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环境下EM发酵菌在畜禽粪便堆肥中的应用

2015-11-01 09:19改造者
中国科技信息 2015年9期
关键词:堆体麦麸菌剂

改造者:刘 颖

低温环境下EM发酵菌在畜禽粪便堆肥中的应用

改造者:刘 颖

低温环境下(0~20℃)模拟自然堆肥方式,加入EM菌微生物菌剂,在高温期进行翻堆通风,堆肥过程中跟踪测量堆体温度。实验结果表明,低温环境下,加倍EM菌剂用量、预先发酵加入EM菌剂的调理剂均可不同程度促进堆肥,堆肥产品最终均达到腐熟,提高堆肥产品的无害化程度。

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是由大约80种微生物组成,EM菌由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1982年 研究成功,于80年代投入市场。EM菌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80余个微生物复合而成的微生活菌制剂。

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北方农村畜禽粪便处理方式主要采取简单堆积沤肥,这种处理方式简单易操作、所需劳动力低,但污染源分散、臭味大、受环境低温影响腐熟周期长,一般周期为6~12个月,对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实验方案:在低温环境下(0~20℃)采用自然堆肥方式,加入EM微生物菌剂堆肥。选用江苏省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EM菌剂。采用4个小型发酵桶,每桶鸡粪、猪粪各10kg,调理剂采用麦麸。日常监测温度并对比腐熟周期,对比堆肥效果,测定腐熟度。

物料配比见表1。

4#物料配比中EM菌麦麸指:先对麦麸和EM菌按比例配比在室内进行发酵,待麦麸出现酒曲醇香气味,即发酵成功,将发酵后的成品加入4#混合粪便中堆肥对比。

实验分3个阶段,第一段:第1~15d,环境平均温度2.5~17.5℃;第二段:第16~24d,此阶段由于日夜温差较大,改善堆肥环境温度,使之稳定在10~13℃;第三段:第25~63d,环境温度稳定在18~20℃。

第一阶段,4个发酵桶堆肥温度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变化,半个月内,1#,2#发酵桶堆肥温度相近, 3#发酵桶较1#、2#发酵桶堆肥温度稍高,1#,2#,3#最高温度均为30℃;4#发酵桶温度最高,堆肥最高温度达到32℃。在此环境下,2#发酵桶在加入正常添加量EM菌情况下,EM菌未发挥作用,日堆肥温度同1#桶持平;3#发酵桶加大EM菌添加量后,堆肥温度会小幅提高,日堆肥温度比1#桶最高8℃;4#发酵桶加入已发酵的调理剂后效果明显,同1#堆肥温度最高温差为13℃,同2#堆肥温度最高温差为10℃,同3#堆肥温度最高温差为8℃。可见,适当加大EM添加量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入预先发酵好好的EM菌料理剂,作用明显。

图1 低温环境下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表1 物料配比

第二阶段(10~13℃):4个发酵桶继续升温发酵。1#桶第21d达到最高温度33℃,之后温度开始回落;2#桶第21d达到此阶段最高温度34℃,停留2d温度开始下降;3#较1#、2桶温度高,于第21d达到此阶段最高温度38℃,停留2d温度开始下降;4#桶升温最明显,于第21d达到此阶段最高温度42℃,停留1d温度开始下降。堆肥过程中,3#桶与1#桶最大温差8℃;4#桶与1#桶最大温差15℃。可见此阶段EM菌会促进堆肥,比较结果为4#〉3#〉2#〉1#,3#、4#粪肥已经发酵,并有白色菌斑出现。4#堆肥产品经实验室测腐熟度为IV级。

第二阶段(18~20℃):由图1可以看出,4个发酵桶堆肥温度均进一步上升,其中1#桶第30天达到此阶段最高温度42℃,停留一天后开始下降,第47d后温度降至26℃,之后基本维持这个温度不变;2#桶堆体温度同1#桶持平,第30d达到此阶段最高温度42℃,持续2d后开始下降,第47d后温度降至26℃,之后基本维持这个温度不变;3#第30d达最高温度46℃,持续一天后开始下降,45℃以上累计5d,第58d后温度降至25℃趋于稳定;4#桶堆体温度仍然最高,于第30d达到此阶段最高温度50℃,持续一天后开始下降,45℃以上累计6d,无害化程度相对较高,第55天后温度降至25℃后趋于稳定。可见,第二阶段各堆体发酵不完全,第三阶段4个发酵桶重新升温,且经过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腐熟期4个发酵周期,其中3#桶最高温度较1#桶高4℃,日堆肥温度最高温差10℃;4#桶最高温度较1#桶高8℃,日堆肥温度最高温差11℃,无害化程度相对较高。

第三阶段测得各发酵产品腐熟度均为V级,腐熟完全,但未达到卫生无害化要求。

可以得出结论

低温环境下(0~20℃)下:

1.自然堆肥方式,加入EM菌剂后会起到促进堆肥作用,加大EM菌剂用量及预先用EM菌剂发酵调理剂方式均可提升堆肥温度。

2.堆肥效果:预先用EM菌剂发酵调理剂大于两倍EM菌剂用量效果。

3.加入EM菌剂后发酵产品能够达到完全腐熟,无害化程度相应提高,但未达到规范要求。

加入EM菌剂后,发酵周期未能有效缩短,可能由于实验设备较小,温度蓄积能力差所致,对于堆体足够大,加入EM菌后的发酵周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0.3969/j.issn.1001-8972.2015.09.035

猜你喜欢
堆体麦麸菌剂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白菜霜霉病的防效及促生作用
食用菌菌糠堆肥化发酵特性及腐熟进程
施用功能微生物菌剂对重度盐碱地向日葵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食用菌菌渣和白酒丢糟共堆肥过程中氮素变化及腐熟进程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新型液体菌剂研制成功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添加不同辅料对蛋鸡粪堆肥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