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某医学院741名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现状及应对教育研究

2015-12-17 12:02刘喜文康丰娟
护理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及格率灾难医学院校

程 颖,刘喜文,康丰娟,周 荣

(第四军医大学 护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研究生园地·论著】

西安某医学院741名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现状及应对教育研究

程 颖,刘喜文,康丰娟,周 荣

(第四军医大学 护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对其进行灾难相关知识教育的意义及实施方法,为医学院校开展灾难应对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灾难应对方式问卷,对西安医学院741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灾难应对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总分及格率为50.5%。测试总分及格率在性别、灾难经历、父母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学校灾难教育、家庭灾难教育、家庭月收入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级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二、大三学生总分及格率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结论我国目前医学院校灾难教育内容方面尚不够完善;医学院校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医学院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选修课、网络、讲座、电视节目、模拟演练等)普及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医学院校;大学生;灾难应对;教育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灾难事件(如地震、洪水、疫情、交通事故、工业污染、恐怖袭击中可能使用的核、化、生武器等)越来越频繁,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国已成为继日本、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受灾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1]。面对猝不及防的灾害事件人类往往无能为力,然而,在第一时间对灾害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自救、互救,却能够将伤亡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国家减灾委员也提出要加强各类灾难事件的防治及教育的要求[2]。此时,国际上对灾难事件的应对研究与实践日渐深入,并且对医学生灾难医学教育和救援能力培养也进行了很多实践探索[3-5]。医学生的灾难培训优先进行,有利于带动全社会灾难应对、急救、互救职能的培训体系的建立[6-7]。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相继开设高等院校的灾难救援课程,为灾难应对提供了人力保障[8],但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系统的灾难应对及防灾减灾的相关课程[9-10]。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医疗技术的后备军,是我国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一旦发生灾难事件或遇到危重患者时,即可成为积极施救的参与者。医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医学相关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对其进行灾难应对知识的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学校是一个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广泛的灾难知识教育及防灾技能培训。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市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灾难知识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灾害应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现况及需求,为医学院校改进灾难应对课程设置提供有效依据,进而达到提高医学生自救、互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分别在西安医学院护理专业与临床专业等比例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的原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60份,回收有效问卷741份,有效回收率为97.5%。

1.2 研究方法 借鉴已成形的吉林大学护理学院李文涛教授编制的 《城市社区居民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调查问卷》,信效度较好,包括3个维度,共30个条目。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咨询专家后,对该问卷进行改编,经过预试验,剔除了有关酸雨、海啸、台风、放射性物质泄露等问题的条目,增加了溺水者救助、灭火器使用、利器损伤的救助等内容,最终使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KR-20)为 0.78。 KR-20 是 Cronbach’s α 系数的一个特例,适用于以“0,1”计分的量表[11],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年级、父母文化程度、灾难经历及灾难教育情况等),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测试题(自然灾难、人为灾难及现场救护3个维度,共27个条目),态度意愿(4 个问题)。

1.3 质量控制 笔者于2014年4—6月,在西安医学院进行问卷调查。现场调查时,对被试者讲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征得其同意。问卷均由大学生本人独立、匿名填写,时间控制在15~20 min,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为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录入数据前,检查调查问卷填写的正确性及完整性,并将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对于填写潦草或缺失值占数据记录总量10.0%以上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利用双人核查录入数据,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逻辑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741名医学生中,男生191名(25.8%);女生 550 名(74.2%);年龄 17~25(21.2±1.5)岁;其中大一学生190名(25.6%),大二学生187名(25.2%),大三学生 182 名(24.6%),大四学生 182 名(24.6%);来自城镇 257 名(34.7%),来自农村 484 名(65.3%);其中经历过灾难499名(67.3%),在灾难类型中,经历地震人数最多,其次是传染病、水灾、火灾及交通事故。

2.2 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测试结果

2.2.1 测试总成绩 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客观测试题共计27个条目,其中自然灾难测试8个条目,人为灾难测试8个条目,现场救护测试11个条目,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不得分。测试题满分27分,及格的标准为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所有题目的60.0%,转换为成绩即总分≥17分,自然灾难测试分数≥5分,人为灾难测试分数≥5分,现场救护测试分数≥7分。本次调查中总分≥17分人数为374名,即及格率为50.5%。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741名医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测试总成绩(n=741)

表2 741名医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测试27个条目成绩(n=741)

2.2.2 测试总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本研究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医学生灾难应对知识及格率在性别、灾难经历、户籍所在地、学校灾难教育、家庭灾难教育、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不同年级医学生中灾难应对知识及格率存在差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的医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客观测试及格率情况(名,%)

