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需求相分离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2015-11-29 16:24李正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7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新课标新课改

李正华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需求相分离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李正华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为做好当前基础教育中学体育建设工作,已经开展了数年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改革的进行不仅对我国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体育教师职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开展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已不单纯是数量上需求,转而成为质量上的提高。然而我国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并没有跟上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得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与后需求产生分离。该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中体育教师教学所需,以及当前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并针对体育教师职前培养,提出满足体育教师职后需求的若干建议。

新课改 体育教师 职前培养 职后需求

1 造成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需求分离的原因

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的优劣,不仅影响着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更是关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关键因素之一。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形成终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教师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下滑,为改变这种颓势,在加强关注、政策支持、师资培训的同时,改革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培养出符合当今需求的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

1.1 新课改给体育教师职后工作需求带来的变化。

(1)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给教师提供了很多可选择的内容,但在课程实施中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在从教观念上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单纯执行课程计划与教案教学形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标要求。当前体育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观念,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以上要求,要上好这样一节体育课无疑对体育教师的思想与观念是一大挑战。

(2)传统教学方式中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已不能达成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传道、授业者,而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建立“乐学”的态度,从而去发现问题,搜集信息,解决问题,将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与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明白要怎样去教学,而且要培养学生“乐学、会学、能学”。因此,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与指导能力亦提出了更高要求。

(3)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中,传统评价方式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以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程度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而新课标背景下的课程评价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从发展性与激励性的角度去对学生进行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如此,学生才能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因此,新课标在评价方式的掌握与运用以及评价指标的选择上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1.2 体育教师职前培养没有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做出调整

新课改的实施给体育教学带来的变化对体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要开展好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与能力,各师范院系作为体育教师的培养机构,教师教育工作也必须跟上改革的步伐。然而,当前我国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并未做出相应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体育教师培养观念落后

各师范院系在培养观念上没有对基础教育教学所需给予足够重视,在人才培养观念上存在“重知识技能传授,轻综合素质培养”的观念。如许多高校教师不了解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在制定培养方案与实际教学时不能从当今中小学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出发,只凭自己的经验、传统和权威教学,忽略了学生将来作为教师所应具有的从教理念与专业理想的培养。这种失衡的培养理念,既没有考虑受教育者的需求,也忽略基础教育教学以及教学改革对教师的需求。

1.2.2 职前教育课程设置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

在体育教师教育的课程方面,则体现出教育理念陈旧,脱离基础教育实践,课程设置单一,以分科为主,缺乏综合,缺乏学科渗透等问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有关新课标、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等相关课程非常少,导致体育教学专业学生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了解甚少,体育教师学习的目的与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高校体育教师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标准。体育教学内容应体现基础性与时代性。虽然目前我国体育专业所用的教材经过多次修订,但总体上依然落后于时代发展。当前我们的体育教师教育还是仅限于校园内的课堂式教学,学生只知书本知识,而不懂现代新兴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手段。

1.2.3 体育教师职前培养重知识技能传授,忽视职业技能的培养

当前在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高校教师大多只注重于对学生传授自身所承担的理论课与技术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学生在课中不是忙于听讲解、看示范就是埋头苦练,过于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对技术规范性的掌握与教学。高校教师多注重自身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不知中小学体育教学所需,而忽略了学生长远的发展,以这种落后的教学形式培养的体育教师,势必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求。此外在教育实习阶段依然存在较多不足。体育教师职前实习多是进行8~10周的时间,学生通常是集体或者自主到中小学。虽然多数实习有带队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但各地中小学实习基地对师范实习生实习过程把关并不严,对教育实习各环节缺少客观质量控制标准,很多学生都是过且过的状态,并不会认真得去实践并且反思,将教育实习形式化,这样的培养形式根本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1.2.4 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与基础教育之间缺乏沟通

体育教师之前培养服务于基础体育教育,基础体育教育则是高等体育教育的生源所在,是高等体育教育的基石。然而,当今的高等体育教育与基础教育呈现出各自为战的态势,高等体育教育对于人才培养有着自身的定位,而基础体育教育则进行着独子的改革。两者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助,缺乏资源共享。就当前各学者的研究而言,研究问题多局限于某个学段或者某一方面如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多集中于从高校教育层面的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培养机制等进行研究。对于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师的研究多是继续教育方面,很少从教师培养的源头——之前培养方面进行反思与研究。

2 消除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新课改教学需求相分离的策略

2.1 加强高校师生对新课标的认识

将新课标纳入高校体育教师教育学习内容,以便于体育教师在接受职前培养时更好的了解当今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理念与从教理念,完成职前培养所要达到的标准。负责配音个职前体育教师的高校教师应加强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了解新课改相关内容,定期与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进行沟通,如此才能及时发现中小学学校体育建设所需,才能在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习中做好合理的教学安排。

2.2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搞好学科专业课程基础上,应适当增加教师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等师范性课程比例,增加教师职业技能的专业化培养课程,强化应用性课程建设,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借鉴国外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和终身教育的思想。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才能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方法、成绩评价等方面的需求。

2.3 加强教育实践,延长实习时间

组织职前教师到中小学教学一线去观摩课,与一线体育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研讨,这样才能发现彼此的不足,从而使自身达到完善提高。当前体育教师职前实习,多是在1~2个月的时间,以如此短的时间去培养和提高教学能力,效果甚微。应当适当延长教学实习的时间,实习指导教师严格把关,这样职前教师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实践,用更多的精力去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

2.4 构建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

在当今信息社会建立一个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网络交流平台是完全可行的,qq与微信等软件即可成为高校雨中小学之间的实时交流平台。平台的建立可以更好地拉近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距离,加强高校、职前教师与职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是完善体育教师培养,满足职后新课改需求的良好途径。

3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础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石,高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未来。为了培养出当今新课改开展所需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所需,完善体育教师教育,消除供需矛盾,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1]孙伟.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新课标”对接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4.

[2]赵自全.浅谈体育教学质量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关系[J].当代体育科技,2012(11):50-52.

[3]毛振明,王小美.体育课改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4]陈国成.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街接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105-1106,1142.

G807

A

2095-2813(2015)09(c)-013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13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新课标新课改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减负问题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