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之“五新”

2015-12-05 13:21彭京宜
今日海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机遇期全会小康社会

□彭京宜

【作者系中共海南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首个百年目标的宏伟蓝图。《建议》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一,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这次全会的突出亮点可以概括为“五新”:提出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提出了发展的新理念,提出了改革的新举措。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

全会的第一大亮点是提出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首先,它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等方面总结了“十二五”的巨大成就,作出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的重要判断。其次,它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深刻分析了国际形势,作出了“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变”,但“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的重要判断。与此同时,又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深刻分析了国内形势,在此基础上作出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重要判断。

全会指出,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对此,应当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两个“没有变”,即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变,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因此,国际国内环境总体上对我们是有利的,没有任何理由悲观失望。二是两个“增多”,即从国际看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从国内看风险隐患增多,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风险并存,因此,没有任何理由盲目乐观。三是三个“转变”,即从依赖消耗资源转向创新驱动,从依赖外需转向依赖内需,从被动加入国际体系转向主动参与全球治理。这些分析,既肯定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全会的第二大亮点是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首个百年目标的攻坚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全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有目标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目标。这些目标包括: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总体来看,这些新目标强调了“四个平衡”:一是速度与效益的平衡,经济发展既要讲速度,也要讲优化结构和提质增效。一讲速度就滑向“唯GDP”,一讲效益就把GDP扔到脑后,都是不正确的。二是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平衡,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当重视普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切实消除贫困,实现整体性脱贫。三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既要物质文明的发展,也要精神文明的发展,还要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四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提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筑牢生态安全的屏障。这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五中全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最突出的是两个要求,一个是“以人民为中心”,另一个是“厚植发展优势”。

其中,“以人民为中心”可视作“以人为本”的升级版。强调“人民”,是要说明人既是个体更是群体,既是局部更是整体,即全体中国人民。强调“中心”,是要说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决不能把手段当成目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以人为本”的升级版。

然而,为什么发展优势要使用“厚植”这个词?使用“厚植”这个词,把筑牢发展基础转换成了生机勃勃的生长过程,阐发出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将富有生机和活力,使每个人都能够受益并改变人生轨迹的包容型、生态型发展方式将成为政策导向。“厚植发展优势”是对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坚决扬弃。它包含了两个重要含义,其一是发掘弘扬传统文化的优势。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我国传统文化一无是处,这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浅薄无知。我国传统文化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成分,它过去、现在都是滋润民族素质,提高民族能力,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同时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今天,我们一定要把它发掘好、继承好,充分发挥它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其二是增加和扩大我们的政治优势,是对民族虚无主义的批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这就是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扬长”,其次才是“补短”,在“扬长”中“补短”,“补短”是为了“扬长”。人有我无便是“欠缺”,人无我有便是“多余”,这是大观园里刘姥姥的心态,必须坚决加以克服。

发展的新理念

五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它“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具体地说,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出两个鲜明特点:

首先,它切合了当前的国情。如前所述,我们既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又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就风险而言,主要存在于生态环境和公平正义两个方面。就是说,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个是环境恶化,一个是公平缺失,在这样的语境下,绿色、共享与创新、协调、开放一起成为核心理念,是中国国情的强烈要求,是这个时代的强烈呼唤。

其次,它适应了世界发展的趋势。2009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了2000年至2015年人类发展目标,其关键词是“消除贫困”。2015年,在新的起点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交了《2030年享有尊严之路》,报告提出了人类2015年至2030年的发展目标,其关键词是“享有尊严”。从“消除贫困”到“享有尊严”,不仅转换了重点,而且提升了层次。在这样的语境下,创新、开放与协调、绿色、共享一起成为核心理念,是世界发展趋势所决定的,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决定的。

改革的新举措

全会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改革举措,例如关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关于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关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关于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关于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关于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关于实行改革环保管理体制,关于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等。

这些重要举措,显示出鲜明的特点。一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因此,瞄准目标,全力以赴地完成目标,应当成为这个阶段的坚定选择。如果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尤其是其中一些硬指标,仍然没有完成,就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没有实现,我们就将失信于全国人民,也将愧对于国际社会。另一方面,解决问题常常就是达到目标:在学习中,消除疑惑就是收获知识;在科研中,攻克难题就是收获创造;在战争中,消灭敌人就是取得胜利。我们看到,五中全会提出的所有重要举措,既瞄准了目标,又抓住了问题,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有机结合。二是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五中全会所提出的重要举措,针对的都是全局性、普遍性、关键性问题,而并非局部的、个别的、鸡毛蒜皮的问题,这就使得所有举措具备了战略的高度。另一方面,所有这些举措又都是现实的、明确的、具体的,而非虚玄的、模糊的、抽象的。这就使得所有举措有了操作的精度。可以肯定,随着这一系列重要举措的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一步步从理想变为现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绘就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也擂响了实现首个百年目标的战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海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完成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际旅游岛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机遇期全会小康社会
走进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全会表情
迎来境外贷款业务机遇期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一流强局战略黄金时期展现黄金作为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
图说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