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化道路问题的思考

2015-12-01 03:32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杨复兴
今日民族 2015年7期
关键词:剑川白族工业化

文 / 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杨复兴

剑川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化道路问题的思考

文 / 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杨复兴

王氏建议及其启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族学者王希季先生,1986年回家乡参加大理民用机场选址论证会议后,专门对大理州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前瞻性建议,我把它称之为“王氏建议”,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跨越某些传统的技术发展阶段,直接采用现代高新技术而较快地进入现代化”。由此建议,一是大理州跨越工业化阶段,利用水力、太阳能、风力和生物能直接进入电气化;二是跨越石油农业阶段,直接进入生物农业阶段;三是跨越杆、缆传输方式,直接采用航天技术进入信息社会。他还多次呼吁:“洱海一定不能污染,世界上像洱海这样的明珠,已经没有几个了,大理州一定要保护好洱海”。

这个建议,当时没有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然而今天看来,王希季先生实质上已经为大理提出了一条工业化道路选择之指向,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方向。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视察云南讲话对云南发展提出的“三个定位”,实质上也是强调了生态文明,强调了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在大丽旅游走廊上白族聚居的剑川县工业化道路抉择的重要启示和具体指南。

工业化与旅游业的发展道路抉择

剑川县原有工业路径粗放、发展受限制,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剑川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剑川县纵向上处于“大丽”旅游带,已处在大丽高速公路和黄金旅游走廊上的良好发展机遇点;横向上处于“兰鹤”矿冶产业带,与兰坪早就有区域资源协调和共同发展。

过去五年,“大丽”旅游带迎接的游客总量呈现年均24%以上的高速,已经从团队观光式旅游逐渐向休闲体验深度旅游转型,每人次实现的旅游收入已经从2010年的1012.1元增长到2014年的1321.1元,增长30.5%。2013年底大丽高速公路通车,对剑川旅游的带动作用日渐显著。目前,剑川县位于“大丽”旅游产业带的连接枢纽区,大丽高速贯穿境内,距大丽铁路最近处仅9公里,有两个高速“入口”进入剑川,交通优势凸显。如何进一步明确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思路,显得十分迫切。

最近三年,剑川、鹤庆和兰坪三地快速发展,工业总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9.3%。工业产品各有特色,剑川县主产铁矿石原矿、锌和硫酸;鹤庆县主产电、黄金、白银、铁矿石原矿、精煤和白酒;兰坪县主产铅锌和铜原矿、铅、锌和银精矿、硫化铅和硫化锌精矿以及铅粉、锌粉和铅锌粉。三个县的工业产业都以矿产的洗选、冶炼和加工为主,同质性较强,剑川不妨改变当前的矿冶工业发展思路,转而发展资源回收利用矿冶产业,转向清洁工业方向及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

剑川县新的工业发展路径,应该围绕产业比较优势,注重环保,转型升级。我们建议立足于4个基点来确定发展定位:(1)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县为契机,发展绿色生态产业;(2)发挥民族文化优势,以寺登街和石宝山为中心,建设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景区,探索旅游文化产业带发展;(3)依托高原农业和种植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其旅游装备、旅游配套工业;(4)挖掘白族人口占到93%以上绝对优势的白族文化、民俗资源,突出文化传承、古村落保护,发展民族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具体讲,一是发展旅游配套工业;二是发展生态、环保及清洁能源产业;三是发展木雕木器产业、石雕石材以及玉石加工产业;四是发展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装备、旅游房车、户外运动等旅游配套产品工业。逐步建立具有发挥资源优势、服务旅游产业的特色工业产业结构。用工业化思路,发展高原农业和种植业,逐步淘汰污染大的矿冶业,寻求一二产业结合发展;发展木雕木器,寻求二三产业结合发展;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农村农业发展,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寻求一三产业结合发展。最终走出一条融合发展的生态文明工业化发展道路,打造大丽旅游走廊上民族旅游文化发展的“高原明珠”。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对工业化的理解认识、路径选择和产业选择,应该围绕发展的主要矛盾,甄别县域支柱性发展产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剑川县民族工业历史悠久,应重视工业起步基础,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新形势下,要建设好生态示范县,需要运用政策,探索发展低碳金融和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跨越。

2.重视少数民族风俗等旅游资源开发。需要用旅游人类学的理论和观点,需要用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办法,来推进包括民族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业发展。一是要聘请云南省旅游人类学研究专家帮助开发剑川县文化旅游产品;二是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并用世界遗产景区观念,用好“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资源,大手笔开发旅游产品;三是运用和发挥白族传统文化优势,在总结2004年从云龙诺邓村走过云龙——兰坪——剑川——进入丽江的国际游客旅游线路经验,深度开发“剑兰云白族文化旅游走廊”路线和大丽旅游走廊上剑川旅游品牌。

3.发展和提升优势产业。剑川的木雕产业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据介绍,原来县木器厂的一位职工,在昆明西山的观音山办了一个木材加工厂,其规模产业都较大,已经发展出一定规模,现在已经实现分工协作、专业化生产,而且运用电话、网络就可以组织协调剑川的数百家、数万人为之配套服务,实现产业链条式的发展。今后要试点运用“互联网+”,来发展剑川县电子商务,构建信息平台,展示、交易剑川县木雕木器产品、旅游文化产品。

4.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开发和使用。一些专门人才对于白族经济发展有关注、关切之心,还有民族自豪感,应该对他们的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和借鉴;同时,建议对县旅游投资公司进行机制创新,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充分运用新机制、运用资源整合、资本市场,发展剑川文化旅游产业,在大丽旅游走廊上发展作用,推动县域经济。

编者按理论研究总是为实践服务的,观点是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了解不同的观点使得我们总是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看问题。为交流研究成果,汇集不同观点,本刊推出“观点”栏目, 围绕民族问题研究热点,摘录近期研究成果。热切期待广大读者推荐、投稿。

(责任编辑赵芳 )

猜你喜欢
剑川白族工业化
千年繁华后的平淡剑川弥井村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中国白族文化的海外展演与传播研究
剑川木雕千年绝技·律动时空
花样云南(二)
part04 剑川木雕的独特之处
白族
极“左”年代剑川民间文人的诗创作——以赵慰苍为中心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