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梅花拳和武术拳会同民间教门组织的区别研究

2015-12-04 12:54马爱民
武术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滑县重修嘉庆

马爱民

(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天理教是清代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它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滑县,古称滑台。关公刺颜良于马下的白马坡,就在古黄河岸边的滑县境内。唐《皇舆考》:“其俗刚武重义。”唐代刘三复《节堂记》称:滑人“其气强以劲,其人勇而忠。”《宋史·地理志》载:滑县“南滨大河,北际幽朔,东濒海岱,西压上党。大率气勇尚义,号为强忮。”滑地自古民间习武之风盛行,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天理教起义在大本营滑县上演了一场壮勇强劲的英雄悲剧。“嘉庆癸酉,河南北荐饥,滑民李文成以白莲教惑众,羽党蔓延畿辅、山左十余县。时直隶林清于京师谋不轨,结文成为援,刻期九月望同时举发。文成先大乡食其众牛亮臣等于谢家庄。滑令强克捷命巡检刘斌密探知之,捕文成至,即严刑碎其两踝。贼党冯克善等惧文成之毙于狱也,仓惶起事,九月初七日破城入。”(《重修滑县志》卷20《教匪纪事》)

梅花拳内虽然有人参加了八卦教组织或担任教门的首领,但它仍属于一种武术拳会组织,不是民间秘密宗教组织,这在滑县为大本营爆发的天理教农民起义中表现的尤为清楚。离卦教头目冯克善(滑县人)是这次发动天理教起义的重要人物,他又是著名的梅花拳弟子,由此而有人就将梅花拳附会于是民间秘密宗教内的一个拳派组织,史实上并非如此。我们仅以天理教起义发生的重地滑县为例,稍作讨论,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原貌与梅花拳和其它拳派人物的政治立场及思想倾向。据《重修滑县志》载:“郭光荣,东南乡人。武勇,精击刺。嘉庆癸酉,在高平集与贼(天理教徒)战,败之。追十余里,毙多人。忽他贼来助,父刺杀数人,力竭阵亡。”(《郭光荣传》)本县习武者“席元美,骁勇过人。嘉庆癸酉,因席德贵投于裴村营,破贼于丁栾集、黄村、连大营等处,而不居功。”(《席元美传》)又有“王振先,武生。父国彦有勇力,嘉庆癸酉,率乡团剿贼,阵亡。振先从官军破贼于瓦陈屋、桃园等处。”还有善用大刀之武技的“席元太,素务农,有胆略,善用大刀,嘉庆癸酉,与贼匪战,直入贼中,连杀数十人。以众寡不敌,中枪而倒,贼以为死,遂去。”(《席元太传》)又另有武举杨培极“与(其)侄润身、中立,族孙炳文、洪群、贾大章、吕国俊,嘉庆癸西练乡勇,杀贼多人,力尽被擒不屈,死。”(《杨培极传》)参加镇压天理教的还有习练红拳的高手,“王秉青、王建中,嘉庆癸酉,练乡勇五千,立红营。随着邑令孟公剿贼,秉清子兴位死焉。贼聚其众,誓灭红营。”(《王秉青·王建中传》)红营,在光绪前后也称红拳会。在滑县天理教的起义中,还出现有类似虎尾鞭一门中的人物,参加到反起义的队伍里来,这自然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滑县人王自省者,“卫千总富子,胆略似父”,嘉庆年间,天理教起义后,王自省“拒贼城北,为贼所困,奋勇杀贼多人,围不解。偶官军自西来,炮击,贼退,始得脱。贼中相语曰:“持虎尾镰者,真可畏也!”这“虎尾镰”与“虎尾鞭”都属于是武术兵械的一种,但“虎尾鞭”还为嘉庆时期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武术拳会结社的组织名称。发展到光绪年间,“虎尾鞭”更成为与梅花拳、大刀会、红拳会、金钟罩等习武拳会汇合起来的义和拳运动组成的组织之一。

