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研究

2015-10-21 18:14岳斯图王举姜洪伟王永强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穿孔开腹腹腔镜

岳斯图 王举 姜洪伟 王永强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胃肠外科的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共30例,分为腹腔镜修补术组(9例),开腹修补术组(21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总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腔镜手术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腔镜手术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自主下床活动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腔镜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 腔镜穿孔修补术较传统开腹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病率低等特点,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胃十二指肠溃疡 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外科的常见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引起急腹症的常见原因,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为常见。溃疡穿孔诊断明确后,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穿孔修补术包括传统的开腹修补术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大量研究证实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1],但是由于技术、费用的限制尚未得到广泛开展,本文主要进一步探讨了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胃肠外科的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共30例,其中行腹腔镜修补术者9例,开腹修补术者21例,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所患溃疡病种等。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术中或术前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性穿孔,并有急诊手术的指征。排除标准:(1)伴出血、梗阻等并发症;(2)伴有严重其它脏器功能不全;(3)数据不全或资料丢失的患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后均予胃肠减压、禁食补液、抑酸、抗感染等术后常规治疗,并予定期换药,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中及术后记录患者切口长度总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腔镜手术组的平均年龄为45.65±4.25,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6例;开腹手术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28±5.34,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溃疡种类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比较 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手术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比较

2.3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根据停止胃肠道减压的时间,腔镜手术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腔镜手术组的自主下床活动时间的恢复也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发现,腔镜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3.讨论

穿孔是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并发症,手术是治疗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主要方法,腹腔镜下进行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对肠道的刺激以及避免肠道粘连的发生[2],有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特点,但是费用高,以及人们认知匮乏,部分地区及医院尚难以开展[3]。本文主要探讨了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开腹手术组,但腔镜手术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提示了行腹腔鏡溃疡穿孔修补术较传统手术修补术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创伤程度,减少术中出血。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发现,腔镜手术组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早期自行下床活动所需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后恢复快,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有效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每个手术必须考虑的,本文研究显示了腔镜手术组患者总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组,与目前现有的研究报道相符[4],腔镜手术切口小,操作器械便利,有效降低了切口被污染或感染的机率,且术后患者恢复快,卧床时间较传统开腹手术短,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且术后修补处瘘的发生率无显著升高,提示了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更具临床优势。

综上所述,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较传统开腹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病率低等特点,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三元. 腹腔镜手术诊疗消化道穿孔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05:490-493.

[2]张景涛,孙建军,刘黎明,李新平. 开腹与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的对比分析[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05:337-339.

[3]张书俊,王耿泽. 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的临床应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14:2318-2322.

[4]张晓雨,杨金云,平洪,左洪生,赵海剑. 经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4例临床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02:183-184.

猜你喜欢
穿孔开腹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穿孔瓷盘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探讨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