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别让旅游绑架了生态

2015-12-08 21:46包尤思
中华环境 2015年6期
关键词:四明山环境影响生态旅游

包尤思

环评:别让旅游绑架了生态

包尤思

我国已从“温饱”社会转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城市的喧闹、雾霾的加剧,富裕起来的人们,越来越向往回归自然的境地:宁静的山林、清新的空气、优良的环境。

旅游业是兼具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联的产业。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GDP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已经从过去的单一观光旅游、消费旅游向休闲、特色旅游、健康、养生、康复旅游转移、扩展。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从国家和政府层面助推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发展、深入人心,使得绿色旅游、文明旅游、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崇尚。

森林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文明旅游、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和组成,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但是,随着森林旅游的发展,旅游区面积不断扩大和游客人数的逐年剧增,森林环境正面临着旅游开发、人类活动、大量生活污染带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衰变、森林火灾增加等一系列生态风险。

四明山的青山绿水。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本着资源和环境、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应该运用好在建设开发项目已取得成效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工具,在森林旅游活动开发之前对环境影响、风险等进行评估,尽可能降低不良生态影响,是实现生态环境和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和科学的有效手段。

涉及内容

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常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目标对象、内容特点、方法手段、目的要求上两者有其相同之处,更有其不同之处和特征。常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面对的是工业项目的技术、工艺、设备,污染源的产生量、处理量、排放量,污染源的排放途径、方式,总体来说,其空间上是点面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最重要的主体是,森林景观资源,其既是项目环境背景,又是项目活动作用对象和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以原始的自然森林风景和其中的人文景观为旅游对象,追求旅游环境的“生态性”或“原始性”,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影响主要来自旅游、探险或研究活动及人的日常生活等。

因此,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目标对象具有区域内的完整生态单元如流域、相近的山脉,影响涉及范围广的特点,评价内容既要包括大气、水、土壤、声环境,更要包括生态环境、景观环境、旅游环境容量计算等多方面;所以要求空间上“从点到面”、“从线到面”进行全面评价。方法手段必须应用地面数据或遥感等影像资料进行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历史性资料分析,预测其变化趋势等,以达到应对旅游季节性、非常规性、不确定的多样性,保护最优的环境质量的目的。

四明山为例

四明山位于宁波市西部的余姚县、鄞州区西南和奉化县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明山风景区总面积130平方公里,景区内山水秀美,景色瑰丽,风景名胜众多,人文景观厚积。四明山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四明山腹地,总面积6500公顷,森林覆盖率92%。区内古木参天、林深茂密、山峰起伏、岗峦层叠、湖泊连绵、奇岩众多,其平均海拔700米,四明主峰--腹船山海拔达1020米。林内山脉纵横,其顶较平缓、山坡较陡峭,自然形成了众多的溪涧和瀑潭,为甬江、曹娥江和奉化江三江之源。素有“浙东天然动植物博物馆”之称,生态环境十分优越,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根据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特点及其环评特点,确定四明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评应该以工程分析、规划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入手,其中现状评价包括生态环境和水、气、声,影响评价,除前者外,主要应考虑施工期和景观。

另外,依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浙江生态省建设纲要、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和旅游规划、四明山旅游发展规划4个层次,以及规划区内部各功能区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根据四明山森林生态旅游项目性质目标开发旅游项目,实现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又能促进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与建设项目不同,森林生态旅游环评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即以区域生态环境特征,重点选择森林植被、动物、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性状为主要生态因子,对其现状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分析,然后对其进行评价区分等级,最后对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根据生态环境现状以及项目建设特点,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森林火灾风险、旅游配套设施的生态风险、生态文化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依据区域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特征,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弃物、光污染进行预测评价。还应该针对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和建设特点,进行视觉景观影响、景观破碎化、自然景观与原始风貌影响的预测评价。

如何开展

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森林旅游资源即最佳的环境质量可持续,最根本的是保护对策与措施的针对性和长期可行性。从这一原则出发,首先要在原来的城市区域规划的基础上,修编完善区域内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规划蓝本指导森林生态旅游建设的实施。同时要配套建立森林生态旅游的管理制度,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分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考核制度。以科学规划统领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发展,以强有力的管理制度保障森林生态正确全面实施。

森林生态旅游涉及到行政区域内各个职能部门,又关联到诸多专业规划,所以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和职责,密切与方方面面合作联系,形成合力是全面落实森林生态旅游工作的关键。并且需要调动区域内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起符合各群体利益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在建设中,确保实施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设施、森林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资金不被挤占,是森林生态旅游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同时,发展和壮大热心于生态文明旅游的中介机构和民间社团,培育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共建共享森林生态旅游的组织机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旅游区内外加强生态旅游宣传教育,普及森林生态旅游知识,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文明行动,以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行为和消费方式,促进各组织、各群体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旅游中来。

猜你喜欢
四明山环境影响生态旅游
基于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研学旅行野外设计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我是快乐的小驴友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宁波市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现状、问题及导向研究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