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
——以某高校贫困生为例

2015-12-08 07:16杨玲玲
山东工会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案主贫困生障碍

杨玲玲

(南京审计学院澄园书院,江苏南京 211815)

【思政工作研究】

优势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
——以某高校贫困生为例

杨玲玲

(南京审计学院澄园书院,江苏南京 211815)

贫困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认知、情感和性格等方面的缺陷,较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本文选取了某高校贫困生为个案研究对象,在优势视角理论指导下,努力探讨解决贫困生人际交往问题的途径,力求帮助贫困生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恢复家庭良性互动、早日回归正常校园生活。

优势视角;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

一、优势视角理论的独特性

优势视角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和原理[1]。优势视角或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的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的发挥自身功能[2](余瑞萍,2009)。

传统的解决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方法主要关注问题本身,解决途径多数引用传统的思想说教和心理辅导,突出教育者的主导性作用,忽视了对他们自身潜能的挖掘。优势视角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贫困生所处的环境和现状,不是孤立地专注于问题,而是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的过程和经历中看到他们潜在的希望和转变的种子,引导他们通过发现自身的优势解决人际交往障碍问题,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二、贫困生人际交往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贫困对近半数贫困生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使其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3](张长伟,2005)。笔者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贫困生更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基于信息保密原因,以小A等代替姓名。通过分析这六位贫困生人际交往现状,发现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如表1)。

表1.案主个人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这六名案主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有学校、家庭、社会、自身等共性原因。

1.社会因素

(1)社会风气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社会攀比之风膨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导向偏移,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他们开始迷失自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2)政府资助力度薄弱。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要关注大学生健康成长,但是针对贫困生的帮扶政策仍然亟需完善。在教育部的强烈要求下,目前每一所重点院校都有相对完善的“助、勤、奖、贷、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但是仅仅依靠高校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尤其对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更如此。然而,社会的不公、生活的不平,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和自身综合能力的限制,使得他们更加自卑和无助,导致他们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3.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和盲点,往往养成他们在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上异于常人的特质。孩子的很多问题也间接反映了这一现象。他们只顾埋头苦学,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技能,缺少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机会,最后他们的人际交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2)家庭突发变故影响。有部分家庭贫困是由于家庭遭遇了突发的变故:家庭主要成员离世、丧失劳动能力、离异等,对于结构缺损的家庭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心理上备受煎熬,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造成他们完全封闭内心,不愿与他人交往,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自身因素

(1)不能正确地自我认知与评价。贫困生在自我认知和评价上都出现了偏差,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排斥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束缚自己的人际交往。他们害怕交往,却在内心深处渴求被重视和关注,形成内心自我矛盾和冲突,不能正确认知自我和评价自我。

家庭在教育和培养学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家庭的不良因素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笔者所带班级后进生的现状,笔者拟定了有针对性的家访计划,家访的目的是了解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以及后进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与家长一起努力改变后进生的现状等。

(2)个性和能力缺陷。贫困大学生有着比一般学生更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内心更敏感和脆弱,他们很容易产生紧张、忧虑、悲哀、冷漠、孤僻等消极情绪。完全的自我封闭严重影响他们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导致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

三、优势视角理论下对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对策研究

1.外部支持

(1)改变家庭看法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由于生理变化与心理社会性变化,可能会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关于人际问题的信念和期望出现差异,可能会引发父母与青少年之间更多的亲子冲突[4](雷雳、张雷,2003)。因此,应对家庭成员的不合理认知进行梳理和疏导,力争能够改善家庭关系中的不良交往方式,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平静。

(2)改善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对于贫困生成长至关重要。然而,病态的家庭结构不仅阻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加重了他们人际交往负担。想要重新建构这类外部支持因素,就要破除这些病态的家庭结构,重建有序、健康的家庭结构,让他们能够真正重新认识家的定位,回归家庭。

(3)完善学校功能

①构建多维的评价体系。学校应当避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所取得的荣誉作为好学生、差学生的评价标准,注重课本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这样的培养模式,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开始真正为了自己而学习,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保障学生学有所成。

②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学校除了应给予贫困生力所能及的资助外,应更加注重对这些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关注,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这些学生将自己闭塞化、问题化。对于那些性格内向、自我封闭甚至自卑的学生,要更多一分关心和爱。

2.内在优势、效能因素的挖掘

对案主内在优势和潜能的挖掘,应对这些案主的个人优势逐个进行,有针对地性进行分析和判断。结合艾利斯11种健康人格素质,从以下几个关键字来帮助案主们唤起他们这些内在的优势、潜能和积极的自我支持意识,激发自身的潜能,解决人际交往障碍,走出困境:

