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2015-12-17 12:24穆成华成登明
安全 2015年5期
关键词:危险源责任制排查

穆成华 成登明

1.中环循(北京)环境技术中心 2.北京达飞安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中小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穆成华1成登明2

1.中环循(北京)环境技术中心 2.北京达飞安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中小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需要抓住危险源排查和治理的安全管理的重点,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安全教育和培训、激励和约束等措施,以信息数字化系统加强安全档案管理,并兼顾其他安全管理措施,自觉履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指标;克服中小生产企业人员相对较少、资源贫乏的劣势,实现安全生产长期稳定。

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途径;中小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管理是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中小生产企业需要抓住危险源排查和治理环节,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事故,以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执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激励和约束等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档案信息管理,并兼顾其他措施,自觉履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积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1 中小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落实不到位

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中照搬照抄其他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适用性不强,未及时修订和完善;未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在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中未具体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含义规定不准确,划分职责不清;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未纳入安全生产奖惩考核体系,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应急救援预案不能全面覆盖关键危险源、重点监控的设备或部位,内容缺乏借助企业外部力量的规定,针对性不强、效果差。

企业缺乏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组织保障,安全生产标准化流于形式;对新入职员工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执行不严,教育和培训活动单调;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或特种作业证未及时复审;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不能定期发放质量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

危险物品储存容器、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场内机动车辆等未经检验;压力容器、起重设施等缺乏定期检测;消防器材、安全设施缺失或处于异常状态。

1.2 危险源排查和治理不到位

有些企业风险辨识不全面,对重点危害装置或部位识别不清晰,缺乏辨识危险源的能力,安全生产管理无重点;缺乏安全巡查制度;危险源排查制度执行不严,排查和治理不力;危险源排查程序缺乏适用性;对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分析研究、规划和整改,缺乏预防措施,危险源长期积累加剧;未确定造成危险源的本质原因;缺乏对整改情况的复查;对发生的事故调查不彻底。例如:生产线上某些压力、温度、液位等安全监控设施不足或者维护保养不力;防毒面罩、洗眼器、防化服、消防器材等应急救援器材数量不足或过期失效等;危险化学品储存区、生产区域火灾爆炸危险区报警器和防雷防静电设施未能定期检测。

1.3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不扎实

有些企业忽视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作用,教育和培训内容简单,效果差;教育培训时间不足,对于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宣传力度弱、深入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培训,员工对电气安全、机械操作、工艺过程、安全操作规程等知识缺乏,操作行为不安全。

安全教育和培训原始记录残缺,未能全面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特种人员无证作业。安全教育内容脱离实际,达不到学以致用。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策划不力,缺乏有效培训和演练;演练项目简单,演练频率低,对于事故发生可能性大的应急救援预案未足够重视,未及时对应急救援预案更新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物资配备不足。

1.4 安全管理资料管理不善

中小企业往往忽视安全生产管理资料的管理,无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于安全管理资料缺乏信息数字化系统的管理,重要资料没有建档或丢失严重,不能满足相关监察、事故调查和原因分析的需要。

安全检查记录不全,或与现场不符;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不完整;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不全;甚至有些小型企业,缺少安全操作程序;安全管理档案收集和存储方式不当。

2 中小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需要采取的有效途径

针对中小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安全生产,中小生产企业需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重点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制定和执行危险源排查和治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激励和约束制度,统筹兼顾其他的安全管理措施,有的放矢,果断实施,持续提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2.1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通过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层层有专人负责,事事有人管,有利于事故调查和分析处理,发现从管理到实际操作各方面的问题和责任,搞好整改,吸取教训,避免事故重复发生。

企业主要负责人需要具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决心和意愿,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首先需要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其次需要对各级各岗位人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通过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部门、各岗位需要制定安全生产计划,严格执行危险源排查和治理制度,开展各种综合、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检查结果和责任制挂钩,对检查出来的危险源进行整改和确认,并建立检查台帐。

企业需要建立企业安全主管部门负责、职工参与的综合安全监督监察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制定安全生产监察计划,依照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履行安全监督监察职责,对各部门、岗位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研究、进行整改,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

2.2 加强危险源排查和治理程序

危险源排查和治理程序是对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发现危险源,分析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预防、控制或消除这些危险源,确定责任人进行整改;由于安全生产管理是对危险源的管理,因此危险源排查和治理体现了“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的精髓。

