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保门诊2334例6月—4岁婴幼儿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2015-10-21 18:14贾明珍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贾明珍

摘要:目的: 了解儿保门诊中婴幼儿屈光现状,对屈光异常者及时进行眼保健检查,早期干预,结合家庭健康教育,降低幼儿期视力低常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对2014年8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儿保的6月—4岁2334例婴幼儿进行视力筛查,其中男童1236例,女童1098例;6月-2岁1469例,2岁-3岁609例,3岁-4岁256例。根据测试结果,对视力筛查结果异常的可疑婴幼儿进行常规眼保健检查后,统计分析筛查结果。结果: 接受视力筛查的2334例婴幼儿中,共检出屈光异常者868例,占總筛查例数的37.2%。其中男童345例(14.8%),女童523例(22.4%);6月-2岁817例,2岁-3岁44例,3岁-4岁7例;散光754例(32.3%),远视111例(4.76%),近视3例(0.1%),其它眼病8例(0.3%)。结论: 通过视力筛查仪检查,了解儿保门诊中6月-4岁婴幼儿的屈光状态,通过眼保健检查、排除器质性眼部疾病后,尽早干预,结合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降低屈光异常的发生率,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对儿保门诊中婴幼儿眼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视力筛查;儿保门诊;屈光异常

儿童的视觉在6岁前发育迅速,其中以3岁之前尤为重要。在此期间如果有不良因素,如高度远视、散光和近视等屈光异常以及斜视等会造成视觉发育的障碍,形成弱视。采用视力筛查仪进行定期检测,能早期发现孩子的屈光异常问题,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幼儿期屈光异常的发生率。本调查对在我院儿保门诊的婴幼儿进行视力筛查,以及早发现视力低常,积极做好眼保健检查、早期干预工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4年8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儿保门诊体检的6月—4岁婴幼儿进行视力筛查,共2334例,其中男童1236例,女童1098例;6月-2岁1469例,2岁-3岁609例,3岁-4岁256例。

1.2 测试仪器与方法

测试仪器采用美国生产的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进行视力筛查时,要求测试房间相对安静,无强光照射,儿童安静、配合状态下接受双眼检查,专人具体操作。

1.3 结果判定

散光:各年龄组均为C﹤-1.75或C﹥1.75;近视:各年龄组S值均为﹤-1.00;远视:各年龄组S值均为﹥3.0。测试结果可信指数不低于6。

2、结果

2.1 不同性别婴幼儿视力筛查结果比较

受检婴幼儿2334例,筛查结果异常868例,异常检出率37.2%。其中男童1236例,屈光异常345例;女童1098例,屈光异常523例。不同性别视力筛查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视力筛查结果比较

2.2 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视力筛查结果比较

6月-2岁1469例,屈光异常817例;2岁-3岁609例,屈光异常44例;3岁-4岁256例,屈光异常7例。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视力筛查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视力筛查结果比较

根据年龄大小进行不同常规眼部检查,包括红球试验、选择性观看、点状或图形视力表、屈光介质和视网膜检查、眼位和斜视度测试、小瞳下电脑验光等检查,其病因有(部分2个病因):散光754例(32.3%),远视111例(4.76%),近视3例(0.1%),其它眼病8例(0.3%)。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视力筛查结果比较见表3、表4。1例斜视患儿已配镜治疗。

表3 不同性别屈光异常原因比较

表4 不同年龄段屈光异常原因比较

3、讨论

儿童出生后,视觉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加之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不良的用眼习惯和视力环境使儿童儿童视觉负担加重,屈光异常发生率越来越高。3岁以内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婴儿期即进行定期的视力筛查、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并及早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幼儿期屈光异常的发生率,对儿保门诊中婴幼儿眼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丹,谢玉,刘春,杨芳,婴幼儿视力筛查结果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3期

2 肖晓芸 向少云,杨玲,孙佳,3岁以下儿童视力检查对比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3年02期

3 赵亚楠,婴儿眼屈光状问供调查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9期

4 郭雷;关注宝宝的视力异常[J];家庭医学;2011年04期

5 田娟娟,谷锦燕,于华秀,幼儿视力发育早期干预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