(1)对自己有兴趣(self interest)。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首先应对自己有兴趣,正确认知自我,对自己

真诚,能够关注自我感受。要努力挖掘这些贫困生身上的优势,激发他们对自己有兴趣、有信心,鼓励他们正视自我。笔者鼓励小D利用篮球的特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为班级争取荣誉,找回阳光的自己。由于他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再次赢得了老师、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小D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2)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定是懂得悦纳自我的人。应鼓励这些贫困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显而易见的长处和不可避免的短处。只有接受和肯定自我,才能更好地珍爱自己;只有尽可能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才能更好演绎自己的人生。以小C为例,当笔者肯定了她的优点时,她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小C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优势远大于她的缺陷,老师、同学们并没有因为她的长相而对她忽视和歧视,反而对她的热心、勤奋表示感动,她因此变得越来越有自信,更加坚定原来自己也是那么地被需要、被肯定,渐渐地小C开始慢慢地走出阴霾,脸上带着微笑,生活充满阳光。

(3)自我负责(self-direction)。一个成熟的个体,要能对自己负责,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为自己所选择的问题解决方法和由此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因此,要激发贫困生学会对自己的将来负责,让他们学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小B利用他的特长打开了和同学们的心门,他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活动,并代表班级赢得书院比赛,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因为对自己的重新定位和认识,他得到了更多同学的支持和帮助,走出了学习困境,也更加有自信处理好和家人、老师、同学们的关系。

(4)接纳“世事难料”的事实(acceptance of uncertainty)。教会他们学会对过去释怀,对未来充满信心,用坚强的心理和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瞬息万变的世间百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在几个案例当中,大多数的家庭都发生了变故,有的案主选择了沉默,有的案主选择了对抗。以小E为例,笔者引导她合理地面对内在压力,对过去早日释怀,给了她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她开始尝试着家人交流,她的勤劳、善良、朴实深深地打动了继母,她开始越来越多的融入家庭,也让自己慢慢走出了过去的痛苦和阴霾。

(5)对生活的投入(commitment)。鼓励他们投入到自己的学业、课外活动、亲人、朋友当中,走出成长困境。因为小F是其中唯一一个自己有主动意愿接触帮助的人,笔者只要能够激发她内心能够处理问题的能力,她一定可以无限发掘自己的潜质,尽快走出困境。小F性格温和,主动为家里分担,有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勤奋刻苦。她又重获了班级最高奖学金,这让她更加找回了自信,最后她用奖学金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个小卡片,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6)对别人有兴趣(interest in others)。在无条件自我接纳、对自己有兴趣的同时,鼓励贫困生门能够学习无条件接纳他人,两者合一才能帮助自己调整心态,人的生活离不开群体,希望被群体中的他人公平对待就也要公平对待他人,不希望被轻视排挤就要无条件接纳他人,学会去对别人有兴趣,学着去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通过对别人有兴趣,学习主动并友好地亲近同学、朋友并获得友情,这样才能成功地打破自己的“枷锁”,走出困境。

四、优势视角下解决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局限性

优势视角从全新的视角解决了人际交往障碍,帮助案主有效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有着突出价值,但也有其局限性,运用这一理论时需要注意。

(1)优势视角追求以人为本,却过于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优势视角理论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潜能和优势,相信人的能力和价值,却没有对案主的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仅靠人的主动性、潜能和优势来实现治疗过程,没有专业的技术和方法作为支撑,显得优势视角不太专业和可靠,也易让优势视角理论变成纸上谈兵。

(2)优势视角强调精神因素,却忽视了社会结构层面和物质层面的限制,重视激发案主的内在潜能和优势,却忽略了中观层面的社会歧视和宏观层面的城乡二元结构对贫困生的影响,这也是在研究过程中的不可控力和局限性。

[1][美]Saleebey,D.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余瑞萍.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方法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5.

[3]张长伟.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个案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5).

[4]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

(责任编辑:韩清恩)

(本文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Stud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arriers of Post-Secondary Students from an Advantageous Perspective

Yang Lingling

As a special group in college or university,poor students are prone to interpersonal barriers due to defects in psychological,cognitive,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 factors.This paper selects the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 as a case,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Strength Perspective to find ways to solve interpersonal problems,eliminate interpersonal barriers,restore positive family interaction and return to normal campus life.

Strength Perspective,poor students,interpersonal barriers

G641

A

2095—7416(2015)06—0041—03

2015-09-23

杨玲玲(1984-),女,江苏盐城人,南京审计学院澄园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案主贫困生障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跟踪导练(四)2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