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英雄的脚步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2015-12-14 08:01执行本刊采编中心
清风 2015年8期
关键词:崇德日军敌人

执行_ 本刊采编中心

追寻英雄的脚步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执行_ 本刊采编中心

1959年12月23日,唐铎(左四)向视察哈军工的周恩来总理(左三)介绍机载计算机的科研成果,左一为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左二为哈尔滨市委书记任仲夷,右一为石油部长余秋里,右二为黑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强晓初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我们采访、整理了部分中华儿女抗击法西斯的英勇事迹,他们在国内外战场上与以德日为首的法西斯邪恶势力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和平发展的环境。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追寻成千上万抗战英雄们血与火的脚步,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唐铎:与德空军血战的开国将军

2015年5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前夕,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习近平在文章中回顾了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并肩战斗的历史;讲述了毛岸英、唐铎、女记者胡济邦等中华民族热血儿女毅然投身抗击法西斯的感人故事。

其中,中国飞行员唐铎作为苏军空中射击团副团长,鹰击长空,在同德国法西斯军队的空战中屡建战功。唐铎是湖南益阳人,曾在苏联空军服役28个春秋,在苏联卫国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他驾驶战机与德国法西斯强盗鏖战100余次,先后被苏联政府授予列宁勋章、红星勋章、卫国战争勋章等7枚勋(奖)章,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中国雄鹰”。1955年,唐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回国后曾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党委委员、空军工程系党委书记、系主任,辽宁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辽宁省政协副主席,1983年11月23日因病逝世。

据报道,二战爆发后的1944年,入伍担任空军七十四团实习副团长、强击机部队中队长职务的唐铎,第一个作战任务是攻击敌人的野战机场。他带领4架强击机超低空出航,炸毁几十架敌机,一战成名。苏联红军转入反攻以后,唐铎升任飞行大队长,在支援地面部队向第聂伯河地区进军的作战中,又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这年冬天,唐铎在一次战斗中由于发动机故障,在山丘上迫降。飞机落在一棵大树上,唐铎被猛甩了一阵子,当即失去了知觉……苏醒过来后,遍体鳞伤的唐铎忍着伤痛往回走,走不动了就爬……

3天后,唐铎终于回到自己的机场。飞行团里的人都以为他牺牲了。团司令部的“作战日志”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大队长唐铎失踪。”全大队的战友们都认为他已经不在人间了,按照习俗把他的遗物全分光了,留作永久的纪念。唐铎奇迹般活着回来了,没过多久又飞上蓝天……

唐铎后来回忆这段岁月时感慨道:“那时飞机几乎都是带血作战的,因为每次作战回来,后面的空乘战斗人员有的受伤有的牺牲,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人们就把牺牲者抬下去,把飞机检修一下,换上另一个人,立即起飞参加战斗。有一次飞机返程时,我在跟机舱后部的射击手说话,说着说着,射击手就没声了。我还以为他睡着了,等飞机着陆后,才发现他已经牺牲了。”

1944年7月3日,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协同作战,解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战斗打响了。唐铎所在的强击机团接受了突击阻击己方主攻部队前进方向上的敌坦克集群,以保障地面部队顺利向前推进的任务。身为副团长的唐铎率领三个大队24架伊尔—10强击机,以大队纵队跟进的团编队队形,大机群超低空出航。到达明斯克城郊,唐铎看到敌人的坦克群正向己方前沿部队发起猛烈的反击。他立即指挥第2大队在城门以南,第3大队在城门以北,以马路为界,分区域正面展开,自选目标,狠狠地攻击敌坦克。

唐铎自己带领第1大队8架飞机冲向敌人的预备队,用单机跟进圆圈队形,对敌坦克群轮番进行突击。第一圈单机跟进俯冲轰炸,颗颗反坦克弹在敌坦克群中爆炸,数十辆坦克顿时变废铁。第二圈鱼贯进入打火箭,敌坦克车、汽车多辆爆炸开花,成一片火海。接着又多次进入,用机关枪“点射”,哪里有敌人,强击机就追到哪里。这次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消灭敌人数十辆坦克,仅唐铎自己就干掉10多辆,由于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该团荣获“苏联近卫军”荣誉称号。

