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2015-10-21 18:14韦春秋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肠道感染

韦春秋

摘要:Hp感染是胃肠道出现疾病的重要原因,积极根除Hp能够有效防治此类疾病,同时可以明显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目前多数研究已经肯定了Hp感染与胃部疾病、肠道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Hp感染的致病机制提出了多种学说,本文在分析Hp感染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Hp感染、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报道,包括慢性胃炎与Hp感染的相关性,胃癌与Hp感染的相关性,PU与Hp感染的相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与Hp感染的相关性。

关键词:胃肠道;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感染

幽门螺杆菌(Hp)属于阴性革兰氏微需氧菌,可在人体的十二指肠各区域及胃部生长繁殖,并对胃肠道防御机制造成严重破坏。在胃肠道黏膜保护机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可引发Hp感染,如不能及时控制Hp感染,将会加剧胃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并诱发多种胃肠疾病[1]。为了有效控制Hp感染与缓解Hp感染相关性胃肠疾病的病情,则应了解胃肠疾病与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并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早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本文对近年来胃肠疾病与Hp感染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综述,报告如下。

1.Hp感染的特点

Hp中含有多种致病因子,定植于胃黏膜后致病因子可直接生成大量毒素,并参与炎症诱导反应、细胞损伤与凋亡过程,进而对宿主组织产生间接损害作用,并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溃疡形成或组织发生癌变。Hp感染具有的特点如下:首先,男性Hp感染率略高于女性,这主要与男性经常外出就餐及承受较大的社会、生活压力相关,但男性Hp感染率与女性Hp感染率不存在明显差异。其次,Hp感染与年龄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儿童期、50岁~60岁为Hp感染高发年龄阶段,60岁以后Hp感染率逐渐降低[2]。饮食习惯可对Hp感染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与Hp感染存在負相性的饮食习惯包括经常食用大蒜及豆类、豆制品,而经常食用熏制食品或腌制食品则容易造成Hp感染。此外,相关研究证实,Hp感染可受到职业因素的影响[3]。消化科医护人员、内镜医务人员发生Hp感染的概率较高,为80%~84%;其次为服务业、建筑行业及政府机关单位中的从业人员,为30%~40%;而从事科教事业或卫生事业的人员的Hp感染率较低,为20%~23%。

2.Hp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2.1慢性胃炎与Hp感染的相关性

Hp感染者在慢性胃炎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95%以上,萎缩性、多灶性、弥漫性及浅表性慢性胃炎多由Hp感染所引起。与Hp感染相关的慢性胃炎具有腺体萎缩、上皮异常增生、肠上皮组织化生、炎性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及黏膜上皮组织明显变性等病理特点,其中上皮化生主要包括完全型化生、不完全型化生两种类型[4-5]。不完全化生组织的环境不适宜Hp定植,因此慢性胃炎发展至不完全化生期时,Hp将会逐渐减少或消失,但有可能出现胃腺癌。Hp感染之所以可引发慢性胃炎,是因为在Hp感染后可发生一系列复杂化病理改变。目前已有大部分研究证实,Hp在患者的胃黏膜中定植后,能够结合上皮细胞中的特异受体,在结合受体后,Hp可利用凝集素加快受体的黏附过程,同时可持续释放细胞单核趋化因子。在趋化因子达到一定的量时,胃黏膜中的上皮细胞可受到明显的刺激,并在趋化因子的持续刺激作用下产生大量白介素8[6]。白介素8形成后便可以聚集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并由此形成炎症细胞浸润反应。在慢性胃炎形成的过程中,Hp还能够不断清除自由基,包括H2O2酶及SOD等,从而起到保护炎症细胞的作用,因此可不断加重炎症反应及严重损伤胃黏膜的防御机制,进而造成临床症状不断加重[7]。此外,在慢性胃炎形成与病情加重的过程中,Hp还能够起到活化血小板的作用,同时明显提升炎性递质水平,包括白介素6及癌症坏死因子等,如此一来就会明显加重炎症反应[8]。Hp菌株中含有的空泡毒素可直接造成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出现空泡损害,进而促使炎症反应范围不断扩大化。

2.2胃癌与Hp感染的相关性

Hp为I类致癌原,可引发胃癌。有研究证实,在对胃癌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后发现Hp阳性率达到了80%,其中Hp感染者在胃体腺癌与胃窦癌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90%左右,且Hp感染情况可影响到癌症临床分期情况及预后情况。采用PCR检测技术(能否改为采用14碳素呼气试验检测技术?--与我的课题相对应)尿对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后发现,Hp感染情况还会影响到手术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对于存在胃癌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则能够明显降低胃癌发生率[9]。目前有相关研究证实,Hp的毒力因子,包括尿素酶及空泡毒素等可导致胃黏膜出现上皮脱落与黏液排空表现,经内镜检查可见细胞的内质网明显扩张,且黏膜可出现肿胀现象,并由此导致炎性介质细胞DNA的合成速度明显加快[10]。因此在Hp感染的情况下,胃黏膜上皮更容易受到致癌基因的侵袭,并由此造成胃黏膜细胞出现基因突变或缺失问题,进而引发胃癌。目前有研究发现,空泡毒素中的s1/m1亚型是引起胃癌的直接因素,同时可将s1/m1亚型作为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Hp中含有大量尿素酶,尿素酶可以起到分解尿素的作用,并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氨元素,氨元素能够加快癌症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并由此加速病情恶化。由于人体在感染Hp后,胃部的抗坏血酸水平将会明显上升,在抗坏血酸水平上升的情况下极容易引起P53基因发生突变,并可能造成胃蛋白酶水平降低,上述因素均会明显增加胃癌发生概率。此外,对于Hp诱发胃癌的相关因素,国外学者提出的假说包括细胞代谢产物转化为胃黏膜,Hp菌株的DNA潜入宿主黏膜细胞并在宿主细胞中完成重新整合,由此将健康组织转化为癌症组织[12],目前国内大部分研究成果符合上述学说。

