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改革

2015-10-24 02:09常青赵煜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

常青+赵煜

摘 要:国有企业改革历来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改革领域,本文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分析国有企业分类、国有资本体制内涵的基础上,浅谈一下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国有资本配置体制的改革路径,分析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必然性,强调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将宏观“管资本”和微观“管企业”相结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管理体制;资本配置体制;现代企业制度

一、国有企业的分类

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它们的地位和目标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有必要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分析。国有企业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公益性国有企业,这类企业应被赋予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没有经济性目标,即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作用是直接提供公共服务,以社会和谐和稳定为唯一目标。

(二)盈利性(或竞争性)国有企业,这类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首要目标,没有任何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但其自觉提供公共服务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应予鼓励。

(三)自然垄断和稀缺资源类国有企业,它被称为“适度垄断性国有企业”。国际通行的做法都是国有经营,因为这类企业具有成本递减性,因此价格一般定在平均成本水平上,而民营则无法保证这种定价水平;稀缺资源,为防止稀缺资源过度耗竭,也必须由国有企业来经营。这两种企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盈亏平衡,不赔不赚,即以社会公共性作用为主,经济性作用居次,以最大限度保证公正福利最大化。

以上分类,客观地反映了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双重目标或基本作用:一方面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国有企业是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担负着调控国家宏观经济、为公众提供服务、推动和谐社会进程的历史使命,这类目标要通过公益性国有企业和适度垄断性国有企业来实现。

二、国有资本体制的内涵

国有资本体制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国有资本配置体制,这是第一层次的体制;二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这是第二层次的体制。两个不同层次的体制及其改革,不可混为一谈。

三、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很多,需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

从现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上说,国有企业的弊病或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是政府部门干预多,二是机制不灵活,三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四是创新动力不足和创新能力弱。

为了解决以上的不足,就要提到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其中的每一项要求都包含了理顺政府和企业关系的管理国企体制的改革。

四、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

如果国有资本体制的改革仅仅停留于第二层次(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而没有进而对第一层次,即国有资本配置体制进行认真改革,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很难有重要的突破,国有企业体制现存的弊病或问题还会继续存在。因而,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强化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国有资本的配置权,而不再主管一个个国有企业。有关专家的建议如下:

一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只管国有资本的配置,负责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也就是负责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的提高。

二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之下的各个国家投资基金公司,在把国有企业的国有股份纳入自己的资本总额的同时,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进行清理、核实,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也进行清理、核实。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转入对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的考核工作。

三是国家投资基金公司在必要时,经过一定程序,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发行国家投资基金公司债券。这是国家投资基金公司为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而需要新增国有资本时所筹集的。

五、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属性不同,目标不同,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就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分类进行。分类改革的思路,既强调了国有企业的盈利性,又兼顾了国有企业的公共性,这对于国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国民福利的提高,是非常现实的路径选择。

(一)公益性国有企业。公益性国有企业的作用是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而非盈利。

(二)竞争性国有企业。对于竞争性国有企业,国家必须放弃保护,或不再赋予其任何行政性垄断地位和政策支持,让他们在市场上与民营企业进行平等的竞争。

(三)适度垄断性国有企业。

总之,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国有企业的不少表述都有新的突破、新的任务,为下一步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完善、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指明了方向。希望国有企业改革在把宏观层面的“管资本”和微观层面的“管企业”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加快推动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乔均.国企管理制度改革的公平与效率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1).

[2]刘锦.推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J].经济纵横,2003(6).

[3]张高旗,高凤林.管理国企的体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关键[J].广西社会科学,2003(6).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城镇化差异、国有企业比重与地区经济增长
审计视角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问题探究
内部会计控制对完善公司治理作用的探讨
国企改革深耕期公司治理机制的主动性设置与调整
国有企业改革中财务管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