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互联网+”战略

2015-12-07 09:02辛妍
新经济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

文/辛妍

如何理解“互联网+”战略

文/辛妍

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基础性明显提升,这既显示出政府对互联网的理解加深,也表明了互联网在政府心目中已经升级为国家级主导产业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诞生的互联网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为人类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生活空间。当前,互联网方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到2020年,全球范围内估计将会有500亿设备被连接到互联网。这其中可能有1/3会是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而其余的2/3将是其他东西,比如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一些新发明的能够监测、控制、分析和优化我们的世界的智能设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有6.49亿互联网用户,而有大约5.57亿人是通过手机上网。这就意味着,中国已经有一半的人口是互联网用户,并且移动互联网正在蓬勃发展。互联网对许多行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过去的一两年,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相结合已经产生了许多化腐朽为神奇的事物。

2015年3月5日,在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战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概括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各行各业的融合,或者说是互联网对传统三大产业的融合与改造,即互联网+工业=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农业=农业互联网,互联网+传统服务业=服务业互联网。由此战略可见,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基础性明显提升,这既显示出政府对互联网的理解加深,也表明了互联网在政府心目中已经升级为国家级主导产业。

社会各界对“互联网+”的反应及相关实践

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之际,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既是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增长,同时也让中国的科技公司能够有一个在海外做得更好的机会。有些观察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信号,说明政府热衷于应用技术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同时中国有志于在技术世界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正如互联网专家方兴东说,报告已经显示出,促进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互联网不仅能重塑经济、社会和政府管理,也能为连接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创造新的机会。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已经从世界互联网行业的追随者转变成为主要参与者。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的互联网向全球扩大影响的十年,借助互联网,中国将会以全球视野来追寻发展机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互联网+”是通过在线平台和IT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在一起,它将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并转变政府职能。并且,“互联网+”不仅具有经济利益,亦会改善公共服务。例如,打车类的应用程序就可以帮助节约能源,并减少排放量。对于忙碌人士,在线预约医生、远程医疗和视频讲座很显然更为方便。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认为,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战略,不亚于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对于阿里巴巴而言,未来参与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与政府和制造业一起分享技术红利和数据能力。正是沿着这样的战略指引,阿里巴巴从去年2月开始,先后跟海南、贵州、甘肃、新疆等12个省市的政府达成了合作,并且把阿里系的云计算、大数据、支付等能力进行开放。阿里云应用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帮助政府把IT系统从原来的封闭系统中慢慢集中起来,逐渐形成数据的统一管理。这样政府不但节省了IT成本,还实现了数据的集中,为未来政府开放数据奠定了基础。在与贵州省政府合作的“云上贵州”项目中,阿里帮贵州省政府节省了51%的IT成本。除了这些与政府的合作,阿里还与许多公司进行了合作。比如阿里与美的电器合作推出了可以联网的产品,并且基于数据进行一些业务转型;与施耐德电器合作,推出了智能楼宇解决方案,等等。而为了推进“互联网+”战略,阿里云会注重发挥生态聚合效应,跟合作伙伴一起参与产业的转型升级,阿里云和微博合作首创的法院庭审视频直播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重头戏是发展工业互联网

报告中提出的“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表达了国家对工业互联网的期盼,好希望通过相关技术实现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互联网+工业,即工业互联网,应该是2015年发展的重头戏之一。工业互联网即工业4.0,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其实,工业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德国早在2011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就提出了“工业4.0”,旨在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形成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雏形。将“工业4.0”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相对于前三次工业革命而言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以机械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而开辟的蒸汽时代(工业1.0),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开创的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即电气时代(工业2.0),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的信息化时代(工业3.0)。

2013年,“工业4.0”正式成为德国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标。2014年,德国政府出台的新一轮高技术战略继续把“工业4.0”列为战略重点,并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同时战略明确表示将会考虑“工业4.0”对劳动力市场和不同雇员群体的影响。此后由三大工业协会发表的《“工业4.0”白皮书》中也强调了“工业4.0”中“人”的重要性,指出“工业4.0”依赖于灵活、高素质、进行智能化操作的雇员。而同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主题“融合的工业——下一步”,更是契合了德国力推的“工业4.0”概念。目前,“工业4.0”战略在德国已经得到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同。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估计,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通过“工业4.0”提高30%。

一直以来,制造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更宽广的技术选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能在时间上被大大压缩,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工信部长苗圩称,工业互联网是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重点发展领域,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最早实现的行业之一。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组织论证工业互联网整体的架构。更引人关注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在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思考

一国的信息科技实力、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控制能力,已经成为这个国家在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网络世界中,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看到了先入为主的重要性。他们深信只有控制住互联网领域的主导权,才能用更快更被信赖的信息赢得世界的支持。

美国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一信息强国,握有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基础资源,并以此掌控全球互联网领域。从互联网诞生至今,美国始终控制着1台主根服务器和9台副根服务器,而根域名服务器是架构互联网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在互联网战略资源中美国拥有许多世界第一的项目,比如搜索引擎Google,门户网站Yahoo,视频网站YouTobe,微信平台Twitter,社交空间Facebook等。另外,Intel垄断世界电脑芯片,IBM推行“智慧地球”,Microsoft控制电脑操作系统,ICANN掌控全球域名地址,苹果主导平板电脑。

在如此坚实的基础上,美国非常强大的传统零售网络随着自身的发展,迅速建立起了其网上渠道。在美国,前十名在线零售商中只有一家纯粹基于网络而没有实体,那就是亚马逊。相比之下,在中国前十名在线零售商中,只有一家有实体店,那就是苏宁。而其他的传统零售商向数字世界转变的速度太慢。对他们而言,依托现有的平台提供商似乎比建设自己的在线网络更加有效。这就是为什么基于平台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占90%的市场份额,而在美国这个数字仅为24%。因此,即使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传统企业转移到网上,但他们发现,如果不依靠从平台供应商处购买昂贵的广告时段,他们就很难被最终客户“看到”(如阿里巴巴,其在零售部门占用的网络流量是所有网络流量的80%)。eBay 的定价模型仅仅目录价格加上佣金,而阿里巴巴的收入却有57%来自于付费广告。换句话说,在中国主导平台的电子商务环境中,存在着极度集中的需求和非常激烈的竞争,只有能够有能力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卖家能买得起广告,提供比较低廉的价格,并能够为更快的周转而整合其供应链,从而达到收支平衡点。而对其余那些传统商家而言,走向在线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实质的好处。

尽管“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但是,要真正实现其价值,还必须时刻强调以实体经济作为坚强后盾,“+”是对实体经济的“加”。

猜你喜欢
工业互联网+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