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中评价的加减策略

2015-12-04 02:52徐小玲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策略评价

徐小玲

【摘要】在语文课堂中,合理运用评价的加减策略:加尊重关爱减粗暴训斥,加机智风趣减刻板生硬,加宽容期待减过高期望,加适时适度减随性随意,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老师的评价,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评价;教学实践;加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品尝着以赏识、鼓励为主要形式的表扬性教育带来的甜头,从内心意识到正确的评价也是一种不可缺失的教育,一味赏识的教育是一种虚弱、不负责任的教育。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恰当的评价在人们心中就是“苦涩的良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如何讲究评价的加减策略,让学生在认同、在微笑中接受,同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一、加尊重关爱,减粗暴训斥

尊重和关爱是教育的基础。评价既然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手段,它也应是一种充满尊重和关爱的教育。它不是伤害,不是心灵虐待,也不是解恨发泄,更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素,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育方法。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来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评价。

一次,孩子们正在晨诵,我正挥舞着手臂声情并茂地吟诵一段古诗。突然,传来刺耳的叫声:“打错啦!”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王同学的身上。原来他在打同学的报告,说同学手的节奏打错了。同桌红着脸,惊恐地望着我。虽然我很恼火,王同学影响了大伙的晨诵,但想到正是他的用心才发现了同学的错误。我走到他身边,轻轻说:“你能发现同学的错误,说明你学得很认真。可大家正投入地吟诵,你这么一喊影响了谁?”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老师,我错了,我应该小声提醒他。”我摸摸他的头,信任地点点头,他张开嘴巴对着我笑……

试想,那时我如对他狂轰滥炸一番,他势必将不良好的愁和不愉快的心理感受结合在一起,心中只有恐惧感,接受的只是老师怒不可遏的批评,至于老师说话的具体内容已变成次要的信号了,学生怎能受到真正的启迪?

二、加机智风趣,减刻板生硬

语文课上,学生有不认真听讲的时候,有问题回答错的时候,有作业潦草的时候……如果那时我们摆出一副刻板的面孔、态度生硬,加上那种盛气凌人的气势,孩子也就摆出一副苦面孔顺从地等着挨批,心理上就有消极的反应。著名演讲家海因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教师如果善于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把原本苦涩的评价语言转换成幽默风趣的语言“粘”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和感染。

有个孩子兴冲冲地把作业捧给我批改,他把“忧愁”写成了“优愁”,全班就这么一位孩子出现错误,课上有孩子提醒:心中有忧愁,竖心旁就是和心情相关。面对他的不认真,我一本正经地对他说:“孩子,你的忧愁是分等级的,是优秀的愁,不是良好的愁吗?看来今天的作业,你自己已有预见了哦。”看到自己的马虎,他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孩子们觉得老师今天非常风趣幽默,紧张戒备的情绪顿时释放了,也跟着乐呵呵地笑了起来,对这个词也加深了印象。

因此,课上多些机智风趣,会让孩子们喜欢上老师,喜欢上语文课。

三、加宽容期待,减过高期望

儿童在学校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时候,此时不可能完美无缺,这是他们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老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来看待儿童,这样你会觉得孩子们都是那么的可爱。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要宽恕、容忍和谅解,有时面对“屡批不改”的错误也要心平气和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我班有一个学习困难的孩子,每次上语文课时,我会根据他的能力挑一些容易的问题让他回答,让他体验成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即便他回答错了,我也对他给予肯定:你已经动脑思考了,就为这点老师也要表扬你。这样一来增强了他的自信,他愿意一次次地将手高举过头顶。而他的字因为讲究速度,书写质量不高,为此,我也告诉他:你放慢速度写,哪怕最后一个交上来,老师也不会批评。后来,他放慢节奏,书写质量明显提升,我用投影展示给大家看时,孩子们的赞叹声让他又增强了信心。

面对这些孩子,我们评价他们时,要多些宽容和期待。

四、加适时适度,减随性随意

恰到好处的评价,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起到一般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可有的老师常常以为儿童年龄小、不懂事、不自觉而不管是在什么时间、场合,不理会孩子是否承受得了,随意地评价他们,并美其名曰“良药苦口,再苦涩你也该吞下,因为这是为你好。”殊不知长此以往,旁观的孩子则无端地得到傲视嘲笑别人的资本,使受批评的孩子失去自尊,自暴自弃,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农夫相牛》的故事中,那位农夫能做到附在别人的耳边轻声评价他的两头耕牛,因为他觉得:他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牛就能从他的眼神、手势、声音中分辨出评论,那头虽尽了力但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的。连农夫都没有忽略对牛的心理抚慰,何况我们面对的是至灵至性的孩子。我们只要像那位对牛体贴入微的山野农夫一样,把尊重孩子的人格放在首位,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进行适时适度的批评教育,孩子都会理解和接受的。

面对一个上课偷偷在桌子下看课外书的孩子,我告诉他爱看书的孩子是优秀的孩子,但特别优秀的孩子知道什么时间看最合适。后来我用“没头脑”这个儿童熟悉的动画形象为切入点来评价:你认识没头脑吧?没头脑做了哪些错事?你想成为这样的孩子吗?从那以后,别做“没头脑”成为孩子们提醒易冲动、爱犯小错的同学的暗号。

著名教育家林崇德说得好:“严字当头立,爱在细微中。”只要教育者带着对孩子的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用好评价的加减策略,孩子定会幸福的接受,起到良好的效果。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策略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