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草食畜牧业发展调查

2015-11-28 01:04郑四清邓际凤张小亮吴增红汤慧连黄从菊湖南省耒阳市畜牧水产局湖南衡阳421800
湖南畜牧兽医 2015年6期
关键词:耒阳草食种草

郑四清,邓际凤,罗 鹏,张小亮,吴增红,汤慧连,黄从菊(湖南省耒阳市畜牧水产局,湖南衡阳 421800)

湖南省耒阳市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枯草期短,又属典型的低岗丘陵地貌,土地资源优势明显,适宜优质牧草生长,是各类动物包括草食动物生长繁育的优势地区。

1 耒阳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饲养数量逐年增加,养殖基础良好。

耒阳是全省35个草食动物基地县和16个基础母牛扩群项目县之一,政策的鼓励引导和项目的扶持为当地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资料统计,耒阳市1949年、1979年、2014年年末分别存栏牛18 225头、43 620头、80 700头。现有省级、地市级肉牛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场各1个。此外,2014年末存栏羊30 500只,存栏兔18.4万只,存笼种鹅105.9万羽。

1.2 饲养种类多,品种丰富。

当前耒阳饲养草食动物品种主要有牛、羊、兔、鹅,少量的驴、骡、马、鹿等。其中牛的品种有黄牛、水牛,黄牛以湘南、湘西黄牛为主,也有鲁西、南阳、晋南、秦川、延边、文山高峰黄牛等,以及与引进品种(如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产生的杂交牛;水牛主要是滨湖水牛和少量的摩拉水牛。羊主要有湘东黑山羊、南江黄羊、川中(金堂)黑山羊、云岭黑山羊、马头山羊、川东白山羊、贵州白山羊、努比(亚)山羊、波尔山羊等品种。肉兔有日本大耳兔、新西兰兔、比利时兔、加州福利亚兔等品种;毛兔有毛安哥拉兔和德系、法系、中系长毛兔等品种;皮兔有獭兔等品种。鹅主要有麻(灰)鹅和少量白鹅类的相关品种。但由于长期引种无序,忽视品种保护与培育,不同品种品系的个体之间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乱象众生,导致血源混乱、系谱不清甚至优良遗传基因丢失、生产潜能不能显现。

1.3 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后劲充足

兴隆生态农牧公司实施的“黑山羊产业融合模式”取得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该公司以定点屠宰、羊肉专营店和特色连锁餐厅等方式延长产业链,以黑山羊养殖基地为中心,以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基地统一向社员提供种羊并回收商品羊、统一模式种草供草、统一向社员提供饲养管理技术、免费诊疗技术和免费免疫接种为手段,发展社员合作养羊。这种产业链高度融合的模式把黑山羊养殖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肉牛养殖方面,百里部肉牛专业养殖合作社开创了“母牛领养”模式,即社员出资风险保证金领养合作社的种母牛1头,自主饲养管理,生产犊牛至6月龄大时,合作社按领养协议价格回购,并集中育肥。这种模式利用了社员拥有的富余劳力和零散的草山草坡、家庭自有的农副产品(如稻草、花生秸)等养牛,有利于促成“千家万户养母牛”,为突破母牛养殖瓶颈、稳固产业基础开创了良好局面。

2 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资源受限制

由于水土流失、石漠化等自然因素造成了部分土地不能利用,加上权属争议(当地“荒土无人耕,耕了有人争”的观念根深蒂固)、土地流转不畅等人为因素造成部分土地利用受限,由于历史上没有种草先例甚至没有种草观念,以致利用三、二类甚至一类地来种草短期内还不大可行。

2.2 饲草料生产基础薄弱、利用技术水平与利用效率低下

耒阳虽然是传统的农业大县,2014年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但是畜牧业的主体地位还未能确立,农业推行的还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的耕作制度,饲草料的种植还未列入耕作计划。不仅如此,当地农作物副产品的利用也还处于低级阶段,利用量少,利用技术水平和效率低下。

2.3 草食畜牧业出栏率太高、后续生产活力不足

近年来,耒阳的牛、羊、兔出栏率分别在43%(巴西18.92%、英国27.08%、美国37.32%,平均安全出栏水平25%)、127%(英国42.67%)、147%以上(见表1),都严重超出世界平均安全出栏水平,虽然短期内提高了畜产品供应量,但会造成畜群内结构不合理,成年母畜占比低于55%~60%,后备母畜补充比不足10%~15%,可持续发展基础薄弱,生产后劲与活力不足。

表1 2011~2014年耒阳主要草食家畜生产情况统计表

2.4 资金缺乏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在耒阳老幼皆知。虽然现在有部分社会资本转产进入畜牧业,特别是草食畜牧业,但真正的中坚力量仍处于资金匮乏的窘状,而融资渠道非常有限(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关系复杂,信用无用等),所以资金缺乏自始至终困扰着草食动物养殖的发展。

2.5 技术落后

在过去经济不发达时,牛、马、驴等是重要的役力,人们很重视其饲养管理和疾病诊疗,但因总体科技水平不高、条件不够而技术落后。改革开放后,畜役力退出市场,草食牲畜的饲养热情骤减,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都减少了。而原有一定知识技能(包括草食牲畜兽医)的从业人员因年龄、身体等原因不断退出服务,导致从业人员青黄不接、技术水平低下。