上述参加镇压天理教起义的各个武术门派人员,虽然这些人不一定全都是梅花拳弟子,但其中确有出自是梅花拳门徒的参加者。如冯克善的师兄弟、同拜于唐恒乐即唐胡子门下的第8代梅花拳传人仝全,就是积极追随直隶总督那彦成,因剿杀天理教起义有功,而被封为千总之职的梅花拳弟子。据2001年春笔者首次发现的民国《重修滑县志》记载的一条珍贵史料中,就集中反映了梅花拳重要传人仝全等,参与镇压他的师兄弟冯克善等领导的天理教起义的历史事实。“仝全,武生,梁村集(今属滑县万古乡梁村,笔者注)人。嘉庆癸酉之变,大兵克服县城,有贼四十余逸出,大帅那公命全等率乡勇追至金德村尽获之。保举千总。其保百长者:仝中鳌、宋六行、仝永和、宋克歧、宋克宽、仝心钦、仝心广、云宗文、祝奉先、都全忠、祝万盛、仝希孔也。”(《重修滑县志·人物·义勇》)仝全在直隶总督那彦成的举荐下,当上了清代绿营兵的正六品武官营千总。仝全,就是唐恒乐的徒弟“同全”。据嘉庆18年12月14日《那彦成奏报拿获唐胡子已委员解京折》,所附《唐恒乐供单》称:“十月初间,新任滑县知县孟太爷招集乡勇,我学拳的徒弟同全、丁元重等,在孟太爷台下充了乡勇。”将我的名姓告知太爷,就传了我去,叫充乡勇。直隶总督那彦成在奏折上附的供单中,将唐恒乐徒弟“仝全”误为同全。这是因为《唐恒乐供单》是在刑部受审时根据唐恒乐的口供,由审案人员所录,难免会将这两个谐音字“仝”姓写为“同”姓。这一问题,在《唐恒乐供单》中的其它地方已有出现,如将唐恒乐的家乡滑县“珠照”村,录供时记作“朱兆村”或“朱召村”等。《重修滑县志·人物·耆德》对唐恒乐88岁的同族村人唐安业就记为“唐安业,珠照村人。恤睦著于乡里,寿八十八岁。”又据新编《滑县志》:“城关镇辖62村”,其中包括有“珠照”村在内的记载。可见朱兆村或朱召村,即应为位于今河南滑县城(道口镇)东南14公里的珠照村。民国《重修滑县志》载:“珠照”村距滑县老城10公里,全村有243户人家,共计人口男女1319人。滑县老城,即今城关镇所在地。这部《重修滑县志》所记梅花拳传人仝全在镇压天理教起义中的表现,使我们相信,清代秘密宗教与民间会党,只是招收了极少一部分梅花拳弟子加入进来,也有一部分来自民间会党和教门组织的人员学习有梅花拳术,但这并不能证明梅花拳就是一种秘密宗教性质的拳会组织。

以往学术界对《唐恒乐供单》,提到他参与镇压天理教起义一事的真伪,认识不甚清楚。因为这份供单是在天理教起义失败之后,为唐恒乐被捕所供,后来又将其视为天理教起义领袖冯克善的同党遭到杀害,这就难免让人不好理解。直到笔者发现了《重修滑县志》对唐恒乐徒弟仝全的记载之后,这一长期遗留给学术界的问题得到了完全解决。实际上,仝全本人在镇压天理教起义中,不只滑县志上所记他只在该县的金德村,捕获了天理教起义军40余人的事。据《唐恒乐供单》讲:“我总跟着孟太爷的营盘听差,在酸枣林李家村,我与同全(即仝全)等拿住男贼二十名、妇女十名;又在周村邦同乡勇陈之秀,拿住贼匪三十多人,俱送到孟太爷处。”另外,唐恒乐还收有一位与冯克善和仝全同辈的梅花拳弟子丁元重,也投身参加了镇压天理教的活动。“十二月初十日,那大人攻破滑城,孟太爷带了我们进城,我同丁元重又拿住贼人五名,也交孟太爷处。这都是可查的。”并说“九月内我总未见过冯克善,亦并未来邀我闹事。”从以上唐恒乐所谈和《重修滑县志》的记载,可知除了仝全与丁元重两人外,一定还会有唐恒乐的梅花拳其它弟子,也参与到官府镇压天理教行动的队伍中来了。从这一点上看,梅花拳在清代是一个纯粹的武术组织,也表现的十分明确。唐恒乐在上述供单中多次提到的这位“孟太爷”,就是时任滑县知县的孟屺瞻,原籍山东历城,举人。他曾积极的参与镇压天理教的行动。据记载:“嘉庆癸酉,前邑令孟公屺瞻暑滑县事,练乡勇。”(《重修滑县志·暴菼传》)又载:“嘉庆癸酉之变,(席德贵)与窗友韩国彦同领知滑县孟公红旗,招集乡勇,立营裴村,屡建武功。”(《重修滑县志·席德贵传》)知县孟屺瞻,多次带领乡勇,镇压天理教的起义者,“杜广德,武生,城东南杜庄人。嘉庆癸酉,随前邑令孟练乡勇,攻贼于胡营,杀贼无数。”(《重修滑县志·杜广德传》)由此可见,唐恒乐在供单中讲到他在新任知县孟屺瞻(前任知县强克捷被天理教起义所杀)的招募下,先后与仝全、丁元重等徒弟在乡村和城内捕获男女“教匪”65名,尽送于知县孟屺瞻一事,应该说是可信的。