刘洪章:侦查放哨抓汉奸

在江苏徐州,本刊记者见到年近90岁的徐州市检察院检查科原科长抗战老人刘洪章,谈吐文雅、性情温和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特殊的人生阅历使得刘洪章的身上具有常人没有的精神气质。作为一名有着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历史的沧桑使他对于“信仰”的理解尤为透彻;作为一名历经了抗日战争,曾与侵略者生死相搏的中华儿女,他的人生厚重了许多。

刘洪章的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居室,狭窄的屋内摆放着几张旧桌子,木板床上摊着一床军绿色床单。因为之前租的房子不租给他们了,所以刚刚搬了过来,房间里还能看得见几个临时装衣服、生活物件用的袋子,室内暗淡的光线让人感到压抑。刘老拿出了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60周年颁发的抗日纪念勋章,以及抗战离休干部座谈会时的照片。“有不少老同志都已经走了。”指着照片,老人的声音哽咽了。

如果说整个近代中国风雨飘摇,那么70多年前中国所面临的那场灾难更是这个国家历史的低谷。也正是那个时代,铸就了时人无可逃避的责任——抗战。

1942年,抗日战争正逢艰难时刻,刘洪章参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各根据地团结各界青年进行抗日的群众组织——青年救国会。

刘洪章告诉记者,当是救国会的装备很差,缺乏武器,平时需要的粮食和装备都靠自己解决,民兵的武器很差,就是打鸟的枪,刘洪章和其他民兵一样每人只配备两颗手榴弹。“用过鸟枪、扔过手榴弹、埋过地雷”,这是刘洪章对于那段特殊年代最为简洁的概括。

“他们烧了我的房子,抢劫我们村民,杀了我的亲人,我就得报仇。”刘洪章告诉本刊记者,除了当时学校教育要抗战救国外,“报仇”也是当时很多中国人最真实的想法。日军在占领区进行大扫荡的时候,“烧杀抢掠、强奸妇女、三光政策,那确实……”采访中,老人对于当年的情形不忍细说,讲述那个灾难频繁岁月时,他停顿了。

刘洪章所在的村子一百多户房屋被烧成火海,“当时整个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土墙以及用茅草铺成的房顶,一遇见火基本上都烧光了,”日本人拿着火把挨家挨户烧,等到日军走了后,刘洪章就和村民们参与灭火。因为有些房屋扑救及时,所以房子的木材可以二次使用,后来只要看见哪家的房屋木料有烧过的痕迹,往往就是被鬼子烧的。

曾经当过民兵班长的刘洪章回忆说,他们经常按照上级的指示,侦察、放哨、抓汉奸以配合正规军作战。他告诉记者,有的人是真汉奸,有的人则是为了掩护老百姓,装扮成汉奸与日军周旋。

为了掌握小股日军的基本情况,刘洪章时常自己带着干粮潜伏在公路两旁、高粱地里,有的时候爬在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下一个人来换。“当时蹲守的时间都是有规定的,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回来,上面接的是谁的班,下面交班的是谁都有记录的,回来后须将侦察掌握的情况向上级汇报。”

刘洪章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上面让蹲守的地方基本上都会有日军过往,日军的据点也并不是每个村都有,只是存在于镇上或者重要的道路处,他们只要在据点之间的道路边侦察就可以了,“日军徒步路过时排着队走,数一数几个纵队,再数数多少排,有多少人就可以算出来了。”打仗的时候,日军会有一车一车的装备经过,扫荡的时候,就会有日军指挥官带着小股部队鱼贯而过。

对于刘洪章而言,最危险的就是深入敌人据点。他回忆自己曾经乔装农民混进日军的据点,那是在他们村附近约7公里处的孙受镇(为当时莱西县政府所在地)东侧有座山,为了保护沿边公路的畅通,日军在山上设置了岗楼,因为日本人要抓人帮他们修碉堡,搬运粮食等,所以刘趁机混了进去,从而了解日军驻扎的据点有多少人,带了多少装备,驻地的防卫是怎么布置的,等等。对于混进碉堡这样的经历,刘洪章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一旦身份暴露,那就没命了,有的邻村的民兵被抓住了就再也没回来。