2.3 学习现状及需求

2.3.1 学习现状 对于现有的灾难应对知识主要来源,被试者中78.4%认为来自平时观看相关的电影电视或新闻报道,56.7%认为来自网络,51.3%认为来自临床医学课程学习,47.5%认为来自灾难知识宣传手册,34.1%认为来自广播,有30.8%认为来自灾难相关书籍的自学,27.1%认为来自周围人讲解。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展灾难医学系统教学,医学生对灾难应对知识掌握有限。所以,在医学生对学校现有灾难相关课程满意度调查中发现,有46.5%表示不满意,45.2%表示基本满意,只有8.3%表示非常满意。

2.3.2 学习需求 本次调查中,551名医学生表示自己对灾难医学知识非常感兴趣或者感兴趣。在调查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灾难应对知识课程时,87.5%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只有12.5%认为没必要。对于学习途径,56.5%希望通过电视节目,52.9%希望通过模拟演练,48.6%希望通过选修课,40.2%希望通过网络,36.6%希望通过讲座,还有22.5%、23.3%、20.5%分别希望通过广播、书籍、宣传册等方式学习。

3 讨论

3.1 医学院校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及技能亟待提高在客观测试题3个维度的得分中,自然灾难应对方式回答正确的及格率最高为64.0%,人为灾难应对能力最差为49.0%。在27个单独条目中,有11个条目回答正确率达到60.0%以上,及格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难场所;脊柱损伤伤员的搬运方法;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地震发生时在室内的自救方法;抢救心跳呼吸骤停者的方法;地震发生时被埋压在废墟下的自救方法;心脏停止的判断方法;大爆炸发生时的自救方法;优先抢救的灾难类型;预防冻伤的措施;自然灾难与所对应的前兆现象。对于该结果,可能原因是:近几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国家相关部门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大力宣传遇到地震如何自救、他救,努力使地震对人的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截止目前,我国已有68个大中城市建成和正在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2]。火灾、大爆炸属于较为常见的人为灾难,电视、新闻媒体等也常有此类事件的报道,经常听到此类伤害该如何躲避和保护自己的信息,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这部分的知识就增加了。冻伤和自然灾难所对应的现象属于自然灾难范畴,该维度被试者的得分率最高,可能与学校相关课程教育有关,学校一直以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其中有关自然灾难应对的知识也较多。脊柱损伤、心脏骤停判断及救助、现场救助优先顺序等内容属于医学范畴,所以,医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回答正确率高。然而,关于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42.5%回答正确,食物中毒的处理方法38.6%回答正确,四肢创伤包扎的最长时间只有36.2%回答正确,该结果令人堪忧。本研究以上结果显示:医学生普遍没有接受系统的、有组织的专门灾难应对知识教育,这与秦坤伟[13]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所以,对医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规范化的灾难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迫在眉睫。

3.2 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灾难应对知识教育是提高我国灾难自救、互救水平的有效途径 医学院校大学生是国民中高素质群体,其学习、领悟与接受灾难知识的能力均较高,具有积极向上、好学、可塑性强的特征,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人,一旦发生突发灾难或遇到危重病人时,即可成为积极施救的参与者[14]。所以,要提高我国整体的灾难救助水平应该从医学生开始。本研究结果中,87.5%医学生认为医学院有必要开设灾难应对课程,表现出对灾难知识学习的强烈兴趣,所以,对医学生进行自救与互救意识培养,面对自然灾难、人为灾难时的应对方式及现场救助能力的训练就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医学生经过正确、合理、有效地学习灾难应对知识后,不仅可以使自己躲避风险,还可以救助他人,发挥灾难现场“第一目击者”的角色,在急救医务人员未到达之前对患者进行救助,将灾难事件影响降到最低。所以,对医学生进行灾难应对知识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灾难医学发展、提高我国整体灾难救助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3 医学院校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对策

3.3.1 重视医学生学习兴趣,多种形式普及灾难医学知识 本研究结果表明:医学生愿意接受灾难知识学习的途径依次为电视节目、模拟演练、选修课、网络、讲座等等。在高等院校里,大学新生刚入学时都会有军事训练,目前国内的军事训练侧重于训练学生的纪律、体能等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枯燥,意义性不大。所以,医学院校可丰富学生的军训生活,适当的延长军训时间,以灾难应对知识教育为主,体能训练为辅的模式对大学生进行灾难知识的普及。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讲解、播放灾难应对知识的视频及现实的模拟演练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达到军训的目的,也增长了灾难知识。另外,利用大学生的体育课也可以进行灾难知识教育,还可以在学校里开设灾难知识应对选修课程,请这方面擅长的专家为学生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关注度。