2.3消化性溃疡(PU)与Hp感染的相关性

PU包括十二指肠与胃部慢性溃疡,Hp感染者在PU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5%以上,如同时合并有多种消化道慢性溃疡,则Hp感染率一般可达到100%。国内多数研究证实,在治疗PU患者的过程中应用Hp根治疗法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预防PU复发[13]。采用胃镜对PU大小与形态进行检查分析后发现,Hp检出率与溃疡病灶大小、形态存在密切关系,随着检出率的升高,病灶直径也会随之加大。国外一项集成分析发现,在700例PU患者中,根除Hp溃疡患者在随访1年中的复发率为4%,而未根除Hp溃疡患者则达到了80%,提示Hp感染在PU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Hp之所以会引发PU,其主要原因如下:Hp感染后可造成消化道黏膜细胞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在胃部处于排空状态时炎性介质可转移到十二指肠部位,进而损伤十二指肠组织黏膜及引发溃疡[14]。十二指肠中的化生部位出现Hp定植情况时,化生部位可释放破坏性酶、毒素,并激活化生部位的免疫功能,在上述情况发生时便可造成消化道黏膜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局部免疫机制失衡,腺体组织严重萎缩,久之便会明显降低黏膜表层对于Hp的清除能力,导致Hp感染率明显升高及出现PU症状[15]。此外,在感染Hp后可造成胃窦部PH值上升,并增强胃泌素的反馈释放机制,如此一来就会造成胃酸分泌量显著增加,进而引发溃疡。

2.3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症(IBS)与Hp感染的相关性

Hp感染者在FD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少数FD合并Hp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胃炎,感染Hp后引发的胃运动异常与感觉异常是FD发生的主要原因,根除Hp可以有效改善F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证实,感染Hp后可造成胃平滑肌出现增生现象,同时可扰乱胃功能,造成排空能力降低,这也是引发FD的重要原因之一。在IBS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面,相关研究证实Hp感染者比非感染者出现IBS的几率高60%以上,提示IBS的发生受到Hp感染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肠胃疾病可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干扰,而Hp感染在此类疾病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作用,Hp感染与疾病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因此在临床中需要积极控制Hp感染,尽量为患者根治Hp感染,以便能够减轻消化道黏膜受到的损伤,从而有效防治胃炎、PU及胃癌等Hp感染相关性疾病。

参考文献:

[1]李翔,何跃平,刘胜,等.幽门螺杆菌经ROS通路激活NLRP3炎症复合体诱导THP-1细胞分泌IL-1β和IL-18[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3):308-313.

[2]刘杰,周丽雅,李延青,等.利用同一份胃黏膜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及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5,35(3):179-182.

[3]Shi Y,Liu L,Zhang T,et a1.The involv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hioredoxin.1 in gastric carcinogenesis[J].J Med Microbiol,2013,62(8):1226-1234.

[4]黄宣,吕宾,赵敏,等.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幽门螺杆菌诱导人胃GES-1上皮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对NF-κB信号通道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4):562-567.

[5]石建玲,程波,刘珊,等.基于TaqMan探针的幽门螺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6):986-989.

[6]Zhao Y C,Ni X J,Li Y,et al.Peritumoral lymphangiogenesis induced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and D promotes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World J Surg Oncol,2012,10:165.

[7]吴良华,李慧,万纯黔,等.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的临床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3):56-61.

[8]康尔恂,陈宏泉,闫丽萍,等.抗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对人皮肤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作用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8):563-565.

[9]Jiang J, Jin M S, Kong F, et al.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tyrosine phosphatase SHP-2 in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ed gastric cancer[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3,19(4) :575 -580.

[10]邢海倫,胡玲,罗琦,等.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患者热休克蛋白70和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J].广东医学,2015,36(1):133-136.

[11]孙佩玉.序贯疗法联合口腔洁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的近期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0):1172-1175.

[12]Teng GG, Wang WH, Dai Y, et al. Let-7b is involved in the inflammation and immune responses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by targeting Toll-like receptor 4[J]. PLoSOne,2013,8(2):e56709.

[13]赵艳,金鑫,于东红,等.乙醛脱氢酶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的关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6):648-652.

[14]Taylor BD,Darville T,Ferrell RE,et a1.Racial variation in toll—like receptor variants among women with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J Infect Dis,2013,207(6):940-946.

[15]吴圆圆,孙爱华,潘建平,等.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GroEL优势T-B联合抗原表位的鉴定[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4,34(2):133-140.

猜你喜欢
幽门螺杆菌胃肠道感染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评价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湖州地区651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调查分析
“幽门螺杆菌”那些事儿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