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助理、产业三部主任 丛政:在挑战中抓住机遇

2015-10-26 11:16
纺织机械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机械行业针织装备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助理、产业三部主任丛政:在挑战中抓住机遇

近年来,针织工业的蓬勃发展给针织机械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增长空间,针织机械装备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针织工业的基础与保障,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针织机械行业在自主创新和重点装备研发、质量、标准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并随着国家战略部署和海外市场格局的变化、市场终端领域的应用延伸、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等,在“十三五”期间,针织机械行业有望再次实现稳步快速的发展。

自主创新和重点装备研发进步明显

在“十二五”期间,针织机械装备技术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其中针织大圆机向细针距、大筒径、高转速发展,国产设备机号已达到E60,筒径为40英寸。电脑提花圆纬机电子控制技术更广泛应用,生产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我国无缝内衣机虽然研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产品的技术指标已接近或基本达到了国外产品的先进水平。用于编织产业用织物的国产多轴向经编机已开发成功,表明了国产产业用经编机在机器的制造和电子控制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其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在自主创新方面,针织机械行业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项;针织机械重点企业共获得发明授权与实用新型专利1545项,较“十一五”期间增长了343%;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的针织机械产品,其中36%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针织机械企业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碳纤维多轴向经编机及技术研发”项目,突破了国际上的长期技术封锁,研发的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随着国产针织机在自主创新和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014年,针织机械产品出口额达8.5亿美元,比“十一五”末期增长38.3%。针织机械行业出口金额从2011年起始终位居我国纺织机械各专业出口金额的首位。

此外,在质量、标准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成效。针织机械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检测方式及质量控制手段逐步同国际接轨。另外,针织机械行业目前共有相关国家标准17项,36项行业标准,其中“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共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15项,较“十一五”期间有了较大增长。

面临的挑战与新机遇

随着针织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针织工业的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得到持续攻关,整体装备技术和水平快速提高,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减弱、周边国家纺织工业的快速崛起、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显现等,给针织行业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丛政认为,主要的挑战来自两方面,首先是市场格局变化调整,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在“十二五”期间,针织机械制造企业不断兼并重组,国际知名企业强强联合,从而完善品牌差异化竞争能力,使得专利知识产权壁垒进一步稳固,因此,国内针织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的竞争格局将日趋激烈;另一方面,针织机械装备作为针织工业多样化发展的保障,对不同产品的适应性要求进一步加强,更多的下游生产企业不再通过单一设备售价去衡量产品性价比,转而向设备生产产品的适应性方面全方位衡量投入回报。

“十二五”期间,针织机械重点装备进步明显。

“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带来了一些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发展机遇。”丛政表示,未来,针织机械行业海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需求进一步加大,我国针织机械以高性价比成为了这些国家新增设备的主要选择目标。

在十三五期间,海外市场的需求将是我国针织机械行业重要增长点;产业用领域应用范围拓宽,急切要求针织机械成型立体编织等技术装备的配套保障;第三,设备控制系统与互联网的结合将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最终产品订单呈现个性化、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国内针织机械制造企业纷纷在探索单机设备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受益于此,“十三五”期间,针织机械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发展。

逐步实现针织智能制造

“针织装备设计制造集成化、模块化、自动化水平急需提高,针织生产信息化水平急需提升。”丛政表示,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针织机械应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发展主线,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针织设备、工艺流程以及物料仓储等辅助生产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并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协同,形成连续生产、联网管理、集中管控、资源共享的现代化针织智能制造模式。

“十三五”期间,针织机械要以提升针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为战略目标,着力开展针织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基于针织生产各环节,推进企业生产制造从单机控制向多机控制,逐步实现针织行业的智能制造,为实现我国针织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争取使我国针织技术整体水平202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代表企业

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针织智能工厂

成绩表现:五洋纺机全力推进“机器换人”,率先打造纺机行业全自动化领先工厂,其智能工厂按照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标准设计、建设和布局,并且以局域网、互联网为信息渠道,自主研发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从而实现针织企业生产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2015年,五洋纺机也成功跻身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示范基地。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人工智能个性化定制