危险源排查和治理程序包括5个步骤,分别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危险源消除和控制效果评价。这5个步骤需要按照管理体系的PDCA模式运行,使危险源排查和治理程序不断在PDCA循环运行中逐步完善、持续改进;通过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管控,不断发现危险源并及时解决,切断危险源到事故的因果链,切实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危险源排查和治理程序需要对排查出的危险源记录建档,如实记录整改治理情况,及时掌握重大危险源数量、等级变化及运行控制,利用信息数字化管控方式,始终动态监控所有危险源始的状态。企业应充分利用岗前培训、班会、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手段,及时通报危险源整改结果,广为宣传,切实落实危险源排查和治理工作,增强全体员工做好危险源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齐抓共管。

危险源的辨识和查找活动需要融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安全管理,不仅辨识和查找生产工艺、设备中的危险源,而且需要辨识不安全行为并纠正。

2.3 持之以恒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学习

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员工有权利和义务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效果关键在于企业。贯彻落实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危险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人为失误,杜绝不安全行为。

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可以使从业人员具备从事本职工作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认识和掌握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生规律,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危险源,并自觉加以控制和预防,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保证行为安全。

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并长期持续、严格执行;需要确保培训工作所需人员、资金和设施;明确培训内容,提高针对性、实效性;确保培训时间,创新培训手段和形式,确保培训质量。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开展与各部门深层次的沟通;以安全生产为目的,鼓励全体成员坦诚、开放、尽情讨论安全事项,采纳合理化建议。

重点教育、培训和学习危险源辨识和排查能力,开展危险源排查和治理知识、经验的交流和讨论,相关人员明确各自作业场所、岗位的危险源、安全要求、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完善各自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把“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4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并实施

为了维护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和巩固安全生产意识,需要建立适宜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并与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有机结合,促进安全生产。因为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制度彰显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奖励有利于激发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员工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心;适当的惩罚能够警示和减少安全生产违章现象。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制度有利于员工从被动安全转化为主动自我安全,企业需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安全激励和约束奖惩制度,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以奖励和教育为主、以罚为辅、赏罚分明。

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制度需要与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密切结合,对完成安全生产目标者进行奖励,对未达标者进行惩罚。

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方式可以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全员覆盖;对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需主要从声誉、职位级别等方面去进行激励;对一线员工需要从个人前途、家庭幸福、物质奖励等方面去制定奖惩规定。

2.5 加强安全档案和信息数字化管理

安全管理档案记录着企业安全生产发展史,是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累积和传承的载体,避免由于人员变动影响安全生产,具有珍贵价值;安全管理档案反映着安全生产状况和安全管理效果,有利于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通过安全管理文档传递,能够覆盖更多人员,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实现安全生产管理互动的延续性和广泛性,大幅降低安全管理成本。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重视安全生产档案的管理工作;安排专人对安全管理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并及时把纸质档案通过扫描、OCR(字符识别)转换为电子文档,实现数字化处理功能和安全信息存储功能。

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控制,克服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的困难,需要选用合适的安全管理软件系统(或建立企业内部安全信息平台)。通过安全管理软件系统,采用信息数字化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和信息反馈工作;建立危险源登记,及时掌握危险源数量与等级变化,定期跟踪、完善,促进职责落实,有效监控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时管理对于特种设备、场内机动车辆定期检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奖惩记录和绩效评定记录等。

2.6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安全管理就是对危险源的管理,切实执行危险源排查和治理程序能够根本预防、消除和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危险源排查和治理程序,循环往复、持续提高,不断发现问题,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而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搞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激励、约束和安全档案管理均是对危险源排查和治理过程的促进和保障;这几个安全管理要素均属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的核心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促进,综合提高,打牢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和多个系统,在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核心要素的前提下,也需要兼顾其他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核心要素需要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科技创新和安全投入等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3 结束语

中小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需要抓住危险源排查和治理的安全管理重点,突出预防,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事故;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安全教育和培训、激励和约束等措施,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调动各方安全生产积极性,以信息数字化系统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管理,并兼顾企业其他安全管理措施,自觉履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主动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指标。

以上措施以实现本质安全为目的,均属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要素,强调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要求企业主动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符合安全生产本质要求,能够有效提高中小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危险源责任制排查
司法责任制下同案同判的价值延展与方法重塑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美国煤矿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如何排查并改错
企业基层组织排查化解矛盾的方法及效果
门诊护理服务中首问责任制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