赵崇德:“夜老虎”奇袭阳明堡

赵崇德,河南商城余子店人,1914年4月出生,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他带的部队善于奔袭夜战,常取得以智克敌、以少胜多的战果,上级曾授予他们“以一胜百”的锦旗。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赵崇德担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三营营长,9月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夜袭阳明堡机场,在我抗战史上可谓威名赫赫!与之相比,我们追忆的这位英雄,倒显得名不见经传。然而,正是这位赵崇德,确是夜袭阳明堡时牺牲的我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

1937年10月19日,部队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拔掉这颗“钉子”。夜袭阳明堡机场的任务由赵崇德具体指挥。深夜,赵崇德率领部队渡过滹沱河,悄悄地抵近机场。赵营长沉着冷静,一边指挥爆炸飞机,一边指挥消灭敌人。爆破部队与守卫机群的日寇绕着飞机拼杀。在消灭了守卫机群的敌人后,各个爆破组敏捷地跃上了飞机,迅速地砸碎驾驶舱玻璃,准确地将一捆捆手榴弹扔进机舱里。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24架飞机全部被炸毁,机场地面设施全部被摧垮。三营顺利完成了预定的作战任务,赵崇德命令部队迅速回撤,向指定地点转移。就在他指挥部队后撤时,残敌仍不断射击。同志们再三劝说赵崇德先行撤离,他坚持不肯先走。就在这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

2010年才去世的孔庆德将军也是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的亲历者。1912年出生于山东曲阜,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夜袭阳明堡机场时任769团一营营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炮兵代司令员。1955年起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据孔老将军生前回忆,夜袭阳明堡机场时,他是769团一营营长,赵崇德是三营营长。他还记得赵崇德个头不高,但很结实,古铜色的皮肤油光发亮,一打起仗来就不要命。赵崇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说我无能可以,别说我怕死!”

白乙化: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

白乙化是辽宁省辽阳县石场峪村人,外号大胡子,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2月4日,在指挥密云马营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0岁。

夜袭阳明堡机场,在抗战史上可谓威名赫赫!与之相比,我们寻觅的这位英雄,倒显得名不见经传。然而,正是这位赵崇德,确是夜袭阳明堡时牺牲的我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也是唯一留下照片的烈士。

白乙化的威名到底有多大呢?丰滦密抗日根据地流传着一个故事:一天密云白马关据点的十几个日军由1个伪军带路外出抢东西,走进一条山沟,遇到一个挖野菜的小姑娘,小姑娘急中生智,高喊:“大胡子叔叔,救救我!”日伪军魂飞魄散,撒腿就跑,跑出几里地没敢回头,小姑娘因此躲过一劫。

白乙化的枪法被公认全团第一。他曾经在指挥平西娄儿峪战斗中,用步枪3枪击倒3个日军旗语兵,第4枪将日军小膏药旗击飞,使日军指挥中断。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用步枪击落了一架日军飞机。事情发生在1940年2月,万余日军发动了对平西根据地的十路围攻,十团奉命在青白口一带阻击敌人,日军派出飞机助战,给十团造成很大伤亡。

白乙化一面命令战士对空射击,一面从警卫员手中要过一支三八式步枪,单腿跪地,瞄准飞机连开数枪,子弹击中驾驶员,飞机摇摇晃晃撞在山上。战后白乙化找到飞机残骸,见机上的双筒连体重机枪没有摔坏,便让人卸下来,从中间锯开,分给一营、三营各1挺,从此十团第一次有了重机枪。

白乙化身高力大,投弹是他的另一绝活,还曾施展投弹绝技帮助攻克了大草坪据点。1940年6月,白乙化率十团一营深入伪满洲国的滦平、丰宁境内吸引敌人,北上捣毁五道营子据点,东进重创小白旗的敌人,再南下突袭司营子据点,又北上攻克虎石哈据点,然后销声匿迹了。当敌人还在原地找他们时,白乙化的部队又出现在百里外的丰宁县大草坪,向大草坪据点发起强攻。大草坪是敌人的重要据点,驻有伪满军1个营,装备精良。十团攻至中心炮楼几十米处,被敌人猛烈机枪火力压制。白乙化不顾危险来到前沿,要过3颗手榴弹奋力投出,其中两颗手榴弹就像长了眼睛,从炮楼枪眼飞了进去,爆炸声中,敌人的机枪哑巴了,战士们高喊着冲进炮楼。此战,全歼伪满军1个营。

