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赏观性”和“透水性”的聊城运河植物景观研究

2015-12-18 09:38翟付顺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5期
关键词:花灌木机动车道透水性

徐 宏,翟付顺

(1.临清市园林管理处,山东聊城 252600;2.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兼具“赏观性”和“透水性”的聊城运河植物景观研究

徐 宏1,翟付顺2*

(1.临清市园林管理处,山东聊城 252600;2.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聊城是京杭运河流经的14个城市之一,京杭运河从城区中部蜿蜒穿过,为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笔者以该段运河为标本,通过对现状植物景观分析和植物种类的调查,总结得出运河聊城区段的植物配置的经验和不足。由此带来对滨河植物景观问题的思考,借由这些问题引入“赏观性”和“透水性”概念,并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对滨河植物景观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为相关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赏观性;透水性;运河;滨河植物景观

京杭运河聊城区段经过整治后的滨水绿带成为了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水系和生态廊道之一,为附近居民提供了舒适的滨水开放空间。经过整治后的运河聊城城区段的典型断面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①河道宽度约为30 m,两侧绿地宽度各约为25 m,两侧各有一条宽度为7 m的机动车道将滨河绿地与外围的城市用地界开。②运河常水位与机动车道高程之间有3 m左右的高差。③运河聊城城区段的景观整治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其中的植物景观经过十几年的生长和几次提升改造,形成了显著的特点,也呈现出明显的不足。笔者分析了聊城运河的现状植物景观,指出其中的缺点与不足,由此引发了对运河植物景观的思考。

1 现状植物景观分析

1.1 经验与特点

现状的运河两岸,林木蓊郁,植物品种丰富,生长势良好,为附近居民提供了舒适的滨水休闲空间。概括起来,有以下经验和特点。

1.1.1 植物品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配置方式因地制宜。聊城地处华北平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578.4 mm,聊城城区土壤偏碱,pH值在8左右[1]。运河两岸的绿地中选用的都是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品种。根据统计,落叶乔木中,骨干树种为垂柳、国槐、白蜡、栾树。花灌木中,骨干树种为碧桃、丁香、紫叶李、海棠、紫薇、石榴、月季。常绿植物中,骨干树种为大叶女贞、雪松、大叶黄杨、铺地柏。地被植物中,骨干树种为鸢尾、萱草、景天。这些植物品种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因此长势良好,病虫害少,形成效果快,后期管理简便。在配置方式上,耐水湿的植物多用在水边和较低洼处,不耐水湿的植物多种植在排水良好地带和坡地上,下木选用的是半耐阴的植物品种[2]。这种以适生的乡土植物为主、简便实用的配置方式在滨水绿地中值得借鉴。

1.1.2 植物品种丰富,开花植物较多,四季色彩缤纷。根据统计,运河聊城城区段滨河绿地共有植物品种85种,其中色叶植物20种,春夏秋三季开花的植物数量占到了总数的60%。常绿植物约占总数的23%,既保证了冬季一定的绿量,同时,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枝干共同构成了具有明显华北地域特征的冬季景观。

1.2 缺点与不足

通过现场调查与深入分析,运河两岸的滨水绿地植物景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1.2.1 复合式为主的植物配置方式阻隔了观赏视线。滨水绿地的景观营造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在主要观赏区域(观赏点、观赏线)能够尽可能地观赏到水景,以充分利用难得的水景观要素,满足使用者观水、近水、亲水的需要。运河两岸的绿地处于运河河道和外围的机动车道之间,机动车道是主要的观赏区域之一。现状绿地中植物配置的主体方式是乔灌草结合的复合式种植,从视线上分析,上层乔木的树冠、中层花灌木以及下层的地被植物构成了上中下全方位立体的视线屏障,使得行走在外围道路上的人基本看不到绿地内侧的河道景观,视线被阻隔带来了空间上的割裂。从观景和景观的角度,由于内外缺乏视线上的联系而没有了空间的相互渗透。

1.2.2 小尺度、组团式的植物组合配置方式在外围观赏线上显得变化过多,缺乏统一性。运河滨河绿带的断面形式决定了其有两条主要景观观赏线。一条是沿着河畔和绿地内的游览路展开的步行观赏线,另一条是沿着外围机动车道展开的快速通过的观赏线。不同的观赏方式对景观的变化尺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步行观赏要求步移景异,随着缓慢前行,景观富于变化。而车行观赏速度是步行观赏速度的10倍以上,快速通过的观赏方式要求具有同一特点的景观的尺度更大,才能在视觉上形成符合其速度要求的变化规律。如果在外围观赏线上仍然按照步行游览需要的尺度进行植物配置,必然带来视觉上的凌乱。

