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价变动会计应用的必要性

2015-10-21 19:58唐瑶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5年3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危机

唐瑶

摘要 :本文从金融危机带来的公允价值之争谈起,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利弊分析,论证了在物价变动通货膨胀的后金融危机时期,其对计量单位的假设与传统会计理论一样存在着不足,而物价变动会计可以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物价变动会计

1、金融危机后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之争

1.1 公允价值计量加重了金融危机

2008年9月下旬从美国开始爆发了金融危机,从银行证券业开始,迅速波及房地产、制造业等行业,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巨大,以证券业为代表,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34%,这是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下跌幅度最大的,而纳指暴跌的幅度则惊人的为负41%。全世界的股市价值也差不多被腰斩,下跌了48%,直至此时世界经济可以说仍未走出阴影。

金融危机后,金融界与会计界就公允价值开展了激烈的讨论。“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加大了次债产品的损失,放大了次债危机的影响,要求完全废止使用公允价值会计。”①

1.2 公允价值利弊分析

笔者认为,运用公允价值主要有两大优点:第一点,公允价值信息更加着眼于当前市场环境,更能反映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因此对于企业各项决策来说更为有用:第二点,公允价值充分考虑了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现时价值以及基于時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当然运用公允价值也存在一些缺点:第一点,公允计量具有市场客观性和主观判断性,第二点,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可靠性较差;第三点,为企业操纵利润带来了可能;第四点,公允价值的运用并未考虑市场环境变动,当“资产流动性过剩时,金融资产价值被高估,当流动性缺失时,金融资产价值被低估。”②而这也是公允价值被金融界诟病的原因。

2、物价变动会计

20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持续性的通胀使得历史成本模式下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具体表现为:资产计价失真,利润确定失实,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减弱,为了弥补这些缺陷,物价变动会计应运而生。

2.1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

物价变动会计的会计目标与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目标一致,它通过对当期物价水平指数与基期物价水平指数对比,采用稳值货币修正计量当期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有用相关信息,它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传统会计货币计量假设。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为资本保全理论,主要有两方面:

货币资本保全观念主张将企业资产价值的升值确认为当期收益,而不论该收益是否已实现。当期收益包括已实现收益还包括为实现的持产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将持产损益与营业收入并列于损益项目之下,保全股东权益和未调整留存收益的货币价值。

实物资本保全观念主张“只有在实物资本(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得到回收的基础之上才能确认收益”③。即只有在收益确已实现的基础之上才能确认为当期收益,利润表中不包括持产损益,只包括营业收入,资本保全的对象为所有者投入的代表生产与经营能力的资金。

2.2物价变动会计的计量模式

2.2.1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日常处理保持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处理不变,只需在期末采用一般物价指数将相关项目调整为以稳值货币计量的数据,并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借以反映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简便易行,且调整后的会计报表仍具有可比性。但是由于它采用的是一般物价指数,当个别物价指数变动较大且占企业拥有资产的比例较大时,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报表所反映的数据也就失真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能发挥的作用也就有限了。

2.2.2现行成本会计

现行成本模式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存在这两方面的重要区别:“第一,资产按照现行成本而不是历史成本计价;第二,收益是公司在保持其生产能力或实物资本的前提下,一个期间内可分配资源的金额。”④这实质上就是建立在资本保全理论基础上的两种理论。这种模式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现行成本一般采用重置成本,计量单位仍为名义货币,可以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个别资产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相比,现行成本会计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在此模式下,企业不仅要调整会计报表,还需要在历史成本会计账户体系基础上增设专门账户,用以核算各项非货币性资产的现行成本调整额,以及在现行成本下的营业收益,而对于货币性资产则不进行调整,因此难以对货币性资产的持产损益进行核算。

2.2.3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

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计量模式综合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与现行成本会计两种模式的优点。在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计量模式之下,企业只需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报表的基础之上,用稳值货币也即一般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对货币性项目进行购买力损益调整,对于非货币性项目的计量则综合考虑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以及个别资产本身价格的变动,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后的现行成本变动。这种模式可以全面反映并消除物价变动给传统会计信息带来的影响,改变了会计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精准真实的决策相关信息。

3、 物价变动会计可以补充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改变了计量单位却并未改变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改变了传统的计量属性,两者存在着差异;而现行成本会计则对计量属性进行了改进,采用重置成本计量,一定程度上两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而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则既改变了计量属性又改变了计量单位,比之公允价值更具有全面性,因此公允价值计量不能完全替代物价变动会计。在物价变动通货膨胀的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计量之下,仍需要物价变动会计来处理相关实务。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定程度上对物价变动会计起到了辅助作用,但是公允价值在应对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变动时,并不能反映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因此在后经融危机时期,仍需要推行物价变动会计。

参考文献:

[1]张曾莲,雷崇信 .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基于金融危机前后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统计项目的的统计分析[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4).

[2]张曾莲,雷崇信 .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基于金融危机前后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统计项目的的统计分析[N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4).

[3]李端生. 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48-449.

[4]弗雷德里克·D·S·choi,加利·K·米克.国际会计学【M】. 2007:191-192.

作者系长江大学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金融危机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中国未来两年内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