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煤,此消彼长的就业机会

2015-12-08 21:46匡春凤
中华环境 2015年6期
关键词:总院煤炭行业科学研究

匡春凤

控煤,此消彼长的就业机会

匡春凤

近日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会对煤炭开采的安全生产水平、职工健康水平及生态环境保护起到正面效应,但也加剧了产能过剩,增大了社会就业压力,甚至影响到煤炭主产区的经济发展。

5月12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在京发布的《基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认为,煤炭企业应按照“科学产能”的要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同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2014年1月8日,山东邹平县希莱特光电科技公司刚上岗工人进行太阳能电池板清洁,准备外运。CFP/供图

煤炭行业发展困境

“基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承担完成。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吴立新介绍,根据中国煤炭消费形势预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和消费总量将会降低,但一段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发生变化。

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经济所所长张文山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在环境气候变化约束进一步增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煤炭需求和产量将会明显降低。

课题组研究结果显示,煤控情景下煤炭工业发展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正面效应包括提高科学产能比例,推动煤炭有序开发;提高集约化水平,减少冗余人员,促进煤炭行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安全健康保障程度加强;降低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增强国际竞争力。负面效应包括加剧产能过剩,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煤炭企业转型发展资金不足,影响煤炭主产区的经济发展。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有煤矿1.2万处,大于120万吨/年煤矿不到1000处,前5家产量不到30%;从业人员500多万人。80%以上煤炭生产企业亏损,缺乏新的增长点。

课题组定量分析显示,在煤控情景下,煤炭生产在2020年达到峰值40.23亿吨,至2050年降为28.19亿吨;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在2046年达到100%;煤炭行业就业人数由2015年的483.1万人减为2050年的92.9万人,减幅390.2万人;2050年当年死亡人数比基准情景减少159人;新发职业病比基准情景减少477人,职业病发病率从2015年的0.271%降为0.0555%。

研究结果显示,2015~2050年,在煤控情景下,对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职工健康水平、生态环境损害存在明显的正效应,对应货币化值为225.94亿元、1496.76亿元、28672.70亿元;煤控情景对煤炭行业的就业效应为负数,为-6778.04亿元。

发展“科学产能”

吴立新介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参与的中国工程院课题“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技术与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了科学产能的概念,建立了科学产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安全生产、高效生产、绿色生产三大类别。

煤控情景下,由于煤炭产能减少,科学产能比重相应提高。课题组测算显示,2015年科学产能比重由自然发展条件下的56.14%增加到政策强化条件时的71.43%;2020年科学产能比重可由自然发展条件下的73.08%增加到95.72%;2030年科学产能比重自然发展条件下即达到100%。

“符合科学产能的煤炭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压力将会明显减缓,同时又能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上述报告认为,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必须从源头控制煤炭的生产总量,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科学产能比例,化解过剩产能,应该结合当前形势,构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煤炭产能倒逼机制。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提出,重点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加快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煤矿;一律停止核准新建生产能力低于30万吨/年的煤矿;一律停止核准新建生产能力低于9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并且及时出台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机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课题组同时呼吁要加快《煤炭法》的修订进程,尤其是增加煤炭行业在环保、资源节约、公众身体健康和气候变化为改革目标;呼吁国家尽快出台扶持煤炭产业转移的政策规定;制定符合煤炭行业特点的税费政策;对煤炭科学开采和高效洁净利用等技术领域的给予支持政策。

NRDC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在发布会上表示,需要完善煤炭行业生产总量控制的相关配套机制的研究,建成完善的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打破地方政府的保护壁垒和煤炭企业的恶性竞争。杨富强认为,降低流通成本进行煤炭的自由交易,有利于煤炭消费和生产总量的国家宏观调控,实现煤炭行业从黑金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相关阅读

控煤为清洁能源行业增加就业机会

3月26日,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DRDC)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共同支持下,中国煤控项目在京发布研究报告《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就业影响》。报告指出,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不会造成社会总就业的显著下降,如果替代能源及相关产业逐步发展,社会就业总水平将有所提高。

在发布会上,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指出,履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将使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以及节能行业产生大量新增就业机会,其人数远多于传统煤炭开采业以及高耗煤行业的失业人数。

“水电、风电、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能带动新能源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和安装、维护等行业产生一系列新增就业。而节能技术研发和运用可以大大推动技术和服务层面的就业。此外,限制煤炭消费将给低碳发展带来巨大投资,给融资和金融服务也带来大量就业机会。”潘家华说。

煤控政策能够带动新能源、新技术、新行业的发展,也对劳动力的技术含量提出新要求,低端劳动力将就业困难。潘家华认为,应该对低端劳动力,包括因煤控政策而失业的工人,加强相关就业培训,以帮助其适应新的就业环境。

猜你喜欢
总院煤炭行业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全国煤炭行业迎新年摄影作品选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姚燕率团视察总院枣庄项目
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行长李大营一行访问总院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本刊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座谈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