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行性及价值评析

2015-10-21 18:14王显政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可行性价值

王显政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予以早期持续正压给氧治疗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3月接诊的NRDS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均予以早期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总结临床效果,以及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同时记录随访1年时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发生率。结果:40例NRDS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00%,随访1年时死亡1例,但无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发生;本组患者治疗后PaO2、SaO2、PaCO2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早期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持续正压给氧;可行性;价值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也叫做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的是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无法维持肺泡扩张而引发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最为主要原因[1]。从近几年临床研究来看,实施早期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疗法的可行性与价值,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4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入选时间为2012年9月-2014年3月。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确诊符合NRDS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主要有呻吟、呼吸困难、发绀及吐沫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40例患儿中男23例、女17例;胎龄34.14±3.58周。

1.2 方法

入院后及时予以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同时做好呼吸道管理,并控制感染、促胎肺成熟,以及予以支持疗法处理。新生儿出生后从妇产科转入儿科后,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要及时予以CPAP氧疗仪(广东鸽子AD-Ⅱ CPAP SYSTEM)实施双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具体操作为:选取合适的鼻塞固定在患儿的鼻前庭,同时与管道紧紧相连,避免脱落;设定与调节相关参数,其中初始流量控制在每分钟4-6L,吸氧体积分数(FiO2)则控制在30-50%,初始压力控制在0.294-0.49kPa,之后则根据病情与血气分析指标进行参数调节,确保经皮氧饱和度在85-93%;若患儿呼吸困难得以改善且节律规则后,则逐渐降低正压压力,将其控制在0.196kPa左右,当FiO2低于25%且自主呼吸稳定后停止CPAP,而改为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1.3 观察指标

总结临床效果,以及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同时记录随访1年时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发生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2]为:1)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血气分析指标正常或基本正常,而X线胸片明显改善;2)好转: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血气分析指标接近正常,X线片有一定改善;3)无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总有效率以显效率+好转率计。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4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显效2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38/40)。

2.2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本组患者治疗后PaO2、SaO2、PaCO2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40例患兒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对比(x+s)

注:与治疗前相较,*P<0.05

2.3 随访结局

随访1年时仅有1例患儿死亡,但并无1例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发生。

3 讨论

NRDS主要是因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从而导致肺泡与空气交界面的表面张力不断压缩肺泡,形成肺不张,而且范围会不断扩大。此时,若有血流经过肺不张区域,气体无法交换便又回到心脏,导致肺内短路,使得氧分压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则升高,氧合作用下降,使得体内代谢在缺氧环境中工作而发生酸中毒[3]。研究显示,NRDS是早产儿最为常见的危重病,一般在出生6-12小时发病,病程进展快,临床表现较多,早期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较高[4]。为此,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采取早期持续正压给氧治疗NRDS,我院也有了相关应用。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接诊的40例NRD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予以早期持续正压给氧治疗。结果显示,40例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5.00%,随访1年时仅有1例死亡,而且无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发生。该研究结果相较于以往同类研究要稍微更好一些,以往总有效率多在85-95%,本次研究取得如此高的总有效率,主要在于近几年我院规范了相关的操作,而且加大相关操作人员培训,使得他们的操作水平得以提高,并且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也得到强化。此外,治疗后氧分压明显提高、二氧化碳分压则明显降低,同时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治疗后患儿的呼吸得到保障,明显改善呼吸窘迫,提高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与同类研究表明采取早期持续正压给氧治疗NRDS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其时机选择。通常情况下认为该疗法适应症为轻度NRDS,早期予以正压通气治疗后可减少机械通气机会,减轻肺萎缩与水肿等。近期大部分学者认为针对NRDS高危儿应早期应用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比如早产儿、妊高症孕妇新生儿、低体重儿,以及羊水泡沫稳定试验为阴性者等[5]。此外,有学者对吸入高浓度氧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因为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属于常见并发症,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患儿失明,而该并发症发生与视网膜不成熟度、视网膜组织缺氧有关,实施正压给氧可改善缺氧症状,但也是该并发症常见病因[6],为此将其置入高浓度氧疗下,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早期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戴加哲,秦文伟.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14(7):83-85.

[2] 甘景立,龚小伟,孙书丽等.NCPAP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健康研究,2013,33(5):348-351.

[3] 宋俊,李钧.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4,08(16):65-67.

[4] 韩文,尹丽明,冯晓英等.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2):193-194.

[5] 欧齐,廖初林.简易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02(16):290.

[6] 苌俊明,宋雪民.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10):123-124.

猜你喜欢
可行性价值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