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系带式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效果观察

2015-10-21 20:00周丽萍庄一渝吴俊高卿卿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系带口气插管

周丽萍 庄一渝 吴俊 高卿卿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03.024

作者单位:31001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重症监护室

通信作者:周丽萍,Email:zhoulp@srrsh.com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急救手段之一,可改善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纠正患者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及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1]。经口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导管刺激口腔黏膜,分泌物较多,导管易移位而脱出。意外脱管发生会延长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和监护室住院天数[2]。妥善固定经口气管插管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笔者对经口气管插管的传统固定方法进行改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13年7月至10月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综合ICU的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94例,排除头面颈部皮肤疾患。所有患者均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型号适合的气管导管,并给予相同护理措施。男56例,女38例。其中呼吸衰竭24例,心肺复苏后4例,重症肺炎10例,胃肠手术后8例,肝胆手术后9例,脑梗死8例,脑出血5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4例,癫痫2例,颅脑外伤4例,多发伤6例,脊髓损伤2例,急性中毒2例。按住院号单双数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置管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 研究方法

取1.6 cm宽粗棉质系带90 cm和110 cm各一根;防水透气胶布若干。操作方法:试验组采用双系带固定法。步骤:先用记号笔在气管插管对应门齿刻度处标上记号,先取20 cm×1 cm胶布绕两圈固定牙垫与气管插管,取110 cm×1.6 cm系带在牙垫上用双环套结固定于气管插管外露部分,绕过患者的双耳廓上方及后枕,在系带短的一端打一活结固定,避免将活结打在后枕或耳廓上,以免患者感觉不适及损伤皮肤;取第2条系带90 cm×1.6 cm两端分别穿过患者左右耳廓上方,最后在头顶上方打一活结,系带的松紧度均以能容下半指为宜。系带要求平整,防止系带对局部皮肤造成压力,如头皮直接裸露的患者在头顶打结处下垫4 cm×4 cm纱布以缓解局部受压。不用牙垫的患者,先用记号笔在气管插管对应门齿刻度处标上记号,用10 cm×1 cm胶布在记号的气管插管上绕两圈固定,增加棉质系带摩擦力防止系带移动,同法固定两根棉系带。对照组采用常用的胶带固定法。步骤:取30 cm×1 cm的胶布平行贴在80 cm×1 cm胶布1/2处,以此防止胶布直接贴在后颈部造成局部皮肤损伤,将胶布从颈部由两侧环绕式到颜面,先后用胶布依次固定气插管与牙垫,如果无需用牙垫患者同法固定。记录气管插管距门齿刻度。

1.3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包括:气管导管插入深度距门齿刻度上下移位在0.5~0.8 cm,未引起脱管或导管下滑影响右肺通气,判定为导管移位[3];凡发生与气管插管相关的皮肤黏膜损伤、糜烂等称为皮肤黏膜损伤[4]。观察气管插管留置期间导管有无移位,观察口腔、面颊、耳廓上、后颈、头部皮肤黏膜有无损伤,记录气管插管意外脱管例数,比较护士颈部深静脉维护的便利性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未发生导管移位,对照组发生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1,P=0.022)。试验组头顶皮肤红斑1例,对照组皮肤黏膜损伤8例,试验组皮肤黏膜损伤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1,P=0.014)。气管插管意外脱出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557)。

3 讨论

经口气管插管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支持重症患者肺的呼吸功能。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是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抢救效果的重要环节。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大多采用胶布固定法和单根系带固定法,或者是两种方法的叠加,虽然也能够有效固定气管插管,但容易引起局部皮肤损伤[5]。陈军华等[6]对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临床应用观察,认为气管插管固定牢固和节约护士更换固定器操作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固定器费用较高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广泛应用,在临床使用中作者也发现存在不易实施口腔护理和观察口腔黏膜的不足。双系带固定法经口气管插管利用系带向左右两侧及向上的力量,受力均衡,使导管处于固定位置;同时双系带固定法不受患者口腔分泌物多的影响,导致胶布粘性减弱而意外脱管。本研究中对照组导管移位5例,明显高于试验组。气管插管意外脱出试验组仅发生1例,系由于患者在脱机锻炼中无约束情况下自行拔管所致;对照组2例因为口腔分泌物多引起胶布松脱而导致气管插管脱出,虽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双系带固定法更加可靠。

双系带固定法经口气管插管有利于减少对皮肤黏膜组织的损伤,原因如下:①改良法胶布无需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局部损伤;②双系带固定减小了局部固定点的压力,头顶的系带固定可避免对耳廓上皮肤的摩擦。试验组发生的1例头顶皮肤受压致红斑,是由于患者为颅脑外伤无头发覆盖,头顶系带打结处直接对头皮造成压力性损伤,发现后用4 cm×4 cm四層纱布垫于打结处下方缓解压力。因此,在双系带固定时,对打结部位需加强护理观察,头皮直接裸露患者需垫纱布保护皮肤组织。

双系带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因系带往耳廓上走行,便于颈部深静脉维护,较之传统固定法需要双人合作方可完成操作,有利于颈部深静脉换药。

参考文献

[1]程龙海,鲁军体,黄艳,等.新型气管导管设计与临床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1047-1049.

[2]Jarachovic M,Mason M,Kerber K,et al.The role of standardized protocols in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a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 Am J Crit Care,2011,20(4):304-312.

[3]李兆梅,李明艳.经口腔气管插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对比[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27-928.

[4]郑色爱,林月娟,谢丽琴.经鼻气管插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2,12(47):1125-1126.

[5]康春华,郭玉梅.2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应用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0):115-116.

[6]陈军华,郭巧珍,徐素琴,等.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6,11(13):58-59.

(收稿日期:2014-10-15)

(本文编辑:沈惠云)

P331-332

猜你喜欢
系带口气插管
止步
如何提高ICU气管插管患者的安全性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男性“见红”,不能一抹了之
松了口气
玩转系带
编辑部的“神回复”
玩转系带
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在急诊的应用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