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城上水云蒸

2015-12-08 15:35解黎晴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5年11期
关键词:采菱城址

解黎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万顷清波上衬托着朵朵粉红的莲花,采菱女的罗裙与荷叶同属碧绿的颜色,姑娘们的脸庞和鲜艳的芙蓉竞比芬芳,翩翩的采莲船没入莲湖深处,荡漾着一阵阵优美的歌声……融汇成一阕多么迷人的旋律和青春的颂歌!望着眼前洋溢着蓬勃活力和生活情趣的胜境,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于天宝七年的金秋过五溪之时,在桃源县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境内的沅水西岸黄楚、金鸡两村的毗邻之处,即景赋诗,优美的意境被“诗家天子” 描绘得多么迷人!

诗中吟咏的美景,其实是楚平王当年为讨嬴氏的欢心而不惜千金买笑,特地修建了这座别具一格的楚王城,又名采菱城。春秋时代,武陵处于洞庭湖滨,属云梦七泽之地。城池里一半是车水马龙,另一半是碧水红莲。这不仅是一座享乐和猎艳的行宫,还是楚平王强行抢夺已经许配给太子建的秦国公主为王后的一个隐衷——当年正值青春妙龄的嬴氏嫁给了比她父王还要大的老气横秋之翁,连进谏劝阻的忠臣伍奢伍尚父子也竟被诛灭九族!她每日里长吁短叹,心烦意乱!“弃疾以乱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几再亡国。”公子弃疾即楚平王,公元前528年登基,在位仅12年。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文末,抨击了楚灵王、楚平王父子昏庸腐朽,以为后世殷鉴之戒。也许,楚平王修筑此城,是为了让深居宫阙的嬴氏在每年春秋两季时移居此地,使其受到男女荡舟对歌以及采菱的快乐情景的感染和熏陶,以达到消遣烦愁的目的?

2000年后,我在稻禾青青的田园探访城池遗迹。足下的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30米,东西宽410米,总面积达34万平方米。在曾经长矛森列的壁垒上徘徊,一条1425米长、3~7米高、7~9米厚——似乎是残存的城墙基础的高台土丘横卧在20~30米宽的护城河边。我低下头来,渴望能搜寻到一孔小巧玲珑的蚁鼻钱或是古色古香的楚式鬲的残片,那将好比是把荆楚远古文明的一缕绝唱的余韵轻轻地握在手中——让人浮想出历史的沧桑面容上镌刻的几笔凝固的呼啸,仿佛看见楚平王站在岁月的云端挥舞长长的皮鞭,他正在令开山取石的民夫披星戴月,伐木搬运的苦役风雨兼程,烧砖制瓦的窑汉出入水火,构造雕镂的工匠呕心沥血……流云漫漫,荒草萋萋,这座浸透着百姓汗水、泪水和血水的城池,已成为湖南省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东周古城址,也为研究常德地区城址的沿革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考证实物,并于1983年10月10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期,该遗址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象征帝制王权的黄褐色黏土夯筑的古城墙日久崩溃,但在城址西边的墓葬区,先后又挖掘出春秋至西汉古墓一百余座。它仍然可以让人们追溯历经2000年风雨春秋剥蚀的古迹,仍然可以作为楚文化源远流长的又一考证的依据。城池中央疑为宫殿遗址的台地处也出土了大量的灰陶绳纹素面圆形流水套筒、瓦当和夹砂红陶、灰陶及泥质软陶残片……让人一片片地解读着风烟俱逝的印痕。

翻阅清同治年间所修的《直隶澧州志》和光绪十八年知县余良栋编修的《桃源县志·疆域志·沿革》,其中就载有 “古采菱城,楚平王筑”的文字。透过泛黄的书页,悠悠采菱城从历史的深处向我走来。当时日益强盛的楚国,在开疆拓域中,已越长江,涉洞庭,并向南扩展。大约在楚武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军由枝江、江陵一带渡江南下,经松滋、公安进入沅澧流域。雄师滚滚,旌旗猎猎,所到之处皆成楚土。楚平王五年(公元前523年)左右,以采菱城为基地,溯沅水而上,“舟师伐濮”,直指五溪。一身霸气的楚平王执戈武陵,饮马沅江,欲图千秋霸业。他在采菱城停驻下来,擦刀磨剑,以便鏖兵西进。可惜他的战马还未荡平夜郎,奸臣费无忌的谗言,几乎葬送了帝国的梦想。

采菱城,一个悠远的悬念。锈迹斑驳的金戈铁马,遗失在征尘飞扬的驿道上;曾一度荣耀天下的古城堡,默默回荡着江河日下的浩叹和遗恨……岁月倥偬,竟飘不出一丝霸王的威风!采菱城,一段潮朽的腐木。它不再是霸业的栖居之所,透过厚厚薄薄的历史残片,透视沉沉浮浮的文物场景,还可以想象远古的征战、江南的开发,乃至于桃源昔日的盛貌。采菱城,一句深长的隐喻,仿佛一个不动声色的旁观者。千秋废墟,尘世茫然,霸业的熊熊之火在霸业者的内心逐一熄灭,最终把自己也湮没在岁月荡涤的黄尘中;采菱城,一位至圣的先哲。它默默地抚慰着自身的痛苦,始终隐忍而且沉静。那些昙花一现的君王成为顽石,沉入三千里沅江的河底,却丝毫不会让激流产生行进的艰难……

夕阳照耀下的采菱城,炊烟冉冉拉开了深远的天幕……我的眼前幻化出采莲船上花枝招展的少女一曲《采菱曲》的余韵——

楚王城上水云蒸,白马湖边旧采菱。

两岸清歌摇画桨,凉天落日下渔罾。

猜你喜欢
采菱城址
处暑采菱忙
吉林省大安市老缪家屯城址调查简报
两城镇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
秋日采菱
采菱曲
采菱曲
中国与朝鲜境内的渤海国城址
云南巍山龙于图山城址
由即墨古城想到的 古代城址应如何向公众展示?
采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