天理教农民起义军不畏牺牲,与官军和乡团展开了一场英勇的战斗。“(十月初十日,滑县城)诸门皆破,官军乡勇争先拥入,贼舍死巷战一昼夜,三鼓后官军暂息。城外有援贼数千突至。黑夜莫辨,忽火光冲霄从古庙出,耀如白昼,乃尽歼贼。视之,关帝庙也。”《重修滑县志·教匪纪事》)在这次官军和乡勇攻破农民起义军占据的滑城战斗中,唐恒乐和他带领的梅花拳弟子也参加了乡勇队伍,进攻被围于城内的天理教起义军,但载于《军机处录副奏折》的唐恒乐供单所说他参与攻破滑城的时间,与《重修滑县志》记载的时间出入较大。唐恒乐记述的时间是“十二月初十日,那大人攻破滑城,我同(徒弟)丁元重又拿住贼人五名”,而《重修滑县志》上则是“改命那彦成督师”于“十月初十日破城而入”,显然,梅花拳师唐恒乐带领徒弟丁元重等参加破城抓获义军的时间应以县志记载的明确时间为准。唐恒乐和他的徒弟在攻城中,必然会与英勇的天理教起义人员中有一番斗知斗勇的较量,他高超的梅花拳技,一定会全力运用在这次生死悠关的交手搏击中。唐恒乐说他和徒弟丁元重等是随“孟太爷”一起攻入城中的,此话是否确切,我们再稍作考究。我以为唐恒乐不仅与知县孟屺瞻一同参加攻城,而且很可能唐恒乐本人还以梅花拳技艺传授于本县的乡勇和乡团。据《重修滑县志》卷20《教匪纪事》记载:“克捷及教谕吕秉钧,老安巡检刘斌,典史陈宝勋,把总戚明彰,俱合门尽节,数日间,贼自东来者络绎道路,据道口为犄角之势,四出焚掠,民人逃散。前任滑令孟屺瞻奉府檄练乡团于牛市屯,滑之义勇争应之以杀贼。”唐平恒乐供单中也有“新任滑县知县孟太爷招集乡勇”的记载,唐恒乐徒弟仝全、丁元重等人都是知县孟屺瞻手下的乡勇人员。唐恒乐说:“(徒弟)将我的名姓告知(孟)太爷,就传了我去,叫充乡勇,给我腰牌”。我们知道,唐恒乐徒弟仝全等与知县孟屺瞻说的话,唐恒乐本人并不在场。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说明。是知县孟屺瞻首先了解仝全和丁元重的师傅情况和姓名呢?还是唐恒乐的徒弟先将师傅的姓名和情况,特别是把他高强的梅花拳武艺情况,告诉了知县孟屺瞻本人知道的。我想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都有。首先,唐恒乐在滑县杨炳梅花拳传人中是继齐大壮之后,在全县最有名气和影响的梅花拳师。知县孟屺瞻,很有可能会在已招集来的乡勇口中得知其有武名。其次,是知县孟屺瞻在问起刚充任乡勇的这两位徒弟的师傅情况时,仝全与丁元重向知县说出了师傅唐恒乐的姓名和情况,使知县孟屺瞻十分满意,随及传命唐恒乐去充任乡勇。另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唐恒乐这一年已经62岁的年龄,唐恒乐说是让其去充当乡勇,很有可能实质是让其传教他梅花拳的武艺,或主要是指导和操练乡团人员习武。这种推断虽然还缺乏有更多的证据证明,但以上所论如无不谬,应该说这种可能性有一定合理的成分在内。

天理教起义被清廷镇压后,传统武术在各地农村依然活跃,如在豫北地区仍有不同形式的民间拳会组织存在。据道光十八年的一篇奏文中说:“刘玉玑即刘老长,字长庚,新乡县口头村人,……屡出临淇镇(今河南林州市临淇镇)做会,搭棚数十架,杀猪百余口,各带顺刀两刃锋,血为盟。”又载:“刘玉玑“其手下大头目,则有滑县大寨村之王占魁、(王)占杰、(王)占元兄弟三人,本是邪教,现充滑(县)、浚(县)两县差役,暗为顺刀会耳目。”(《黄爵滋奏疏》卷8)日本著名中国历史专家佐藤公彦先生指出说,八卦教与“暴力抢劫集团”之间相互联系和渗透,使其逐步增进了民间“会”的秘密结社性格,并在冀、鲁、豫交界地区发展和形成了大刀会的义和团又一形式的武术结社组织。我们认为,道光年间发生在林县南部临淇和滑县瓦岗大寨村的“顺刀会”活动,实质上这是嘉庆无理教活动及民间武术会社发展的延续,两者应联系起来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才能符合历史活动的原貌。嘉庆年间在这一带就有“顺刀会”等名目的民间武术会社出现,其活动中心就在今河南滑县周边的冀、鲁、豫地区发展。这在我们发现的嘉庆二十一年由盛人士集录编写的《靖逆记》刻本中就已有了对“顺刀会”明确的记载,它与当时民间流传的梅花拳(义和拳)、虎尾鞭、红拳社等武术会社组织,形成和暴发了天理教农民的大起义。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0:1861-1863.

[2]牟安世.义和团抵抗列强瓜分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162.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0:1868-1869.

[4]道 宣.续高僧传(齐邺西龙山云门寺释僧稠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234-235.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0:1871-1872.

[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0:1918.

猜你喜欢
滑县重修嘉庆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滑县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再也不怕了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滑县新篇章
敦煌写本《曹议金重修开元寺功德记》考释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养人像蠡探
滑县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的探讨
滑县表彰“最美邮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