成绩表现:慈星股份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经济和先进制造高端装备领域,率先在行业推行“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并着手实施针织服饰智能快速个性化云定制平台的开发,建立一个全新的、面向国际服装市场的D2M2B生态系统,实现全产业链的分工协同,大大促进企业自身及下游企业的转型升级。

泉州佰源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智能制造 综合交易平台

成绩表现:佰源机械具有20多年的针织机械制造经验,共获得几十项国家专利,其U36多功能一体电脑针织大圆机、双面电脑提花移圈罗纹机等多款创新机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智能制造方面,佰源正在积极打造协同制造平台,构建针织行业的工业大数据体系雏形,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以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协作效率,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区域综合竞争能力。

“以需求为导向”是行业共识,也是赢得市场的根本。洞悉分行业用户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思路,必将为纺机企业的市场拓展带来更多机会。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 叶戬春:棉纺装备高速化有待提高

“十二五”期间,中国棉纺织行业技改成果丰硕。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叶戬

春介绍,“十一五”以来,行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先进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工序的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化特征明显,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目前,行业无卷化率达到了65%,无接头纱率达到了85%,精梳纱比重达到了28.5%,无梭布比重达到了84.5%。据悉,到2014年底,行业紧密纺设备已达1783万锭,喷气、涡流纺设备达12.94万头。到“十二五”末,纺纱流程全自动生产线,如清梳联+(粗)细络联达到120万锭,若延伸至自动打包工序,同期达10万锭。

改造的热情源于市场需求变化以及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期间,棉纺行业产品创新不断,原料应用已扩大到棉与毛、丝、麻及各种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混纺,纱线形态和结构也由传统的平纱向竹节、赛络、包芯等方向发展,新型纺纱技术、工艺不断扩大应用。“十二五”行业新型纱线所占比重已从“十一五”的10%,增长到了15%。

提及棉纺行业“十三五”发展,叶戬春表示:“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会朝向各种新型纤维开发应用,高品质纱线生产,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天然纤维纱线,以及色纺纱等方面大力推进。”

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路径,叶戬春明确表示行业需加大技改,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此外,行业还将在未来五年着力解决一些共性和关键技术,其中包括了粗细络联应用技术、新型纺纱技术、在线及离线检测技术等。

“十二五”期间,国产棉纺设备技术进步显著,在连续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经纬的棉纺成套设备及E系统在江苏大生项目上的表现出色。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叶戬春也表示,目前部分国产装备在适应高速化方面有待提高。在关键专件、器材产品品质和技术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就高端设备应用前景,叶戬春认为“目前,行业企业普遍面对招工难、用工贵、产品品质尚待提升等切实问题,因此,连续化、自动化装备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就推进效率来看,可能东部沿海以及中部地区会率先扩大,除新疆地区以外的西部地区则会相对迟缓,相关企业应理性对待。

鲁泰纺织:设备升级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清梳联、粗细联、细络联、自动立体库四条线,以及信息化中的E系统中控和单锭检测方面,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在改造过程中,鲁泰也有针对性的选用了国产的精良装备,例如赛特环球(青岛)机械有限公司的粗细联产品。

通过多年对新型国产棉纺设备的实际使用,鲁泰设备处的侯继超认为,国产棉纺设备部分已经接近甚至达到国外棉纺设备水平,如清梳联、粗纱机等,但部分还有一定的差距,如精梳机、自动络筒机等。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可靠性、稳定性、机械加工精度、关键元器件、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十三五”期间,国产装备若能在这些方面继续提升和改进,将会为纺纱领域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据侯继超介绍,下一步,鲁泰在棉纺设备的发展方面将以个性化定制改造升级为主,更新换代为辅。另计划在越南投资设立“鲁泰(越南)有限公司”,投资建设6万锭纺纱及年产3000万米色织面料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000万美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前期建设阶段。

猜你喜欢
机械行业针织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机械行业新标准介绍
机械行业新标准介绍
机械行业新标准介绍
港警新装备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防晒装备折起来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针织与纱线
纱线与针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