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确立依据

2015-11-29 16:24吕东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7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经营

吕东亮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工作部 天津 300387)

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确立依据

吕东亮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工作部 天津 300387)

在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现有的管理模式中,学校直接管理模式、学校体育部门管理模式、个人承包模式、委托专业机构经营模式是特点最为突出、实践操作最为成熟的几种。具体到某一高校而言,则应当在保证高校体育场馆基本职能的情况下,依据自身的特点,发挥多种管理模式的综合优势和体育工作部门的管理优势,确立出适合自身的最优化管理模式,进而促进本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 体育场馆 管理模式 确立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大型体育场馆被建设在高校之中,以便这些优良的体育资源在承接大型赛事之后,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体育教育、服务于社会。然而,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当今体育界的一大共同难题,高校体育场馆如何保养与维护,如何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而这其中,管理模式的确立在高校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确立依据,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1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现有管理模式的特征分析

研究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确立依据,可以而且必须借鉴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现有的管理模式。综合各种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现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种管理模式的特征分析如下。

1.1 学校直接管理模式

学校直接管理模式指的是学校直接对体育场馆的使用、维修与经营进行操作,对由此产生的费用全额拨款,统一管理。一般而言,采用该种管理模式的学校都是由教学部门或者后勤部门首先安排教学所需,之后再根据情况插入学生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剩下的空档留给学生自由安排课余活动,极少对外开放经营。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保障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一定程度上也能开展部分运动训练工作,但是除此以外,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和社区居民锻炼对场地的使用基本处于自然状态,难有真正的管理。其结果往往要么是场馆损耗情况严重,成为了纯粹的消费单位,校方经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维修和更新;要么则是课余时间场馆大门紧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这种管理模式仅适合于场地设施较少、规格较低,学生人数较少,运动训练要求不高的学校。

1.2 学校体育部门管理模式

学校体育部门管理模式指的是校内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工作的部门代理学校对场馆运营进行操作。运营过程中,体育部门根据教学训练的需要,首先安排场馆的使用,并且按照学校规定安排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使用,剩下的时间段由体育部门负责场馆的对外开放与面向社会经营。费用支出与经营收入由学校统一调配,由体育部门进行管理。这种模式本身有着较大的优点,第一,保证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第二,明确了体育场馆的权责归属,体育部门有负责场地维护与更新的义务,也有经营场馆获得收入的权利,使得体育场馆的运营整体上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国有资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第三,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操作,能够避免场馆器材的无谓消耗,减少体育场馆的运营成本。第四,在一定程度上,既完成了面向社会开放的责任,也减轻了校方对场馆维护与更新的经济压力。但是,由于体育部门的大部分教师主要是以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工作为主,难以将精力集中在对外开放和经营管理之上,使得这种模式的对外开放管理力度不够,社区居民使用场地锻炼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面向社会的经营也难以打开市场,经营效率不高,难以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提高场馆的经营效率,是运用这种模式运营的高校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1.3 个人承包模式

个人承包模式指的是学校将体育场馆交由个人来代替学校运营,并相互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由承包方定期向学校缴纳一定数量承包费用的模式。一般而言,运用这种方式运营体育场馆的高校都是在划定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时间范围之后,将范围之外的时间交由承包方在与学校约定的权限之内自主经营。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第一,保证了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校方有相对稳定的场馆经营收入,效率相对较高。第三,在动用学校最少人力、财力的情况下,使得学校的体育场馆处于有序的管理状态。但是,这种经营方式的弊端也比较突出。首先,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难以保证。由于承包方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在自主经营时限内,往往会为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而采取种种手段收费经营,必然使得学生对场馆的使用时间受到挤压。即便是学校规定了校内外人员的区别收费制度,也会把部分学生排除在运动场馆之外。其次,场馆自身的损耗较大。由于承包方多数情况下并不直接负责场馆的维护与更新,容易使其最大限度地对场馆进行开发使用,而很少顾及场馆的保养,导致场馆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因此,这种经营模式虽然既能保证学校教学训练需要,又能给学校带来可观的收益,但是缺陷也十分明显,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1.4 委托专业机构经营模式

委托专业机构经营模式指的是学校与专业经营体育场馆的机构合作,由该机构代替学校进行一部分的管理和经营实务操作,双方各自约定权利与义务,运营机构定期向学校缴纳一定费用的模式。相比较个人承包模式而言,这种管理模式给了专业机构更大的自主权限,同时也相对地需要履行更多责任与义务。一般而言,学校在安排了教学、训练所需之后,余下的所有事务都交由专业机构代为操作,包括场馆的使用、维护与经营。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第一,可以保证教学训练对场馆的使用;第二,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场馆的使用、维护、更新所需的费用;第三,整个体育场馆的运营处于相对科学、有序的状态;第四,借助专业机构自身的影响力,有可能承接较大规模的演出、会议、比赛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为场馆增值;第五,学校还可以由此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存在着校方与运营机构间的双向选择。越是精英的场馆运营机构,越是会去衡量一个学校场馆的市场价值,由此使得该模式的运营效率与学校场馆本身的价值紧密相连,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适合这种管理模式。其次,该种管理模式容易忽略普通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因为大型场馆运营机构在市场竞争趋使下,会着重选择更具实力的企业团体合作,也会着重选择消费能力相对较高的客户群体,所以往往会把包括学生在内的消费能力一般的普通居民拒之门外,使得高校场馆服务社会民众的职能受到削减。

2 高校体育场馆最管理模式的确立依据

根据上文对国内高校体育场馆现行的若干种管理模式的分析,笔者认为,对于某一具体的高校而言,在选择其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时,至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保证高校体育场馆的基本职能

高校体育场馆的首要职能是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其次才是满足群众体育需求和创造经济价值。因此,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必须适应高校体育场馆的职能定位,选择一种既能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又能使场馆在对外经营时充满活力的管理模式。

2.2 适应各个高校自身的特点各个高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应当适应这些特点,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场馆资源丰富的院校,可以选择交由专业机构代为管理,也可以选择校方或学校体育部门与其合作的方式进行管理,以发挥场馆的各项职能;场馆资源不十分丰富的院校,则可以选择个人承包或是交由学校体育部门管理的模式,以便更为灵活地管理校内体育场馆。另外,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还应当考虑到学校地理位置、周边人群情况、交通状况、场馆的维护与保养等等方面的因素。

2.3 发挥高校体育工作部门的管理优势

高校内部必须有一个职能部门来专门从事管理工作,最合适的就是高校的体育工作部门。高校体育工作部门在场馆管理方面的优势突出: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对学校场馆进行管理,既能保证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学生体育锻炼的有序开展,又能明确场馆的权责归属,避免无谓的消耗,使场馆设备的维护与更新落在实处,还能依靠业内的社会关系,完成面向群众开放和面向社会经营的责任。因此,高校在确定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时,必须发挥高校体育工作部门的管理优势。

3 结语

在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现有的管理模式中,学校直接管理模式、学校体育部门管理模式、个人承包模式、委托专业机构经营模式是特点最为突出、实践操作最为成熟的几种。但是,具体到某一高校而言,对于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选择,却不一定可以完全照搬上述几种模式,而是应当在保证高校体育场馆基本职能的情况下,依据自身的特点,发挥多种管理模式的综合优势和体育工作部门的管理优势,确立出适合自身的最优化管理模式,进而促进本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1]吴强.运用现代营销策略对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0(4):10-12.

[2]周若峰.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4):462-263.

[3]林显鹏,刘云发.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J].体育科学,2005(12):12-16.

G818

A

2095-2813(2015)09(c)-014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147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经营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