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做、做中学”的电子工艺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12-17 15:35于大海郝俊红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做中学培养方案培养模式

于大海 郝俊红

摘要:通过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探索电子技术工艺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育人途径,总结育人经验,为进一步培养国际化技能型人才提供实践依据。电子技术工艺基础。

关键词:做中学;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工艺基础》属于电类课程,也是一门基础课程,虽然是基础但是具有很广泛的实用性。现在的职教学生基本都是普通高中失败的学子,在基础知识与学习韧劲上比较欠缺,如果单纯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来学习,一堂课堂下来,能够听进去的内容仅仅只有几分钟。就当前的人才需求与学校培养来看,社会上大量需要的是能有动手能力的学生,而学校则多按部就班教育学生。这当中存在的矛盾,就是要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的转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坚决贯彻:做中学、学中做。

一、“学中做、做中学”的培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现代企业究竟需要何种人才,这个问题在企业界来说是有着相关的重要性的。21世纪是是个人才济济、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型、技能型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经济发展急切需要的,羊毛出在羊身上,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学”,做中学,学中做”这三段话怎么来理解,就是通过实践来观察和思考,自己动手以求得新的知识。

中职类学校学生生源流失严重,而且学校自身修养也不够。因为这些学生普遍性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的自觉性差,对学习也完全提不起来兴趣,而且他们对自己几乎没有优越感,也没有自豪感,但是却有着深深的自卑感,导致老师教学很辛苦,对于有的学生根本无从下手。为此,针对《电子技术工艺基础》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只要抓住职教学生们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做学教”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试用于整个课堂乃至企业的培训机构,利用实训装备来动手操作,以做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体会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最主要的是做是学的中心;老师在做中教,做同样也是教的中心,两者相结合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去研究这个问题,由问题的提出引向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老师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中介媒体,但这个只是提供了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如今时代在不断的变化,我们面对的这些学生同样都是接受新时代理念和教育的,他们的结构层次也是变化的,所以我们必须更加注重通过每一个教师用“做与学”相结合来丰富去完善我们对他们的教育,做好人才的培养。让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更好的调动自己的情绪和积极性,让老师和同学们真正能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二、基于学中做、做中学电子技术工艺基础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在我国,电子技术工艺优秀技能人才的培养一直没有较好的好办法。有很多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与一些企业要求的往往相差还很远,企业方面还要花费人力、物理和相当长的时间对其进行第二次培训后才可能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因此,电子技术工艺优秀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是我们探讨的热点。

(一)注重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在我国,教材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在电子技术工艺基础这门专业上,书本后面附带的实验,都能够很好的对书本理论知识进行阐释。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怎樣让实验丰富多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打个比方,针对学生实际的情况,最好是选取的一些声音光照从听觉上有震撼的从视觉上来说有强烈冲击感的实验,当实验获得成功时,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也随之提升,老师跟他们分析这是为什么的时候,他们会静下心来听;而当他们实验失败,做不成功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自己多思考或者跟同学们相互请教,当学生通过自己多次努力终于做成的时候,趁热打铁讲一下理论,他们应该就能从中理解,掌握知识点。就算他的实验都没有成功,但看到别人成功时,也能够虚心向别人请教,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就算失败,学生们也学了知识,让学生们从被迫学习的状态到自主有了动力,想学的冲动。从此学习不再是问题,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被带动起来了。

(二)在传统教学中引进现代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都是先从二极管、三的培养方式极管的结构开始讲起,然后再讨论部工作过程,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肯定会听的索然无味,学习效率降低。碰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用“做学”,自己组织一个实验演示来给学生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去学习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是怎么产生,促进学生的兴趣,从而可以学习课本上的知识。首先先不要去深究实验里面深层次的工作原理,这些可以在后面的学习中慢慢讲解。讲解单向导电的同时可以附带的把其它各类二极管等等加进去,让学生们自己琢磨各类是什么。学生们主动在动手中领悟,通过实验反馈自己的观点,很快对二极管得了解就能更加的透彻了。同样,类似三极管的理解也是很有难度的,老师也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体会通过改变电压明白三极管的工作条件、放大,NPN和PNP的区别。而这些是书本附带的实验,这些实验只可以解决一部分。怎样达到一个好的课堂效果,没有那种课本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的实验才会是学生们受欢迎的实验,才算是一个成功的实验、成功的教学。我们发现,上课前不讲理论,不分析电路,直接拿出一套实验电路来,直接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组装,动手之前只要讲解一些基本的组装事项,有的学生一下子就组装成功了,虽然也有的人一直都没有成功,但是这个时候时没有成功的同学自己自然要找问题了,让成功了的诱导他去想,思考电路怎么改进,怎样工作才会更好,更有趣。这使得老师讲课有精神,学生听得也用心,这很好的诠释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好处。

(三)注重学生实训,实现“做学教”一体化

“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环境的要求是将教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充分联系实际,通过情景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并在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首先,可将上课地点设在实训室,为学生设计创造对教学有力的环境。充分利用实训室的资源,各种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电路,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相关知识或者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其次,我们还需要提供实际的物流条件,来更加体现电子技术对生活的实际应用性。我们可以给学生配备直流稳压电源、变音警笛电路、台灯调光电路、震荡电路等散件电路,以及声光控、单放机、亚超声、收音机等套件。第三,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项目为载体,提出明确的实训目标,为学生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己操作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探索,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化。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

(四)注重课程改革建设,创新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能力

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即学生必须要有扎实的学习底子;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相关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准企业员工的基本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具有学会发展自己、有计划规划能力的才能。其次,为了使实践教学的层次性更强,要重新规划教学过程。制定一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践教学体系并行、并重的教学体系。每个项目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由易到难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单元中分为若干个课题,在每个课题中都加入了几个实际操作的电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项目推进法”等,在给学生设计电路,焊接过程中课题用问题提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边辅导,以提升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性和学生的自信心。第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加积极的思考,并在每个课题结束时提出问题,作为新课题的开始。通过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新发现“与“新发展”。而“启发式”教学方式,则能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于学生上,让学生自己制定相关的目标,老師也要制定科学的科学目标、计划。

结束语

通过“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教师教学水平不仅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也更加具有热情,对专业理论的理解也更加深厚。通过实习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可带来显著的成效,毕业生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学中做、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所培育出来的学生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教学空间也因此得到扩展。随着时代的潮流和科技的进步,“做中学,学中做”模式将会得到越来越完善,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利霞.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工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探索[J].中国校园导刊:教育版,2011,(3):111-111.

[2]邹强.做中学,学中做——突破《电子技术工艺基础》教学樊笼[J].现代企业教育,2010,(14):35-36.

[3]王静.浅谈“做学教”在电子技术工艺基础课应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15-15.

[4]朱星彬.“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人才培养模式之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31-33.

猜你喜欢
做中学培养方案培养模式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基于“做中学”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