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2015-10-21 19:51陶美春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应用探讨产后出血

陶美春

【摘要】目的 对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讨论,以供医学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29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在胎儿前肩出来后立即对其静脉滴注剂量为101U的缩宫素,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再另经肛门置入米索前列醇片或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比较2组产妇在产后24h之内的出血量及其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实验组中的产妇在产后24h之内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索前列醇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且产妇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产后出血;临床;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10-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若产妇在产后出现大量的出血状况,极易增加产妇的生命风险,以此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1]。因此,对于分娩产妇而言,在其产后做好出血状况的预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为了对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其研究结果展开了具体的讨论,以供医学参考。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29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中有14例产妇,年龄在21~30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26.11±3.01)岁,孕周在36~42周之间不等,平均孕周为(40.33±1.11)周;实验组中有15例产妇,年龄在20~30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26.12±2.99)岁,孕周在37~42周之间不等,平均孕周为(40.32±1.12)周。所有入选产妇均为初次分娩,且无任何妊娠并发症的产生,属于正常分娩。比较2组产妇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因此,2组之间可以进行组间数据良性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在胎儿前肩出来后立即对其静脉滴注剂量为101U的缩宫素,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再另经肛门置入米索前列醇片或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其中,实验组的具体置药方式如下:在产妇的胎盘分娩出来之后,在其直肠内部放置米索前列醇,放置深度在6cm左右,剂量为200ug即可[2]。或让产妇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200ug。

1.3观察项目 比较2组产妇在产后24h之内的出血量及其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所得数据越低则代表该组的预防措施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A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其中,包括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统计,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s)表示,若P<0.05则认为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2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可以得出:实验组中的产妇在产后24h之内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2组产妇在产后24h之内的出血量对比表

组别 例数 产后24h内的平均出血量(ml)实验组 15 97.79±75.99对照组 14 149.77±77.97注:p<0.05

2.2比较2组产妇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可以得出: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2.

表2 2组产妇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对比表

组别 体温升高 呕吐 腹泻 总发生率实验组(n=15) 1 0 0 1(6.67%)对照组(n=14) 1 2 0 3(21.43%)注:p<0.05

3讨论

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妇在分娩后出现了子宫收缩性乏力的状况,进而引发产妇出血[3]。因此,在临床中,对于分娩后的产妇,均会采用一般的缩宫素以此促进产妇的子宫收缩能力,但这种药物也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如:带给患者的副作用相对较大[4]。而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全新型的前列腺E1衍生物,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5],该药物对收缩子宫平滑肌有良好作用,其可以帮助产妇增强子宫的收缩能力,以此预防产后出现状况的产生。除此之外,米索前列醇还具有良好的藥物安全性,且药物价格相对低廉,适合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根据本文研究,可以得出:①实验组产妇在产后的出血量为(97.79±75.99)ml, 对照组产妇在产后的出血量为(149.77±77.97)ml,因此,实验组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②实验组产妇在产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产妇在产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因此,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药效安全性更为明显。这也由此证明了,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现象中,是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的。

综上所述,米索前列醇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且产妇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珊,胡燕.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5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18):1832-1833.

[2] 杨菊花,潘建萍.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728-1729.

[3] 赵书珍.缩宫素加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194.

[4] 杨继,张慧,高坚容等.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1,10(12):906-908.

[5] 尚作美.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J].安徽医药,2013,17(2):307-308.

猜你喜欢
米索前列醇应用探讨产后出血
宫腔填纱配合米索前列醇局部给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ADS—B在空管中的应用探讨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水溶性色粉在防冻液中的应用探讨
不同时间舌下含服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观察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