运河绿地中的植物配置方式,内外两侧基本都是组团式配置,以一两种骨干植物为中心,外围辅以其他三五种植物,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搭配有序的植物组团。每个组团的尺度大概在5~10 m,组团和组团之间基本是沿着游览线展开的串联式组合方式。这种小尺度、组团式的植物配置方式在内侧的步行游览线两侧是合适的,带来了较好的游赏体验。但在外围的机动车道上向内侧的绿地观看,这种植物景观的尺度太小,变化太过频繁,景观统一性不足。

2 问题带来的思考

运河聊城城区段在植物景观营造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许多城市滨水景观营造都会因为自身存在的各种条件限制,对植物景观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厘清滨水绿地对于植物景观的核心需求,以及不同的景观断面、不同的观赏方式对于植物景观的特殊需求,对于下一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2.1 如何有效利用水景观

喜欢亲水近水是人的本性。水景观作为园林景观的四要素之一,对游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千姿百态的水景观往往是园林景观中最引人入胜,最受游人喜爱的景观[3]。我国的北方地区普遍干旱少雨,水系不发达。水源充足、水质清澈的水景观更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在滨水绿带的景观营造中,如何充分利用水景观,将水景观较好地展示出来,让使用者看得见水、近得了水、接触到水,是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运河聊城城区段在河畔布置了连续的滨水步道,解决了步行游览中的看水、亲水、近水的问题。两侧外围的机动车道也是主要的观赏线之一,最好能够使在外围车道上行走的人也能充分看到中间的水景观。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妥善解决两个主要限制性因素。一是机动车道和河道之间隔着宽约25 m的绿化带,绿化带内以植物景观为主,要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保留看水的视线通廊。二是运河常水位与机动车道之间有3 m左右的高差,水景观基本位于中部的凹槽中,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植物配置尽量消除这一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

2.2 如何解决内外两侧不同的景观尺度要求

如前所述,绿化带内侧的游览是步行游览,观赏线是一条缓慢通过的休闲观赏线。绿化带外侧的观赏线是基于快速通过的车行观赏线,两者的观赏速度不同,观赏方式各异。内侧的观赏线要求景观丰富、尺度宜人,外侧的观赏线要求景观简洁连续,尺度符合快速浏览的需要。现状采用的小尺度、组团式植物配置方式对于内侧观赏线是合适的,但不能有效响应外侧观赏线的要求。如何兼顾两者需要,创造独特的植物配置形式,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4]。

3 兼具“赏观性”与“透水性”的解决途径研究

3.1 概念辨析

针对运河聊城城区段遇到的问题,经过深入分析,提出了两个概念作为支撑解决方案的核心理念。

3.1.1 “赏观性”。“赏观性“的主要含义是将“赏”和“观”作为两种不同的观赏方式加以区分和对待。“赏”指的是仔细观看,以慢节奏的近距离观赏为主的赏景形式。“观”指的是走马观花式的概览,以快速的远距离观赏为主的赏景形式。“赏观性”指的就是在进行植物景观的营造时,既要考虑慢节奏近距离“赏”的需要,也要考虑快速远距离“观”的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以取得最佳效果。

3.1.2 “透水性”。一般意义上的透水性指的是水在某种材料的孔隙中渗透流动的性能[5]。该研究的“透水性”则具有专有的含义,指的是在进行植物景观营造中,通过恰当的植物配置方式,强化观赏点和水景观之间的视线通透性,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水景观的透视率。

3.2 林带、花境、“绿毯”的解决之道3.2.1

基本思路的梳理。根据“赏观性”和“透水性”两大概念指导,运河聊城城区段的植物配置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综合的措施,形成针对性的配置模式。

在“赏”和“观”的处理上,河道两侧重点形成“赏”景的模式,植物配置宜坚持采用小尺度的组团式,使在河畔步行休闲游览的游人体验到步移景异的丰富空间效果,可以近距离观赏植物的个体美[6]。绿化带靠近机动车道一侧,宜采用“观”景的模式,植物配置应强调统一中求变化,加大植物景观变化的尺度,使人在滨河绿带外侧快速通过时能有一个连续的、简洁大方的视觉印象[7]。

