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5-10-21 19:58姜琳琳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5年3期
关键词:能耗可持续发展

姜琳琳

摘要 :提出建筑生命周期概念,通过可持续的生态技术,减低建筑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物质循环 能耗 可再生

在上世纪80年代即有学者提出建筑生命周期的概念,目前关于生命周期有不同的诠释,而有两点是基本的要素,即建筑过程中的物质流循环,和建筑活动中包含的各个阶段。就阶段而言,可分为起始,制造、建造、使用、维护以及处理在内的六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从自然界提取建筑所需材料;制造构成建筑的建材或预制件;工地的建造;竣工后的日常运营;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更换(构件或设备)和翻新;直到其无法继续使用的处理,至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旧建筑同样可重新获得生命周期。处理过程可以是拆除旧建筑,这样拆除的材料重新进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或者在新的建设中再利用;也可以是对旧建筑进行適应性的改造,使其重新“焕发青春”,这样实质上等同于新的一个生命周期的开始。由此为保持逻辑的严谨性,有学者提出“设计生命周期”的概念,认为改造再利用代表该建筑第二个设计生命周期的开始。

提高环境表现的技术手段改造是指凭借可持续的生态技术提升原有建筑物的性能使其适用于新用途。这种改造策略着眼于减低建筑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一栋现有建筑进行再利用,是目前最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之一。这不仅可以减少因为新建活动产生的材料、能源需求和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也节约了新建筑开发用地必须的基础设施投资”。生态技术适应性改造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

1、降低原有建筑使用能耗提高环境表现的技术手段改造不仅在结构、设备等技术层面上对旧建筑进行改造,更重要的是在建筑层面使用被动式能耗策略,打破旧式的封闭空调室内空间格局,把自然引入室内,使改造后的建筑具备新一代生态建筑的品质。德国柏林德意志邮政银行总部大楼的改造研究说明了这一点。原建筑是一幢国际式风格的高层板楼,设计者根据原有建筑的条件,将所有可能使用的节能技术进行归纳,制订了包括供热、制冷、照明改善、通风系统、以及被动式建筑手段等五个节能策略在内的多个改造方案。为便于比较使用了能耗模拟软件对各个节能策略的节能效果进行计算,并计算了各个方案的投入成本和收回投资的年数。

2、使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如罗马儿童博物馆,利用原罗马历史城区的一处车站厂房改造而来。在屋顶的改造中把天窗与光电板结合起来:总功率15KW 的光电板被整合进标准化的天窗以及外遮阳系统的模块之中,大大方便了施工。太阳能发电设备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成为改造后建筑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同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展示作用。

3、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可持续观念源自于人来对地球资源有限性的认识。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地球只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即承受一定数目的生物、以一定的生活方式无限期的生存下去,而不会对它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产生无法挽回的破坏。这一点给人们的启示是: 我们每个人现在究竟向地球施加了多大的作用力; 我们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所消耗的资源与控制所排放的废物来减少这种作用力。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于1980年有自然保护国际联盟首次提出,1987年出版的著名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的发展。它强调环境质量和环境投入在提高人们实际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参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表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那么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的建筑和城市,既应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建筑不再是对环境的剥削和污染,而是促进同周围环境的协调,使人类的生存家园能够持续的向未来发展。

可持续发展所研究的核心就应当是如何协调自然环境与经济技术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美国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中列出了“可持续建筑设计原则”,有以下6条。 ① 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和地域性的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 ②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取简单合适的技术; ③树立建筑材料蕴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材,避免使用高蕴能,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材料,争取重新利用可再生能源; ④针对当地气候条件,采取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利用可再生能源; ⑤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减小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 ⑥减少建造过程中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和建材。建筑师们基于工业文明对环境破坏的反思,应把生态环境保护、建筑持续发展作为必须具有的意识、准则和行为。

可持续发展对于现代建筑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其中一点主要的原因就是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诸多设计成为可能。通过人工采光、制冷、加热、通风,人们已经可以生活在虚拟的美妙环境中。然而在短短的时间内,自然资源高度消耗和环境超速污染,对人们亮起了红灯。据1989年德国能耗统计,仅建筑采暖一项几乎耗费全国能源的30%,人类全部能源消耗中,建筑耗能就占据了80%之多! 现代性以试图解放人类的美好愿望开始,却以对人类造成毁灭性威胁的结局而告终。 时至今日,我们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关注不断升温,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已充分认识,相关思想已经深入诸多领域,并被广泛的采纳为各个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战略。事实上,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是基于这样一种条件,即在全球人口不断膨胀,经济不断增长的现有条件下,人类对资源的开发与对环境的破坏将很快接近地球所能承受的某种极限,从而威胁到人类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可持续一次本身即有可承受的含义)。

参考文献:

[1]《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美国联邦政府建设标准

[2]《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第八次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上发表的报告

猜你喜欢
能耗可持续发展
水下飞起滑翔机
一种通信机房智能能耗管理网关技术
气象参数对成都地区办公建筑能耗的影响及预测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O2O能耗平衡论
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降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