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女排身体素质现状研究—以2015年全国青少年女排集训队员为例

2015-11-12 07:57牛国刚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集训女排排球

牛国刚

(天津市体育工作大队,天津 300074)

我国青少年女排身体素质现状研究—以2015年全国青少年女排集训队员为例

牛国刚

(天津市体育工作大队,天津 300074)

为全面了解和分析青少年女排的身体素质状况,为青少年女排的科学化训练及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身体素质情况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研究结论:1)青少年女排运动员年龄偏小,训练年限较短,但具备先天的身高优势;2)青少年女排各项身体素质发展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灵敏素质和速度素质上表现相对更为优异,下肢爆发力量、弹跳力相对于其他素质表现更差,整体上各项素质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青少年女排;身体素质;体能训练

中国女排曾创下光辉的历史,鼓舞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她们曾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冠军,在2003年、2004年也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是自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女排开始停滞不前,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仅获得第5名的成绩。要增强女排的实力,使中国女排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应该注重发展女排的后备力量,加强科学的管理和培训,培养出优秀的女排运动员,实现女排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青少年女排身体素质水平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青少年女排”、“身体素质”、“体能训练”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37篇,通过查阅这些文献资料,了解了我国青少年女排培养情况与发展现状,对当前的研究成果做出细致分析,为研究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研究参考。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在集训过程中对训练组成员及部分教练员共计8人(其中教授5人、国家级教练3人)进行访谈,了解了本次集训运动员的整体情况和目前青少年女排运动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并确定了研究内容。

1.2.3 实地考察法 在福建省漳州体育训练基地,实地考察了2015年全国青少年女排身体素质训练的整体情况,并跟随训练组对所有运动员进行了身高、助跑摸高、立定跳远、30 m跑、半“米”字移动的专项测试,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做出了详细的观察和统计,为研究的开展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2.4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参加2015年青少年女排集训的共计11支队伍、208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8份,回收问卷20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93份(表1),有效问卷率为92.8%。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在效度检验过程中,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了逻辑有效性分析,并作出定性评价,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同时,为确保问卷所调查问题的可靠性,采用内部一致性估计信度,并采用Cronbach'α系数来估计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从统计结果中看出,问卷各因子的α系数均大于0.6,问卷α系数大于0.7,经过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是比较高的,即问卷的信度可以接受。

表1 2015年全国青少年女排集训队伍统计

1.2.5 数理统计法 根据体育统计学的原理,将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常规的数据整理、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的基本情况 青少年女排是我国女排发展的主要后备力量和人才支撑,她们的技术水平对我国排球技术的发展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家女排的选拔开始呈现出高大化的趋势,这适应了排球在世界上的发展规律。在集训期间,通过走访调查带队的教练员得知:参加本次排球训练的队员年龄普遍较低,运动年限较短,但是体型相对高大,整体上教练员在挑选队员时以身高为主。同时,处于青春期的排球队员身心尚未发育成熟,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2]。“三年成型、五年成才、八年成器”是排球训练的法则,青少年女排队员目前仍在“成型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她们的训练达到“成器”阶段时,便可以在奥运会上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其中一部分人也将成长为世界优秀的运动员。所以,教练员在日常的训练中,需要根据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状况,制订符合她们这一时期身体发展的教学措施,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和引导,为这一批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发展做一个良好的铺垫,激发她们的运动潜能,使她们的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

2.1.1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年龄、运动年限情况 此次参加集训的队员训练年限均比较短,大部分队员训练年限集中在3~4年(表2);并且队员年龄偏小,分布在16~17岁年龄段的队员较多,超过了60%(表3)。这也表明,各省市运动队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较为重视,培养出了一批优秀后备人才。

表2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训练年限统计

表3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年龄统计

2.1.2 2015集训青少年女排身高分布情况 选拔排球运动员最主要、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就是身高,同时,运动员的身高也是影响排球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身高是排球运动员的自身优势,也是衡量身体形态的主要标准[3]。在2015年集训的这批青少年女排运动员中,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她们具备先天的身高优势。其中,身高超过190 cm的运动员所占比例较高,占到54.9%;身高在180~190 cm的运动员所占比例也达到了27.9%。总体来看,身高超过180 cm的运动员所占比例达到了82.8%。通过对专家的访谈得知,按照运动员目前的年龄来看,能够达到180 cm就已经具备了成长为优秀运动员的基础,她们都是当前我国优秀的后备运动人才。

