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自动化设计与安装技术分析

2015-10-21 19:58崔迎迎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5年3期
关键词:接地系统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

崔迎迎

摘要 :在建筑行业不断向着集成化、综合化、规模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当中,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意义开始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与凸显。甚至可以说,电气自动化的设计与安装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智能建筑后期运行性能的发挥水平,需要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就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安装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点问题展开了详细分析与说明,并据此论证了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 :智能建筑 电气自动化 接地系统 安装问题

在现代建筑逐步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当中,与之相对应的电气自动化同样需要实现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率不仅仅能够实现计算机测控网络与管理系统数据信息之间的高效共享,同时能够针对智能建筑相关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加以动态行且持续性的检测,提供故障诊断以及故障报警等重要功能,对于提高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水平与使用性能而言均有着重要。

一、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的电气接地问题分析

在针对智能建筑物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接地系统设计水平的高低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甚至可以说,接地系统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智能建筑物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特别是对于智能建筑物而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持续发展更是对供配电系统电气接地设计提出了极为严格与系统的要求。现阶段,智能建筑中可供选取的电气接地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TN—S接地系统

TN—S接地系统从本质上来说是既有三相四线接地系统与PE线融合下的全新接地系统。对于该接地系统的选取,主要衡量的是智能建筑物内部是否设置有独立的变配电所。以保障电气设备接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TN—S接地系统作为显著的特点在于:N中性线线路与PE保护接地线线路除开在变压器装置中性点位置采取共同接地的方式以外,在整个接地系统当中不再与任何形式的电气设备保持连接状态。与此同时,在N中性线线路保持带电状态的情况下,与之相对应的PE保护接地线线路则始终保持不带电状态,从而可确保整个接地系统具备可靠且安全的基准电位。

结合智能建筑物实际情况来看,同常规意义上的建筑物相比,智能建筑物内部所涉及到的单相用电设备众多,使得单相负荷比重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进而导致了整个智能建筑物当中供配电系统的三相负荷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下,因此,TN—S接地系统下的N中性线线路可能存在一定大小的随机电流。基于对整个智能建筑物电气自动化运行安全性的考虑,需要设置与电子设备相对应的直流、交流工作、安全保护接地处理,并做好相应的防雷保护措施。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在智能建筑物当中分布有大量具有防静电要求的计算机房、监督控制室以及交换工作机房,从而还需要做好对防静电以及屏蔽接地的处理。

(二)TN—C—S接地系统

TN—C—S接地系统主要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接地系统所构成,即在TN—C接地系统与TN—S接地系统相互配合的作用之下,分界面于N中性线线路以及PE保护接地线路保持连接状态。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TN—C—S接地系统主要应用于建筑物供电有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在电能进户之前,采取的接地方式为TN—C接地系统,并在电能进户位置作重复性接地处理,进而在进户之后演变成为TN—S接地系统。在TN—C—S接地系统的接地作用之下,N中性线线路与PE保护接地线线路在进户位置同时进行接地处理,在此之后需要避免与任何性质的电气设备进行连接。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TN—C—S接地系统作用之下,N中性线线路长期性的处于带电运行状态,与之相对应的PE保护接地线路则始终避免处于带电状态当中。从而,使得PE保护接地线路所连接相关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构建在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不会处于带电状态,提高了人及物的安全性,且运行同样可靠。

二、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安装问题分析

(一)布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布线操作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部分线路需要设置专门性的导线,以保障其运行性能的稳定性。例如:通信线路、温度传感器线路、湿度传感器线路、流量计量线路等。上述相关线路在布线过程中需要专用的屏蔽线,防止出现运行故障或是失效的问题。与此同时,对于电源线、信号控制电缆而言,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布线操作过程中,需要针对上述设备线路采取分槽、分管的敷设方式,以保障其运行的独立性与可靠性。而对于诸如DDC数据显示通道、网络控制器以及计算机在内的相关电子设备而言,在对其进行布线操作的过程当中,应当保障其工作接地与其他弱电工程所共用接地干线之间保持有效连接关系,以此满足智能建筑对于各类电气设备独立运行的需求。

(二)输入设备安装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项目作业过程当中,对于输入设备的安装需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输入设备需要安装在能够正确且合理反映输入设备基本工作性能的特定位置当中,从而为后期有关输入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工作奠定基础。在针对输入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备而言,需要结合产品自身要求、设计性能以及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安装位置;其次,对于水管性温度传感器设备、蒸汽压力传感器设备、水流开关及水管流量计量装置而言,上述设备需要避免安装于管道焊缝或是焊缝边缘的开孔位置,避免因密封性能不佳而对设备输入数值产生不良的影响;再次,对于温度传感器设备、压力传感器设备以及空气质量传感器设备而言,安装位置需要避免靠近蒸汽放空口或者是出风口位置,以此确保输入设备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最后,对于风管压力设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差开关等输入数据反应灵敏的设备而言,需要在保障风管部件充分保温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安装,以保障运行性能的稳定性。

(三)输出设备安装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项目针对输出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风阀位置的箭头以及电动阀门位置的箭头应当保持与风门、电动阀门开闭方向以及水流方向的一致性;其次,在针对输出设备进行安装之前,需要针对安装动作进行模拟,以保障安装合理且有效;再次,在输出设备安装过程中,如发现电动阀门设备所对应的口径与管道口径存在不一致的问题,则应当采取渐缩管件的方式(保障阀门口径大于等于管道口径以上二个档次);最后,需要保障电动调节阀与电磁调节阀均安装于回水管位置。

三、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建筑行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建筑行业不断向着集成化、综合化、规模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当中,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意义开始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与凸显。甚至可以说,电气自动化的设计与安装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智能建筑后期运行性能的发挥水平,需要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与安装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范志学.如何全面实现我国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的科学发展[J].中国科技纵横,2011,(6):38.?

[2] 李二庆.浅谈建筑安装工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及负荷计算[J].商品与质量·建筑與发展,2010,(8):189-193.

猜你喜欢
接地系统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
雷电防护技术在智能建筑的探讨
广电机房建设与应用
长输管道接地电阻解析
电力设施防雷和接地的设计类型和相应的弊端分析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在机械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建筑发展出现的问题和措施分析
试论智能建筑设计中的问题
建筑电气低压配电设计中各种接地系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