曹世范:单手抗日英雄

曹世范,1924年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县曹家辛一贫苦农民之家,后在战斗中一只手被子弹击穿而残废。曹世范参军后,被编入鲁中一团青年队。他年龄虽小,但每次战斗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在大柏山战斗中,他跟着老战士反复几次冲锋,击毙了三个鬼子,缴获了三支步枪。经过首长同意,他扛上了自己夺来的枪,戴上缴获的钢盔,穿上缴获的皮鞋,非常高兴。这次战斗后,他被编入鲁中一团一营三连当战士。由于曹世范的顽强勇敢,1943年被分配到鲁中一团一营二连当副班长,并在这年的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的牺牲不但是八路军挺进军的损失,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损失。损失了一个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指挥员。损失了一个有着长期斗争历史的坚强的党的干部。损失了一个曾为民族独立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民族英雄。”

——在石城为白乙化烈士召开的追悼会上宣读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挺进军的告全军同志书

1944年夏天的一个夜里,曹世范带领战士张成利到昌乐县南部侦察。他俩刚回到屋内,东墙上已伸出十几条枪筒了,他俩被包围了。曹世范趁机向敌方一个当官的“当、当”开了两枪,敌人马上乱作一团。曹世范把屋门一关,和张成利迅速跳出后窗突围。他用一只手飞快地翻越一道道墙头。他俩来到北门,北沟里的敌人打来一阵排枪。再向东突,东坡的敌人也开始射击了。曹世范用牙啃开手榴弹盖,咬着弦,“嗖”的一声扔出去。借着手榴弹爆炸后的黑烟他俩跑开了。

一百七八十个伪军,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用了十几个钟头,没有抓到一只手的曹世范和挂了彩的张成利,却白白丢下了几具尸体。当敌人一无所获,架着伤号、拖着尸体撤退后,曹世范搀着张成利从容地向潍河南岸根据地走去。

1944年7月16日,鲁中军区首长设宴招待了曹世范,祝贺他单手战胜两个连伪军的胜利。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称他是“单手战斗英雄”。7月26日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罗舜初还联合发出慰问信,慰问曹世范,并号召全军向曹世范学习。8月,山东军区授予他“一等战斗英雄”称号。“二曹大闹蒙阴城”也是曹世范许许多多战斗故事中被人们广为传颂的一个。

1945年春,继解放沂水、营县、郯城、泗水后,我军决定解放蒙阴城。为了配合部队攻城,曹世范和曹洪洲两人奉命潜入城内,首先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在他们的策应下,在城内抓了“舌头”,详细地了解了敌人的情况,同时按预定的时间,炸毁了敌人的一个炮楼。这时,全军发起了猛烈的总攻,曹世范二话没说,又请求参加了爆破队。蒙阴城在一片呐喊冲杀声中,顺利地解放了。

1945年5月,在昌乐县杏山讨伐张天佐的战斗打响了。这时曹世范已升为副排长。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敌人纷纷溃退。曹世范眼看敌人要跑掉,便把自己的枪交给一班长,空手冲入溃退的敌群,夺下迫击炮一门。就在战斗临近胜利结束的时候,曹世范不幸负了重伤,虽经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于6月23日下午3时光荣牺牲。7月3日,鲁中军区政治部、司令部发出讣告,高度评价曹世范的英雄业绩。1965年5月,寿光县人民委员会将烈士遗骨迁葬寿光县革命烈士陵园,中共寿光县和县人委为烈士建立了纪念碑,碑上刻着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壮烈可嘉。”

(本专题部分文稿由本刊记者采写,其他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政协报》《湖南日报》等媒体公开报道及相关资料整理,特此鸣谢)

猜你喜欢
崇德日军敌人
捡玉米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崇德镇“蒲公英农民诗社”诗教工作纪实
法国大使馆旧址 为避免日军轰炸迁建于南山
敌人派(下)
在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拯救生命的“华小姐”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最后一个敌人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