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脑屏障指数的影响

2015-10-21 19:51张咏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高血压脑出血

张咏志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脑屏障指数的影响。方法:将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脑屏障指数。结果:观察组的良好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脑屏障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脑屏障指数等各方面指标均有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血脑屏障指数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52-02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较高,病情变化快,可诱发颅内压升高,甚至引发脑疝,发病年龄是50-70岁,男性多见,是高血压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冬春季节发病较多[1]。本研究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探讨该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脑屏障指数的影响。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经头颅MRI或CT检查证实,并明确出血部位;发病时间<72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分,收缩压180-200mmHg,舒张压100-120mmHg。出血部位:丘脑35例,皮层下20例,小脑15例,壳核10例。排除脑干出血、脑疝形成、昏迷及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肾衰竭等器质性病变以及合并颅内感染及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将以上所有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2.4±7.6)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3.1±7.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如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降颅压药物甘露醇,并且根据病情需要可适当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脱水、水-电解质平衡药物。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患者仰卧位,经CT扫描选择合适穿刺点,局麻并锥颅穿孔,经导丝引导硅胶管穿刺血肿,接引流管退出针芯,多方向负压抽吸,首次清除血肿量的20%-40%,并于注入尿激酶,夹闭引流管2h后开放引流,循环冲洗直至引流液呈淡红色。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脑屏障指数,疗效采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分为良好、残疾、植物生存、死亡[2];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进行评价;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脊液和静脉血中清蛋白含量,脑脊液指数=脑脊液清蛋白含量/血清清蛋白含量[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良好率为92.5%,对照组良好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良好 残疾 植物生存 死亡 良好率/%对照组 40 29 6 3 2 72.5观察组 40 37 1 1 1 92.5▲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療方法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28.5±8.8 19.7±6.5▲观察组 45 28.7±9.2 14.3±5.2▲△注: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血脑屏障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脑屏障指数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血脑屏障指数为0.9±0.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7±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其病理基础是高血压病导致脑底的小动脉管壁上发生纤维样或玻璃样变性、局灶性出血、缺血、坏死等,血管壁的强度及韧度减弱,管壁逐渐出现局限性扩张,甚至形成微小的动脉瘤[4]。因过度脑力、情绪激动、体力劳动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引起人体血压急剧升高,可导致已发生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8]。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是指通过引流有毒血清,使用清洗液稀释细胞毒性物质,以降低脑水肿发生,主要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易抽吸,患者耐受性高,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穿刺损伤程度小,避免再次出血可能;有效降低颅内高压;避免继发性脑组织损伤[5-6]。

本研究对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脑屏障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良好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脑屏障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脑屏障指数等各方面指标均有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大大降低患者因血肿展位效应及毒素刺激产生的血脑屏障损害,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7-8]。

参考文献

[1] 方启龙,金成胜,何永清,等.不同时间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对血脑屏障功能及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I,30(1):31 33.

[2] 冯铁桥.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42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1):70-72.

[3] 刘中华,王少娜,吴文军.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9,30(8):1143-1144.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 周德生,肖志杰,吴艳玲,等.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脑梗死偏瘫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12,20(5):691-693.

[6] 颜杰浩,于长久,王莉,等.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20):2680-2682.

[7] 孙育海,朱建华,杨伟忠,等.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和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6):903-904.

[8]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29(6):381-383.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缺损高血压脑出血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