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教材课文插图优化低段阅读教学

2015-12-04 03:10陈婕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陈婕

【摘要】低年级阅读教学如果能够有效利用插图,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学时,要利用插图来释文解字,利用插图来梳理线索,利用插图来感悟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释文解字;梳理线索;感悟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对于色彩鲜艳的图画非常感兴趣。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每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编排时,都会为课文配上大量的插图,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但是,纵观目前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许多教师都把这一宝贵的插图资源给浪费掉了。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课文插图,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一课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利用课文插图来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这一篇课文一共有四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是一只青蛙在湖边眺望远方,盼望着能够看到大海;第二幅插图是青蛙与苍鹰的对话;第三幅插图是青蛙与松鼠一起跳石阶;第四幅插图是青蛙与松鼠终于跳到了山顶,看到了大海。笔者利用课文插图主要解决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在插图中释文解字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识字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也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思维能力比较低,他们对于一些事物的思考还处于一种表象阶段,所以对于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果通过查字典来理解,那么他们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而不会真正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学困生,他们在理解生字词时更会产生诸多困难。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对生字词进行识记与理解,就可以让识字教学变得更简单,更容易理解。

比如,教学这一课中的生字词“登”“展”“阶”,如果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理解,或者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都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在教学时,我就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四幅插图,然后在插图中寻找可以表示这三个生字词意思的画面,并把生字写在插图的旁边。这样,学生就会在第二幅插图中苍鹰展翅的旁边写上“展”字,学生也就能形象地理解“展”的意思就是张开的意思。而在第三幅插图中,学生寻找到了登山的画面以及台阶。这样,学生就可以容易理解“登”就是向上走的意思,而“阶”就是为了方便人们上下山,在山上用石头砌成的一条梯形小道。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这些词语了。

二、在插图中梳理线索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课文往往是以叙事为主,都会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记叙文的基本要素,而且都会有一个主线来串联。如果学生学会了梳理课文的写作线索,那么对于他们以后写作文就会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一教学内容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课文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各个要素来梳理课文的写作线索,就可以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让阅读教学从此变得非常简单。

比如这一课,如果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一课中的时间、地点与人物,学生就可以结合插图进行有效的回答,然后再让学生把这四幅插图联系起来,说一说这一篇课文先讲的是什么,后讲的是什么,它的写作线索是什么。这样,学生就可以顺利地说出这篇课文先讲的是一只青蛙想去看海,但是通过苍鹰的话,认为自己是登不上山顶的,然后在松鼠的帮助与激发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登上了山顶,也看到了大海。这样一来,学生也明白了青蛙看海这一件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学生也就可以通过插图知道要想写好记叙文,就要先写出起因,然后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写作能力也在观察插图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三、在插图中感悟思想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它的工具性,还要重视它的人文性。但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时,很多教师只重视了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在与他们交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也直言不讳地说:“因为工具性是一个显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也容易把握。而人文性由于是一个隐性的教学内容,它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不断地感悟文字才能形成。所以不容易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即使有部分教师也意识到了要通过课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学,但是这种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讲解。我们经常会看到部分教师在教学快结束时,就会对学生说这篇课文表达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思想,学生要从这篇课文中学习到什么样的精神等等,这种给予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共鸣,所获取的情感也是被动的。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如果不能让学生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在进行情感教学时,就要带着学生走进文本所创设出来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感悟课文的思想意境,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去感悟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呢?笔者认为,利用插图就可以更好地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学习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观察这四幅插图,看看青蛙的表情都有哪些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第一幅插图中体会到青蛙那种想看海的迫切心理;从第二幅插图中又可以看出这只青蛙的失望心情;从第三幅插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在登山过程中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而从第四幅插图中青蛙那开心的笑容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出只要有毅力,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这样,学生通过解读插图就可以一下子领悟课文的思想情感,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有畏难情绪,要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黄厚江.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6).

[2]汪秀梅.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12).

[3]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0).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