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布局 打造“一村一品”

2015-11-03 00:50汪东峰
红土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一村一品武夷山市一村

汪东峰

优化产业布局 打造“一村一品”

汪东峰

武夷山市上梅乡是闽北革命的策源地,也是福建省五大农民暴动之一的上梅暴动的发生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老区乡镇。近年来,上梅乡党委、政府发扬老区苏区革命精神,用好用活用足国家的扶持政策,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围绕“笋、竹、烟、茶、菜、菇”等特色产业和红色旅游做文章,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种养基地,完善红色旅游线路,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工程。

挖掘革命史料,修缮革命遗址。上梅乡是闽北乃至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发生过轰轰烈烈的重大革命事件,留下了许许多多革命活动场所、战斗遗迹、名人故居等。上梅乡大力挖掘革命史料,计划兴建修缮组织领导上梅武装暴动的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党组织创建者大埠头村人徐履峻红色文化广场、1944年8月牺牲的闽北党组织主要领导者之一厅下村人汪林兴纪念亭、为闽赣边区党组织和苏区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革命烈士地尾村人丁辉如故居纪念碑、崇安县委为组织发动第二次上梅武装暴动于1928年12月15日召开的燕子岩会议遗址、岩山下兵工厂遗址、上梅红色文化中心村等,开发提升红色资源,同时,把红色文化项目列入武夷山市“十三五”规划。

规划红色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发挥上梅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筹措资金,加快上梅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和上梅暴动陈列馆、纪念亭、革命遗址的修缮工作,以厅下、地尾、上梅、下阳四个村为主开辟红色旅游线路——武夷文化名人(柳永故里)“白水”线路,同时还准备推出体验革命实践的“驴友”线路,精心打造上梅红色旅游和古色旅游精品。

上梅蔬菜基地

建好烟、茶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在上梅、下阳、荷墩、翁屯、茶景5个平原村建成高产烤烟示范片3500亩,完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原有的4000亩茶山进行技改,并严禁毁林开荒种茶,保护生态环境。

打造笋、竹知名品牌,提高竹山经济效益。利用冬春笋质优、量多、深加工已具备一定规模的优势,以金竹、地尾、首阳、厅下、岭山、茶景6个村为重点,建成笋、竹产业高标准示范基地60000亩,打造上梅笋、竹知名品牌,拓宽笋、竹市场,扩大笋、竹食品出口总量,增加竹农收入。

办好省级农民创业园,创建蔬果基地。依托交通便利条件,用好优惠政策,在上梅、下阳2个村建设温室大棚蔬果基地700亩,加快完善省级农民创业园区内的路、水、沟、渠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培育千亩食用菌基地,强化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上梅乡生态好,无厂矿企业,零污染,是武夷山市巴西菇和竹荪生产培育基地示范乡。根据村民的种菇经验和技术管理水平,在茶景、里江2个村建立巴西菇、竹荪1000亩基地,其中种植巴西菇700亩、竹荪300亩。同时,成立食用菌协会,为茹农做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工作。

发展林下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挥森林、草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林下养殖基地。在上梅、茶景、地尾、荷墩、厅下5个村原有的基础上,发展竹山养鸡4万只、养鸭5000只、养蜜蜂1000箱,圈养野鸭2000只,办林下养猪农场2个,年出口生猪3000头。

兴建徐履峻红色文化广场

此外,上梅乡还通过积极组建各类经济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人才队伍,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培训,着重培育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为“一村一品”打造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武夷山市老区办)

猜你喜欢
一村一品武夷山市一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快乐书面坊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生书面展
快乐书面坊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生书面展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一村三英烈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武夷山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武夷山市进行督办
虚惊一场
木瓜村红富士苹果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