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T模型在呼伦湖流域上的河网地形上的分析应用

2015-10-29 03:53
山西水利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呼伦湖河网坡向

任 波

(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山西太原 030001)

0 引言

河网划分在流域水文模型的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到河网的提取,然而在研究过程当中,真实河网难以获得,因此,选用合适的方法划分河网是流域水文模拟的重要内容。SWAT模型具有较强的物理基础,计算效率高,操作简便。本文以呼伦湖流域克鲁伦河为例,采用SWAT模型进行河网划分,并对克鲁伦河的国内部分进行地形分析[1,2]。

1 SWAT模型

1.1 SWAT模型概述

SWAT 模型(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是由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研究中心(ARS)Jeff Arnold博士开发的一种分布式水文模型,它是在SWRRB[3]模型上发展起来的。图1即为SWAT模型的发展历程。SWAT模型作为一个长时段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以其良好的集成了数字高程模型(DEM)、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等数字技术,可以模拟和预测非点源污染、不同土地利用和覆盖方式、不同气候变化下的水文效应、营养物质运输等水文过程,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图1 SWAT模型的发展历程

1.2 SWAT模型的应用

D.S.Chanasyk等人[5]利用SWAT模型对加拿大亚伯达南部的草原流域进行了不同放牧制度(不放牧、中度、重度)下的径流模拟研究,得到模型在有融雪过程流域的适用性。DarrenL.Ficklin等人[6]对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水文预测进行了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气候变化下,水文模型参数的变化对其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SWAT模型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在近几年,SWAT模型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段超宇等人[7]利用SWAT模型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不同水文年径流模拟进行了研究,验证了SWAT模型在我国北方寒旱区的适用性。朱乔等人[8]基于SWAT模型对岚河流域进行了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研究了不同气候情景下岚河流域的水资源变化规律。

2 呼伦湖流域

2.1 流域地理形态

呼伦湖,又称为达赉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之间,坐落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部,与蒙古国和俄罗斯相毗邻。呼伦湖湖面呈不规则长方形,湖水面积约为2339km2,平均水深5.7m[9-10]。

2.2 流域气象

呼伦湖流域属中温型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其主要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温凉短促,秋季降温急剧且霜冻比较早,冬季严寒而漫长[10]。年平均气温为-0.1℃,年平均降水量约为262mm,且集中在6~9月份,年蒸发量达1400~1900mm,积雪期为140d左右,全年盛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约为4.2m/s,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大风、雪灾、冷雨湿雪、暴风雪等[11-13]。

2.3 流域水文

呼伦湖属于典型的草原湖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流域的水资源数量变得越来越有限。呼伦湖的两条主要入湖河流为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据调查,乌尔逊河已经基本断流。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山东麓,自西向东于新巴尔虎右旗进入我国,向东南流入呼伦湖。克鲁伦河全长1264km,我国境内约206km,90%的流域面积及产流区位于蒙古国[9]。图2为呼伦湖流域水系图。

图2 呼伦湖流域水系图

3 基于SWAT模型的河网划分及地形分析

3.1 原始DEM

本文所使用的DEM为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mission)数据,该数据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国家图像测绘局(NIMA)以及德国、意大利航空航天局共同合作完成的,通过搭载于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干涉雷达通过近10天的全球作业完成,获取了地球陆地表面80%的地面数据,通过对接受雷达信号进行处理最终行成了30m分辨率的高精度数字模型[14-15]。首先确定克鲁伦河流域的坐标范围,107°00′~118°00′E,46°00′~49°30′之间。在中科院地理云数据库中下载该范围内的所有DEM,利用ARCGIS 9.3,将DEM拼接完整,下载后的数据为栅格图像,坐标系统为WGS-1984,见图3。

3.2 利用SWAT模型划分流域

图3 下载后的原始DEM

SWAT模型以ARCGIS 9.3为运行平台,充分利用GIS和RS技术,模拟复杂多变的水文物理过程。本文应用SWAT模型的数字河网流域提取理论,该理论首先是基于栅格DEM的高程信息计算各个栅格单元的水流方向,应用单流向法(即假定一个栅格中的水流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其它栅格)确定每个单元栅格的流向。然后确定数字河网,按最陡坡度原则确定水流路线,计算每单元产生的上游集水面积,定义最小河道集水面积阈值,确定河道。最后确定流域边界及子流域划分,选取流域出口断面位置,确定整个流域边界,以流域支流为单元划分子流域,从而将整个流域划分为若干片子流域。

本文使用ARCGIS9.3中的ArcSWAT模块对克鲁伦河流域的DEM进行计算,结合河网密度法,选取最小河道集水面积阈值定义为100km2时,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最为相近,提取出数字河网及流域见图4、5。

图4 流域边界及数字河网提取图

图5 20000Ha、2000Ha流域汇水线路对比图

利用ARCGIS9.3进行统计计算,可以得出克鲁伦河流域全流域面积为99 786.31km2,国外部分为94542.93km2,国内部分为5243.38km2,国内部分仅占全流域的5%,大部分的汇水面积均在蒙古国,虽然大部分面积位于蒙古国,但是克鲁伦河最终汇入呼伦湖,所以国内流域部分在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泥沙含量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图6为克鲁伦河流域国内部分。

