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015-10-21 19:51刘谊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运动处方心理健康作用

刘谊

【摘要】大学生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环境适应问题均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将运动作为一种干预因素,以运动处方的形式作为干预手段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运动处方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期能够为大学生心理保健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处方;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21-01

当代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网思维,并敢于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同样也承受着来自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由此也诱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群體,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其身心健康成长,从长远发展来看,直接影响到民族的兴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通过运动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探讨运动处方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干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除涉及心理现象外,还包含医学现象和社会现象,其衡量标准为心理应与环境的统一性、与行为的整合性,以及人格的稳定性[1]。就大学生而言,其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具备以下特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对学习或工作有热情,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环境适应能力,并能做到言行协调一致。然而,大量的调查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尤其是90后一代,多为独生子女,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强迫、敌意等,之所有出现这些问题,与遗传因素、理化生物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学因素有关,其中,社会心理学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

(二)大学生心理干预现状

心理健康干预的形式有心理咨询(包括个别和团体心理咨询两种)、心理训练活动、心理健康教学等,目前,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个别心理咨询干预形式为主[2]。运动也是一种干预因素,但是关于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却很少,大量实验证实,体育运动尤其是长期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降低抑郁,运动对特质性抑郁和状态性抑郁均能起到良好的改善的作用,研究表明,运动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与抑郁的降低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有氧联系能够改善人整体的情绪状况。关于运动对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的干预作用,多数研究还局限在理论层面,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更少[3]。

二运动处方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比一般人还要多,而运动能够引起体内生物化学的变化,如血浆中拟吗啡类物质含量升高,其与情绪愉快有关,通过运动能够调节其紧张情绪,使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进而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经过长期的运动训练可促进人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人的意志水平。具体来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其一,心理学机制,与分散注意假说、自我效能理论、任务掌握假说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假说有关;其二社会学机制,即将运动视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方式;其二,生理学机制,与胺假说、内啡肽假说、心血管功能假说有关。现就生理学机制进行分析,胺假说认为运动可加强脑内单胺类神经突触,此时机体内单胺类物质的变化可能是动改善心理健康的生理机制;内啡肽假说认为长时间的运动,体内啡肽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内啡肽的释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疾患,这是一种良好的生理镇静剂,由此产生的欣快感能够影响到性格,这种效应的长期存在能够增强人们对有害刺激的忍受力;心血管功能假说认为心血管功能的提高与心境状态的改善有关,运动可增强人体血管的收缩性,保证健康的血液循环以及正常的神经纤维传导,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4]。

(二)运动处方的内容及制定步骤

运动处方是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兴起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后逐渐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对其强度、时间、频率、周期等要素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借助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等,运动生理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运动处方可分为改善身体形态、增强身体机能、增强身体素质、调节心理状态、提高适应能力等种类,对于大学生而言,运动处方的制定应以大学生这一个体客观存在的问题为依据,并在完全动态下实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处方,更新内容,确保得到个体身心锻炼效益。运动处方应包括运动目的、项目、负荷,练习手段和频率,以及注意事项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根据相关原则制订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运动处方,实施步骤为:心理问题诊断→调查学生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制订运动处方→结果反馈与内容调整。

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应高度重视其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且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将运动处方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心理健康咨询等方法配合使用,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东平.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2] 王银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

[3] 杨通宇,杨通琴.心理健康: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工作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8):86-87.

[4] 胡小浪.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运动处方心理健康作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