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

2015-10-21 18:14许灵侯薇邓燕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麻醉

许灵 侯薇 邓燕

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对老年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实行麻醉护理的具体内容,为麻醉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需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88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其中联合组94例患者提供综合全面的麻醉护理;常规组行日常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3.12±4.13)天,常规组为(30.63±5.02)天,联合组显著短于常规组。两组患者髋关节评分比较联合组屈伸功能优、良人数均为23人,多于常规组18,20人;中、差人数为2人,2人少于常规组10人,2人。护理后联合组患者髋关节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联合组患者屈伸功能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行护理疗效确切。能够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减轻压力;术后帮助患者尽早下床行走且有效减少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麻醉;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与价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髋关节各类炎症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关节周围肿瘤等疾病[1]。其优势在于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系数高,治疗恢复期短,能够从根本上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生活。由于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其身体各器官功能随年龄增大而逐渐消退,再加上自身其他疾病等因素可能导致麻醉中不良反应及手术后其他并发症,均对患者术后恢复预后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将心理护理及疾病护理共同应用到治疗过程当中,对围手术期老年患者治疗恢复疗效较显著。本次实验为研究麻醉护理对于围手术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影响,特选取100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8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其中,联合组中男50例,女44例,年龄60-76岁,平均(68.5±8.4)岁;常规组男48例,女46例,年龄64-74岁,平均(69.4±5.6)岁。所有患者中关节炎患者60例,髋骨性关节炎6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4例,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予以确诊。排除骨肿瘤病人,髋关节发生感染病人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病人。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各个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后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如:对患者各项身体指征进行监测、抗感染、观察伤口以及维持正确体位、术后帮助其进行功能恢复等。联合组在一般护理条件下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1)手术前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并告知其手术安全性较高及进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帮助其缓解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放松心情,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2)手术前应严格对手术后严格监器材等进行严格消毒灭菌。过程中所使用的操作机器应做好调整。嘱咐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3)术前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后核对麻醉药物并进行静脉给药。完善麻醉药物及抢救药物,之后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并进行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麻醉诱导结束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手术需要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并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循环稳定。手术中密切检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另外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静脉输液通道通畅并遵照麻醉医生嘱咐进行输液,需严格把握输液量及输液速度。手术过程中应对肢体暴露部位进行保暖,对于视野以外部位使用敷料覆盖。输入液体温度应维持在37度左右,清洗体腔时应使用温水。对于麻醉药物的选用必须严格根据患者病情选取最合适药物及用量。(4)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输液剂量以及静滴速度。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可适当延长拔管时间,在确定患者意识清晰后进行拔管。拔管结束后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面罩给养避免胃中内容物发生返流。(5)术后嘱咐家属勤为患者翻身,保持床铺及床单干净整洁,为患者擦拭身体以防褥疮发生。饮食方面患者食用以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每日进食瓜果蔬菜及粗粮食品。(7)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来说,血液循环不利,造成血液淤阻,深静脉回流等,此时可注射相应活血化瘀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以促进患者伤处血液循环畅通。(8)恢复期应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进行简单髋部、膝部屈伸练习,指导患者进行无痛范围内患髋屈伸训练等,可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推拿按摩促进患侧血液循环功能恢复。

1.3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及髋关节评分等指标。髋关节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90至100分记为优;80至90分记为良;70至79分记为一般;低于70分记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人数比较联合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3.12±4.13)天,常规组为(30.63±5.02)天,联合组显著短于常规组。另外,从护理满意度来说,联合组总体护理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2.2.两组患者髋关节评分比较联合组屈伸功能优、良人数均为23人,多于常规组18,20人;中、差人数为2人,2人少于常规组10人,2人。护理后联合组患者髋关节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一般针对于髋关节发生炎症以及骨关节周围腫瘤等疾病。由于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身体的病痛以及心理压力易导致患者依从性低,再加上患者自身有其他疾病导致对其麻醉后可能产生其他并发症,对其在治疗及恢复过程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围手术期针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于疾病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前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并宣传手术及相关知识可帮助患者减轻内心对手术的恐惧心理,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发展情况,慎重选择麻醉药物并严格控制药量及输液速度在手术过程中也发挥到关键作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调整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等,有利于创口尽快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本研究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两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术后进行护理可有效避免发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显著加快疾病恢复速度,提高疾病治愈率。另外,患者在恢复期间可进行一定的身体锻炼,有助于提高自身抵抗能力,帮助髋关节屈伸功能及运动功能尽快恢复。同时,定期进行复查,若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控制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进行麻醉护理等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来说,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减轻患者痛苦,避免术后各种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另一方面,可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应积极配合实施护理干预,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贾曼,吕畅,杨金佶.循证护理在偏瘫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3,10(01):75-76.

[2].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5-160.

[3].]赵红霞.健康教育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3,16(01):150+152.

[4].刘书玲.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13(01):239-240.

[5]葛丽荣,赵燕,袁凤娟.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03),11:82-83.

猜你喜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股骨颈量化截骨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