图6 克鲁伦河流域国内部分

3.3 流域地形分析

地面坡度是水利计算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流域产汇流的过程,相同的降雨条件相同质地土壤,在不同坡度参数的影响下,径流系数会随坡度增加。国际地理学会地貌调查与野外制图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坡度分类等级,主要包括:0~2°坡度,平原至微倾斜坡;2~5°坡度,缓倾斜坡;5~15°坡度,斜坡;15~25°坡度,陡坡;25~35°坡度,急坡;35~55°坡度,急陡坡;>55°坡度,垂直坡。

利用ARCGIS 9.3对克鲁伦河流域国内部分的坡度坡向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克鲁伦河流域国内部分基本为0~2°平原、微倾坡,小部分区域为2~5°缓倾斜坡,零星分布5~15°的陡坡,最大坡度为18.7°。由于本区域较为平缓,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对坡度加密划分,分为0~0.5°,0.5~1°,1~2°,2~3°,3~4°,4~5°,5~7°,7~18.7°以便更直观的了解该区域的坡度变化。0~2°微倾斜坡主要分布在克鲁伦河河流两岸以及草原腹地内,该区域地势平坦,降雨主要被地表植被截留和下渗,不产生径流,该区域的面积约为3785.991km2。2~5°缓倾斜坡,主要分布在草原的腹地,与微倾斜坡相互交错,降雨时在雨强大于40mm/h时产生径流,该区域面积约为1323.04km2。5~18.7°的陡坡,存在较少,主要分布在克鲁伦河入境出和河流下游北部地区,该区域在降雨雨强大于20mm/h时产生径流,该区域的面积约为107.176km2。图7即为克鲁伦河流域国内部分的坡度分布图。

地表坡向表示地面坡面的法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向,在较大的坡度区域对植被、温度及降水会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的照射角度决定的,南坡、东陂、西坡、东南坡、西南坡都会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接受到太阳辐射,而北坡无法接收较多的辐射,造成了植被生长及温度上的差异。

图7 克鲁伦河流域国内部分坡度分布图

利用ARCGIS 9.3的坡向分析模块对DEM进行坡向分析,按方向分为九类,主要包括:无坡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图8为克鲁伦河流域国内部分的坡向分布图,由图8可以看出无坡向地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北岸,而河流南岸主要分布为西北坡向,北岸草原腹地大多为东南坡向、东坡向、南坡向,其坡向分布于河网走势大致垂直。各坡向所占比例较为均匀,东坡向所占比例最高为16%,北坡向所占比例最少为9.3%,其余各坡向所占比例大致相等,无坡向地带所占比例为2.57%。

图8 克鲁伦河流域国内部分坡向分布图

4 结语

本文通过运用SWAT模型的数字河网提取理论,对呼伦湖流域克鲁伦河进行河网划分,实现了河网的快速提取,得到当集水面积阈值为100km2,计算结果与真实流域最为接近。对克鲁伦河国内部分进行地形分析得到:克鲁伦河国内部分大部分为0-2°微倾斜坡,降雨主要被地表植被截留和下渗,不产生径流,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克鲁伦河北岸草原腹地东坡向所占比例最高,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多,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同时也会增加蒸发量,造成土壤干旱。

[1]王 立,李海强,马 放等.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河网提取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14,30(13):92-95.

[2]朱 超,于瑞宏,刘慧颖等.基于DEM的乌梁素海东部河网信息提取[J].水资源保护,2011,27(3):75-79.

[3]Arnold,J.G.,Williams,D.R.Maidment.Continous-time Water and sediment-routing model for Large basins[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1995,121(2) :171-183.

[4]朱 乔,梁 睿,晋 华等.基于SWAT模型的岚河流域径流模拟[J].水电能源科学,2013,31(3):25-27.

[5]D.S.Chanasyk,E.Mapfumo,W.Willms.Quantification andsi mulation of surfacerun off from fescuegrassl and watersheds[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3,59:137-153.

[6]Darren L,Ficklin,BradleyL.SWA Thy drologic model parameter uncertainty andits Implications for hydro climatic projections in snow melt-dependent watersheds[J].Journal of Hydrology,2014,519:2081-2090.

[7]段超宇,张 生,李锦荣等.基于SWAT模型的内蒙古锡林河流域降水-径流特征及不同水文年径流模拟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 5):292-297.

[8]朱 乔.基于SWAT模型的岚河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

[9]王志杰.未来气候下内蒙古呼伦湖流域水文数值模拟[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2.

[10]吴亚男.呼伦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稳定阈值遥感分析[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

[11]王文华,朱 添.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水文特性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1( 7):41-43.

[12]严登华,何 岩,邓 伟.呼伦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对水环境系统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1,21( 5):1-5.

[13]刘慧英,张 波.浅析近50年新巴尔虎右旗气候变化特征[J].内蒙古气象,2010(1):14-16.

[14]郭华东,王长林.全天候全天时三维航天遥感技术介绍——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图计划[J].遥感信息,2000(1):47-48.

[15]VanZyl, Jakob J.The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Mission( SRTM) :abreakthrough in remote sensing of topography[J].Acta Astronautica,2001, 48:559-565.

猜你喜欢
呼伦湖河网坡向
坐在呼伦湖畔看星星
坐在呼伦湖畔看星星
昆山市平原河网地区活水畅流工程方案设计和效果
基于DEM数据与GIS技术方法的水文信息提取研究
——以莲花县为例
DEM地表坡向变率的向量几何计算法
新巴尔虎写意(组诗)
基于PSR模型的上海地区河网脆弱性探讨
湖北河网地区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
坡向和坡位对小流域梯田土壤有机碳、氮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