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美育于德育,践行“欣赏型德育活动模式”

2015-12-04 11:57王金龙金英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讲方式以人为本小学语文

王金龙 金英

【摘要】美育与德育结合是提高德育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努力倡导并实践对德育美学观的认识,并提出了“创美育人”的德育特色。与这一特色相应,在德育活动上,需要我们从德育理论的高度上,建立一套操作模式,来对这一理念进行提升、固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讲方式;以人为本;自主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今,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化、结构复杂化以及伴随而来的信息多元化和传播的便捷化,使得单一的传统德育模式或具体方式在成效上更加弱化了,必须探索有效德育的途径与方法。我们认为要充分利用美育的吸引力去陶醉、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发自内心地愉悦地接受教育。檀传宝教授的德育美学观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融美育于德育活动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我校在2011年申请了北京市规划办的《高中欣赏型德育活动校本模式的实践研究》德育课题,对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探索。我们将欣赏型德育活动理念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本着重过程、重体验的原则,践行“创美育人”的德育理念,把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规范通过审美化设计的系列德育活动逐步转化为学生的内心自觉和行为方式,同时以活动为平台为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契机,既张扬个性又促其全面发展。同时,对德育活动的内容、途径、方法进行探索,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完善,形成了德育活动模式,并且纳入常规工作计划当中定期开展。具体实施策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欣赏视角多元化

我们认为,发现或建立欣赏的对象不仅是道德规则、道德智慧,个性化的学生群体也应该是欣赏的对象。因此,我们一方面在道德教育中选择特别的视角,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贴近生活实践,使其认识到道德规则是人类生活的智慧,使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疏离、排斥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消解。另一方面,用信任的目光、公正的心态、宽容的胸襟、真诚的心灵、发现的慧眼去欣赏所有学生以及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教育的最大值”,即把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好;尊重每一个学生原有的起点,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个体都实现“教育增值”。当然,关键在于以教师观念的共通、师爱的理性,对教育的浓浓情怀等作为支撑。

二、主题活动系列化

“欣赏型德育活动模式”主要由三大活动系统构成,即德育情境美的创设活动、德育内容美的呈现活动、德育形式美的创设活动。我们开设“自我超越,成就美好人生”“养成教育系列活动”“让生命在感恩中升华”“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等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美”的活动中认识德美、感悟德美、追求德美、创立德美。

每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创设,我们更为关注系列内部各活动之间的关系。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的欣赏、认知规律为原则,力求拓宽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如在感恩活动系列中,各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上贴合学生高中三年生活中很重要的时间点进行。活动的推进,由班内学习小组开始,到班集体,到年级组,到整个学校。所有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都参与其中,在师生共同创设的美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情境中完成道德知识的获取,道德认知水平的提升。

三、活动形式审美化

第一,寻找合适的呈现形式作为德育活动设计的切入点。当我们只是理性地传授或命令时,德育内容就会变得面目可恶。而当我们找到一种角度可以让学生在规律性的规定中认识到这些内容是人类生活的智慧时,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去认同、接受,实现自主性成长。我校的祝福日就是让非毕业班学生与高三学生结对,平时相互了解、沟通。在5月7日的全校仪式上给高三学哥学姐送祝福。关爱之心、和谐的同伴关系自然流露。第二,注重德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细节的审美化设计。关注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运用、活动节奏的把握甚至声音的运用、艺术手段的添加等等方面的审美性。正如在我校的成人礼上:活动背景上学生一张张小时和现在的笑脸照片,家长、学生互赠礼物的感人场面,洋溢着浓浓的向善、感恩之情。深刻的教育思想可以通过细节传递,优秀的品德可以通过细节养成。

四、效果测评多种方式相结合

采用问卷式效果测评与自主发展评价法、活动反思评价法、道德成长纪实评价法。自主发展评价法:我们从实际出发,学生自主选择发展目标,自主进行实践,自主进行达标评价的系列道德实践活动。活动反思评价法:活动反思评价是基于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心理体验及表现而进行的评价,通过反思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水平,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这种评价过程中,活动反思本身已成为德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道德成长纪实评价法:一是道德实践活动记录。即校内外各种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记录。二是家庭道德生活纪录。三是学校道德生活记录。

美育与德育结合是提高德育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但对这个领域的探讨还很浅显,也有很多等待思考的问题。如学校开展的众多美育活动的体系化结构还不完善,缺乏有意识的系统化科学化设计;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未来阶段的美育活动并没有联系起来,不可避免出现断层、冲突等,影响前期教育效果。还有,必须承认,现在的美育、德育在某些学校还处于弱势,如何加强对这些相关科目的建设,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等待我们继续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念与操作[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温建华,肖桂凤.心灵之航——欣赏型德育的活动模式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附注:本文隶属于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高中欣赏型德育活动校本模式的实践研究》,批准号为DFB11127,类别为一般类课题。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学讲方式以人为本小学语文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