为了突出“透水性”,根据运河聊城城区段的特点,要综合解决好由外侧车道向河道看的视线通透性和常水位与车行道较大高差两大限制性因素。一是在植物配置时强化乔木和地被上下两个层次的配置,弱化以花灌木为主的中间层次的配置,使得自机动车道地面高程向上1~2 m区间,自机动车道向河道的视线大部分是通透的。二是将花灌木主要配置在河道外侧的斜坡上,斜坡低处可以多配置较高的花灌木,高处多配置较低矮的花灌木,这样既可以满足近距离“赏”景对花灌木的需求,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花灌木对远距离游赏视线的阻隔[8]。

3.2.2 以林带、花境、“绿毯”为主要措施的解决途径。林带是指在绿化带靠近机动车道一侧,多用高大的乔木,以群植的形式为主形成连续的上层植物空间[9]。由于乔木分枝点较高,树冠高度一般在2 m以上,树冠以下只有乔木的树干,不会对车行道上的视线形成阻隔,可以使得行进在机动车道上的人绝大多数时间内可以看到内侧的河道水景观。单一品种形成的纯林或一两个品种形成的混交林带状长距离展现在车行道一侧,给人以大气简约的视觉体验。

花境指的是将花灌木主要配置在河畔的坡地上,丛植,以不遮挡外围视线为原则[10]。长势较高的花灌木配置在较低处,低矮的花灌木可以配置在较高处。由于河道两侧是以步行游览方式为主,配置形式丰富、植物品种多样的花灌木丛,可以为游人提供丰富多彩的以花景观为主的景观。

“绿毯”是指以宿根花卉和较低矮的常绿植物为主要材料,大片种植形成的下木景观[11]。为了增加“透水性”,绿化带的外围上层植物配置以乔木为主,较少花灌木,景观易于单调,加上聊城地处华北平原,乔木以落叶树为主,冬季景观萧条。因此针对性地提出“绿毯”的方式,与林带相结合,即以低矮的常绿植物,如铺地柏、扶芳藤、小龙柏、红叶石楠等为材料,大片密植形成如厚厚地毯的下层植物景观。以上层“林带”和下层“绿毯”界定空间,形成既统一,又较为丰富的植物景观,中间层次留出足够的视线通廊。

4 结语

城市中的滨水绿带常以机动车道环绕和界定。这种形式决定了在内外两条主要观赏线上存在“赏”和“观”两种主要观景模式。我国北方越是缺水的城市,人们越偏爱水景观,对于水景观的充分展示和利用是城市滨水绿带的景观营造中需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运河聊城城区段滨河绿地的植物景观营造所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其针对性地提出的兼具“赏观性”和“透水性”的植物配置模式也因此具有较为普遍的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林带、花境、“绿毯”措施加以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

[1] 孙培良,徐法彬,杨士恩,等.聊城土壤水分年际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9(S2):193-195.

[2] 李文静,贾璐,王承健.滨河植物景观配置模式研究[J].北方园艺,2013(7):90-93.

[3] 黄静.城市水景观体系规划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4] 郭雪芬.尺度在绿地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5] 于杨.透水性铺装在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25-226.

[6] 王晓,王聪.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现代园艺,2014(9):120-122.

[7] 王欣.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8] 李丽.扬州市滨水植物景观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9] 刘利香,张茂源.生态景观林带营造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3(9):65-68.

[10] 吴越.北方花境植物材料选择与配置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

[11] 申玉林.南阳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城区上游段植物景观设计[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3.

Study on the Plant Landscape of the Liaocheng Canal with both “Tour View” and “Water Permeability”

XU Hong1, ZHAI Fu-shun2*

(1. Gardens Management Office of Linqing, Liaocheng, Shandong 252600; 2. School of Agriculture,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59)

Liaocheng is one of the 14 cities through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meandering through the city of central, left a rich historical heritage for the city. In this paper, take this section of canal for the specime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lant landscape and species, experience and deficiency of plant configuration of Liaocheng section canal was summarized. As a result, this produces the problems of riparian plant landscape, through these issues into the concept of “tour view” and “water perme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waterfront plant landscape,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on of waterfront plant landscape.

Tour view; Water permeability; Canal; Waterfront plant landscape

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31805)。

徐宏(1975- ),女,山东临清人,工程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通讯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2015-11-18

S 73;TV 985

A

0517-6611(2015)35-248-02

猜你喜欢
花灌木机动车道透水性
CONTENTS
花灌木在铁岭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凯里市花灌木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
花灌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问题探析
彩叶花灌木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与发展
非机动车道宽度及路边停车的探讨
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研究
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性能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