表4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身高统计

2.2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身体素质水平分析 众所周知,身材高大的运动员身体协调性和素质能力相对较差。但是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此次参加集训的运动员在身体协调性和素质能力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如果在以后的训练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和科学的指导,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排球运动员,为祖国的排球事业发展作出贡献。体能的重要组部分之一就是身体素质,它是象征运动员能力的一种非技术性因素。排球运动是集体项目,在一场比赛中,运动员要完成多种复杂的技术和战术,所以排球运动员要有比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对专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4]。相关学者对身体素质的定义各执一词,田麦久在《运动训练学》一书中指出,身体素质是机体通过活动展现出的各项基本运动能力[5]。李风芹认为,身体素质是人体在完成动作时所展现出的各项能力。素质要求的区别就在于运动项目不同、运动的结构不同,人体机能表现形式也不同[6]。

通过专家访谈得知,测试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项目主要有4项,分别为:助跑摸高、立定跳远、30 m跑和半“米”字移动。从测试情况来看,本次集训青少年女排身体素质发展存在差异,需要教练员根据每位运动员的不同身体素质情况做出针对性指导。特别是针对女排青少年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动作速度、协调灵敏等排球专项需求的素质。并且,测试结果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青少年女排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距离世界优秀女排运动员的素质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还有进步和发展的空间。

2.2.1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助跑摸高的特征分析 在现代排球竞技比赛中,掌握网上控制权就相当于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而掌握网上控制权需要依靠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量和弹跳力,而体现运动员爆发力与弹跳力的一项主要指标就是助跑摸高。因此,测试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量以及弹跳力可以借助助跑摸高。

表5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助跑摸高成绩统计

通过表5来看,参与2015年集训的青少年女排运动员的助跑摸高成绩低于2.8 m的达到105人,占比接近60%;成绩在2.8~3.0 m的有53人,占比为27.5%;成绩达到3.0~3.2 m之间的仅有25人,占比为13%。对照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编写的《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成绩达到3.15m即为100分,3.0~3.2 m对应分值为71~100分,而达到2.9 m对应的分值为60分,由此看来,在助跑摸高这一项上,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并不多,而有近60%的运动员成绩相对较差。结合身高统计情况来看,即使该项目成绩与运动员身高存在一定关系,也说明本次参训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量和弹跳力相对较弱,甚至是运动员的短板,在下一阶段的素质训练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该方面的练习,从而提高运动员扣球高度及拦网高度,赢得网上的控制权。

2.2.2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立定跳远的特征分析 随着现代排球竞技比赛要求的提高,运动员需要在保证自身身高优势的基础上,增强弹跳的爆发力,提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以提高扣球起跳的弹速,以及滞留网上的能力,增强进攻的威胁性,从而保障运动员在面对对方拦网时处于优势地位。这种身体素质的训练需要结合下肢快速力量训练,以适用排球专项的特点,而体现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协调控制能力的一项主要指标是立定跳远。

表6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立定跳远成绩统计

由表6可知,参与2015年集训的青少年女排队员的立定跳远成绩主要集中在2.3~2.5m这一范围内,总人数为150人,占比接近80%;不到10%的运动员成绩达到2.5~2.6 m。对照《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中的身体素质评分表,在立定跳远一项上,2.6 m为满分成绩,2.5m对应成绩为84分,2.3m对应成绩为59分,由此可以看出,参加本次集训的运动员立定跳远成绩整体较好,具备了良好的下肢爆发力,但仍有上升的空间,特别是未达到2.3m的少部分运动员,应重点加强自身下肢爆发力训练。

2.2.3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30m跑的特征分析 排球运动是一项需要在短时间、短距离内不断移动进行防守和进攻的运动,这对排球运动员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需要他们提高自己的速度和移动能力,保障进攻和防守过程中不失分。而30 m跑可以有效反映人体在单位距离内身体位移的速度,可以用作测试女排速度和移动能力的项目指标。ATP-CP为30 m跑全程供应能量,30 m跑是体现运动员移动速度的主要项目。针对30 m跑的训练建议采用间歇训练,以提高队员的无氧耐力。