3 发展对策

3.1 创新土地综合利用技术,充分开发土地潜力,种草养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展草食畜牧业必须要有足够的饲草料及其生产用地。因此要促进土地流转,保证有充足的种草用地;要提高种草养畜的意识,创新土地综合利用技术,充分开发土地潜力,种植优质牧草。

3.1.1推进耕作制度改革,推广“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模式

耒阳标准的耕作制度是“稻-稻、麦-甘薯(旱),一年两熟”制,一直是以粮为主;解放后,即使推广过“稻-稻-麦、稻-稻-红花草子(即紫云英,绿肥饲料兼用型作物)”等耕作模式,也是以粮为主的;改革开放后,耒阳传统的耕作制度转向经济作物的种植,特别是近10来年种烟、种油菜的面积不断扩大,但种草意识至今还很模糊。为此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以粮为纲(主)”的传统观念,推进耕作制度改革,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一要利用冬闲稻田(旱土等)种植黑麦草、红花草子等;二要切实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模式,从稻田旱土中有选择地、有计划地抽调10%~50%的土地面积用来种草,因地制宜并根据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畜定草)种植桂牧1号、苏丹草、甜高梁、墨西哥玉米、苇状羊茅、雀稗等禾本科牧草和白三叶、巴拉豆等豆科牧草。

3.1.2 推行种草植树养畜

耒阳土地总面积397.36万亩,有不少的土地未被利用,如位于北部、西北部的紫色页岩地约51万亩,位于西南部的岩溶地约70万亩。建议开发利用紫色页岩山地、岩溶地等种植速生丰产的任豆树、构树等,以其嫩枝树叶养畜,从而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为扩展草食牲畜的生存空间开辟新的道路。

3.2 开辟饲草资源

3.2.1 充分收集和利用现有农作物副产品

耒阳有大量的农作物副产品,如稻草、谷壳与米糠、油菜杆与荚、花生藤、红薯与红薯蔓及薯渣、黄豆秸等(初略统计过去利用率不足5%),加大收集利用这些秸秆的力度是广辟饲草料资源的一条捷径。收集较易做,利用却是技术活,建议大力研究与示范推广秸秆综合处理、集成利用技术。

3.2.2 加大草山草坡的开发利用和改良,推行节水高效人工种草技术

耒阳草山草坡面积大,地势平缓,土质肥沃,水源充足,但多数是茅草丛生、棘刺纵横,因此应立即推进天然草山草坡的改良和开发利用,主要是要适时适度翻耕整理草山草坡,清除棘刺杂木、丝茅野草,建造水土保持、排水灌溉设施,铺设喷灌、滴灌设备,推行节水高效的人工植树种草技术,抢抓时机补播或栽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牧草树木,如三叶草、苇状羊茅、雀稗、任豆树、构树等,提高草山草坡的开发利用价值。

3.3 培育专业养殖、适度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

通过对自然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和人文条件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调查、分析、比对等评估,笔者推荐发展草食畜业可以借鉴英国(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模式:以家庭农场为主,以适度规模养殖、专门化养殖为经营形式。

3.3.1 新型经营主体

当前比较有活力的新型经营主体主要有家庭农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协会或联盟、养殖专业龙头企业以及以各种方式存在的或松散或紧密的合作养殖场等,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经营主体都顺势得到培育壮大,笔者倡导应以培育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为重点。建议以存栏牛5~30头、存栏羊50~800只、存笼兔100~3 000只、存笼鹅300~10 000羽等为适度规模。

3.3.2 标准化、专门化养殖

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要求,积极开展养殖标准化示范,推进草食动物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或农户适度规模母畜养殖,支持龙头企业和各类养殖实体合理优化畜群结构,提高母畜养殖比例;推行专业化生产模式,即依据生产环节分开,分别由不同的场地饲养,实行繁殖、育肥专门化养殖。

3.3.3 放牧舍饲相结合的饲养模式

对牛羊,应该采取“分群分阶段饲养模式”,即种牛羊和育成(生长发育)牛羊要分群放牧、育肥牛羊要分阶段舍饲。条件成熟的还要按气候季节调整放牧与舍饲:寒冷的冬季与早春、高温酷暑季节等应舍饲为主,至少需要适当补饲;气温适宜的初夏与秋季应放牧为主。

3.4 完善政策体系,扩大扶持范围与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支撑性服务

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草食畜牧业长效发展机制,加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基础母畜扩群、农牧结合模式创新等关键环节的财政扶持力度,扩大政策扶持范围,提高草食畜牧业农机具补贴,推行农牧结合,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保证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金融机构应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切实提高金融支农力度,创新担保模式,敞开信用贷款和贴息贷款的大门。

畜牧科研机构应加大草食动物的饲养管理技术、疫病控制技术的科技创新研究体系建设,强化草食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完善草食畜牧科技技术体系。专业技术人员应精心指导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开展创新性研究与示范,对养殖户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生产经营和技能培训。大力推广新的饲养管理模式和品种繁育、疾病防控、草种保育扩繁等新技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草食畜牧业的养殖水平与效益,提高抗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
耒阳草食种草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节日“种草”
耒阳市烤烟主要生育期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美容须防被“种草”
耒阳:4747人“赶考”
河南省: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Achilles Heel
Cut off my Hands!
欢迎订阅2015年《草食家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