,5例表现为咳痰粘稠,6例表现为气促,3例表现为肺部湿罗音,4例表现为肺部哮鸣音。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即性别、年龄、病症、病程等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采用服用止咳、平喘、化痰、抗感染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儿同时增加雾化吸入治疗,使用的雾化吸入药物为:沙丁胺醇2mg、异丙托溴铵0.15mg、布地奈德0.5mg,将雾化吸入药物交替置于雾化吸入器内,将氧气管与雾化吸入管插入头罩内,用面罩封住患儿口鼻,启动开关,设置氧气流量为6ml/l,治疗时间为10~15分钟,每天3次,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病症变化情况并且详细记录患儿肺部哮鸣音、湿罗音等情况改善情况。

1.3 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儿病症(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湿罗音等)逐步消失。

有效:治疗后,患儿咳嗽、喘息、发热等表症明显减轻,肺部哮鸣音、湿罗音等症得以改善。

无效:治疗后,患儿咳嗽、发热、喘息等症没有减轻或者症状加重,肺部的哮鸣音、湿罗音等没有得到改善或者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将收集的两组数据分别录入SPSS15.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p<0.05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即(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根据表1得知,实验组患儿病症(咳嗽、喘息、哮鸣音等)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时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同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1周之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说明实验组采用的药物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式。

表1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病症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

注:对比两组患儿病症变化情况,*p<0.05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p<0.05。

3. 讨论

喘息性肺炎[2]的大部分病患的病因都是由上呼吸道系统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发热、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患儿喘息发作时明显可见点头呼吸、鼻翼扇动等临床体征。喘鸣是因婴幼儿支气管、气管非常狭小,其周围的弹力纤维发育还不够完善,易受感染或刺激使粘膜充血肿胀,导致气管阻力在增加,而炎症时呼吸道内分泌物粘稠且多而不易咳出。所以,呼吸道感染是喘息性疾病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诱因,严重时可能会转化为支气管性哮喘,随时危及生命。因此,有效迅速地控制喘憋解除支气管痉挛是治疗喘息性疾病的关键[3]。本研究使用的雾化吸入器是由德国百瑞公司生产,利用空气为动力使放入气雾泵内的治疗药物以气雾的方式持续喷出,只需要患儿自然呼吸即可使气溶胶微粒在吸入后到达支气管的远端,增加药物在肺部的浓度,提高治疗作用[4]。本次研究表明,采用药物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5.2%,而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只有80.9%,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通过观察记录治疗后两组患儿病症变化情况,可以发现接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实验组,病症变化较之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起效速度更快,作用更为直接。根据相关研究资料[5],采用药物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轻重适当减少治疗药物的使用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上具有很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药物结合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可以有效地缩短临床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吉秀,赵丽平.药物联合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4,(21):220-220.

[2]刘俊巧.药物联合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4,(z1):269-270.

[3]王丽芳.药物联合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9):365-365.

[4]姚海波.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养生B,2013,(11):97-98.

[5]王芳.普米克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样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5):69-70.

猜你喜欢
护理分析临床观察小儿
小儿难养
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心理护理对减轻空腹抽血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分析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