表7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30m跑成绩统计

通过表7可以看出,参与2015年集训的青少年女排运动员的30 m跑成绩主要集中在4.25~4.45 s这一范围内,人数达到125人,占比为64.7%;成绩在4.15~4.25 s范围内的运动员人数为38人,占比为19.7%。对照《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中的身体素质评分表,在30 m跑测试上,成绩在4.25~4.45 s这一范围对应的分值为66~85分。由此可以看出,84.5%的运动员成绩超过66分,参加本次集训的运动员30 m测试成绩整体较好,近20%的运动员成绩达到85分以上。当然,也有约15%的运动员成绩较差,需要在今后的训练中重点加强移动能力及无氧耐力训练。

2.2.4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半“米”字移动的特征分析 排球比赛要求运动员的灵活性较强,短时间内活动范围大,运动员要时刻跟着球的变化方向走,需要头脑、四肢协调配合,因此,排球运动对运动员的灵敏性和反应速度要求较高。而半“米”字移动能够反映运动员灵敏素质和速度素质。因此,可以采用半“米”字移动进行女排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测试。

表8 2015年集训青少年女排半“米”字移动成绩统计

通过表8可以看出,参与2015年集训的青少年女排运动员的半“米”字移动成绩主要集中在15.32~17.52 s这一范围内,其中成绩在16.42~17.52 s之间的有82人,占比42.5%;成绩进入16.42 s的人数为45人,占比23.3%;剩余34.2%的运动员成绩未进入17.52 s。对照《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中的身体素质评分表,15.20 s的成绩对应分值为100分,成绩在15.32 s~16.42 s这一范围的相应分值为99~90分,而运动员分布最多的16.42~17.52 s这一范围对应的分值为90~60分。由此可见,本次集训女排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和速度素质整体良好,并且超过90分的运动员人数相对助跑摸高、立定跳远和30 m跑3项的人数更多,这也进一步说明在这一成绩范围内运动员在灵敏素质和速度素质方面表现更优秀,但也有超过30%的运动员在这方面相对较欠缺,在今后的训练中需要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在世界发展的进程中,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他们存在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相辅相成。特别是高大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上的优势,使得他们在排球运动中比别人拥有优先选择权,这是统一性;但是同时他们高大的身高优势使他们身体灵敏性较差,这是对立性。所以,如何正确面对待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之间的统一性和对立性,使排球运动员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女排教练员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同时值得我们深思。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参加本次集训的青少年女排运动员年龄偏小,训练年限较短,但具备先天的身高优势。

2)通过助跑摸高、立定跳远、30 m跑和半“米”字移动4项测试反映出运动员身体素质整体情况良好,但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半“米”字移动所反映的灵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优秀情况更为突出;而通过助跑摸高所反映出的下肢爆发力量和弹跳力则相对更差;通过立定跳远所反映出的下肢爆发力,和30 m跑所反映出的移动能力及无氧耐力的情况介于二者之间。

3.2 建议

1)在具备先天优势的情况下,应保持持续性。随着队员年龄和训练年限的增加,应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以保持优势地位。

2)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有效提高下肢爆发力量、弹跳力、速度素质、无氧耐力等专项素质,以保证青少年女排运动员的训练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女排竞技水平。

[1] 徐利.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排球运动科学探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34-135.

[2] 张庆宝,李晓庆,吕梅.对2015集训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现状与培养方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836-838.

[3] 凌国钊,郭鼎文,盖洋.2015集训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J].体育学刊,2014(2):114-117.

[4] 张兴林,葛春林.我国国家男女排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78-80.

[5]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24-125.

[6] 李风芹.身体素质在运动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5):108-110.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of Young Women's Volleyball Team in China—Taking the National Youth Women's Volleyball Training Players in 2015 as An Example

NIU Guo-gang
(Sports work group of Tianjin,Tianjin 300074,China)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the national youth women's volleyball training players in 2015 by using literature reviews, expert interviews, filed method, questionnaire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his study aims to get a full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youth women’s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fitness and provide

for youth women’s volleyball team to conduct scientific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level. This study finds that: 1) youth women’s volleyball players are young and have short training years, but they have advantages in height; 2) there exists distinct gap between their different aspects of physical fitness. They have good quickness and agility but the perform poorly in their explosion of low limbs and jumping ability.

female young volleyball athlete; physical fitness; fitness training

G842

A

1004-7662(2015 )11-0073-04

2015-10-28

牛国刚,高级教练员,研究方向: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猜你喜欢
集训女排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女排世界杯夺冠电视观后作(外四首)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全国优秀乒乓球青少年大区集训竞赛模式研究
壮哉,女排精神!
一道国家集训题的简证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