3.3.2 加强灾难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保障灾难教育人力资源供给 教师对灾难的应对态度和方式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其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只有具备了优秀的理论和技能知识,才能不断引导大学生增强灾难意识,提高灾难生理、心理承受力。医学院校的教师均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与灾难知识相关有外科学、内科学、急危重症学、传染病学、预防医学等学科,但是,尚没有专门从事灾难教育的教师。有文献报道[15],我国目前高校本科专业中与防灾有直接相关的专业比较局限,只有公安技术类的消防工程、防火工程、灭火技术等专业,在博士、硕士研究生中也只有土木工程中的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故目前能够全职承担起大学生灾难教育的人员极为缺乏。所以,医学院应加强对灾难医学相关领域的教师进行规范化培训,组织教师进行灾难知识、逃生技巧、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还可以外请专家进行灾难知识的授课,比如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消防官兵等等,每个部门各自擅长的方向都不一样,如果可以结合各方优势,对大学生授课的质量也会大大提升。

3.3.3 开展针对性的灾难知识教育,构建合理的灾难应对课程 本研究结果中,灾难应对测试题总分及格率在性别、灾难经历、学校灾难教育、家庭灾难教育及家庭月收入等因素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大二、大三学生的应对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可能原因是,大一学生刚入学,一切环境都还在适应中,开始接触的都是基础类课程,为后期的医学知识做铺垫。大四学生在经历3年多的学习后,即将要走向工作岗位,可能他们更侧重于实践的重要性,对之前学习的知识有些遗忘。所以,这2个年级的得分率较低。对于大二和大三学生,此时学校在课程设置里面有关于讲述部分灾难事件的应对、处理及救助方法,所以得分率较高。医学院应该针对医学生在不同年级间差别,设计合理的灾难教育课程。在大一就开始对医学生进行灾难知识教育,大二、大三重点强化,大四进行系统的回顾,从而达到实施灾难教育的目的。

[1]王一镗,刘忠民.灾难医学[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2]李 昱.高校开设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的设想[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1):109-110.

[3]Coieo R,Kachur E,lima V,et a1.Guidelines for Preclerkship Bioterrorism Curricula:Association of Medical School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Chairs[J].Acad Med,2004,79(4):366-375.

[4]Parrish A R,Oliver S,Jenkins D,et al.A Short Medical School Course on Responding to Bioterrorism and Other Disasters[J].Acad Med,2005,80(9):820-823.

[5]Scott L A,Carson D S,Greenwell I B.Disaster 101:A Novel Approach to Disaster Medicine Training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J].J Emerg Med,2010,39(2):220-226.

[6]赵小玉,林 琳.护理专业加强灾害护理教育的思考[J].护理学报,2009,16(8B):7-8.

[7]张 琳,李亚洁.灾难护理学教育现状及其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探讨[J].护理学报,2011,18(6B):8-11.

[8]Couig M P,Martinelli A,Lavin R P.The National Response Plan: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Lead for Emergency Support Function#8[J].Disaster Manag Response,2005,3(2):34-40.

[9]苏 筠,伍国凤,朱 莉,等.首都大学生的自然灾害认知调查与减灾教育建议[J].灾害学,2007,22(3):100-104.

[10]周彩华,孙 丽,高建国,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灾害救护知识技能现状与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2):229-230.

[11]邹 敏.上海市护士姑息护理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2007.

[12]董振国,王汝堂.全国68个大中城市已建成和在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EB/OL].(2007-11-14)[2014-10-25].http://www.gov.cn/jrzg/2007-11/14/content_805766.htm.

[13]秦坤伟,杨立刚,高 强,等.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现状及需求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4):48-49.

[14]周彩华,孙 丽,高建国,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灾害救护知识技能现状与需求[J].中国卫生学校,2012,33(2):229-230.

[15]董佳琦.大学生灾难应对教育机制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Status Quo of Disaster Respons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CHENG Ying,LIU Xi-wen,KANG Feng-juan,ZHOU Rong
(School of Nursing,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disaster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isaster response knowledge and skill education.MethodsA self-designed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nd disaster response questionnaire were applied to survey 741 medical students.ResultsMedical students lacked knowledge of disaster response and the pass rate in disaster response knowledge and skills test was 50.5%.The total score and the pass rate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experience of disaster,parents’educational background,permanent residence,disaster education in school and family,family income(P>0.05).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disaster response knowledge and skills(P<0.05)and the total score and pass rate of sophomores and junio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freshmen and seniors.ConclusionThere is a long distance to improve medical students’disaster response knowledge and skills.Various kinds of disaster response education such as elective disaster response course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s.

medical university;college students;disaster response;education

G420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7.001

2014-11-01

国际合作课题(2011KW-35);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JM4061)

程 颖(1986-),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护师。

刘喜文(1962-),女,陕西西安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方玉桂]

猜你喜欢
及格率灾难医学院校
雷击灾难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要想单词记得牢,动力来帮忙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对部分高校规定基础学科及格率的看法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