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12-18 13:52张建伟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学区域理论

张建伟

(安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区域创新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建伟

(安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本文首先对区域创新理论的一些概念:创新网络理论、创新环境理论、知识溢出、干中学、用中学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概念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地理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区域创新理论;地理教学;教学应用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及全球化深入推进,创新日益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及竞争力的源泉,区域发展的区域不均衡,也更多的表现为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性。自熊彼特1912年提出创新的概念后,有关创新的研究便蓬勃发展。先后兴起了区域创新环境理论、创新网络理论、全球——地方联结理论等,对了解区域竞争力的内在规律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理论的应用研究也不断拓展,目前区域创新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理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1]、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分析框架[2]、区域创新理论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3]等方面,但是尚未发现有研究将区域创新理论运用到经济地理教学当中。区域创新理论的许多概念,比如知识溢出、干中学、用中学、创新环境等概念,经常见到运用到企业中,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当然,可以运用到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网络理论

区域创新网络从被提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Freeman以及Cooke分别提出了创新网络的认识,Freeman认为信息技术的出现引起了技术方式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又引起了创新网络的产生,创新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方式是创新主体适应系统性创新的最佳表现[4]。Cooke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从演化经济学中衍生出的,他指出为了活跃一定范围内的企业间互动进而促进系统创新,企业通过与政府、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进行创新合作,并经历长期频繁的合作而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最后形成区域创新网络[5]。区域创新网络,是通过各个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在时间与空间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能促进彼此进一步发展的网络。

2.1 全球创新网络

技术相对滞后的地区为了提高技术能力,通常采用引进外资的方法,从最初的引进国外的资本到吸引国外的研发机构到本国入驻,最后本国的企业到国外投资,设立研发机构,与国外建立各种联系,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这种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外学者Lynn和Lou(2004)在其对FDI的研究中通过案例研究指出:FDI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所产生的作用远超过其作为一种资本的作用[6]。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全球创新网络理论,也就是采用国外的一些先进理论、方法等等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国外与地理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可以通过杂志、视频等以一种直接便捷的方式介绍给学生,使其更加明白科学是不断发展进步,是需要不断努力来突破并进一步发展的;教师借鉴国外教学的一些模式,与实际教学环境相结合,进行适当的改变,进而转换成一种有效合理的适合现代学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可以适应,得到更好的教育。

同时在教材的选择上,也可适当选择国外大学类似专业教材作为辅助参考书,比如,讲授《城市地理学》这门课时,可以选择许学强等编写的《城市地理学》作为教材,选择商务印书馆出版当代地理科学译丛大学教材系列的格林和皮克编写的《城市地理学》作为教学参考书。讲授经济地理学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商务印书馆的《当代经济地理学导论》和《经济地理学读本》。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

2.2 地方创新网络

区域内部的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基于信任或者生产等方面的联系所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内部的行为主体都可获得各种有价值的技术信息,提高创新能力,称为地方创新网络。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地方创新网络相关理论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老师和学生可构成学习网络。通过学习网络,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获得其在今后发展中所应具备的理论基础,其二者间的联系是紧密不可分割的;当然这一网络的建设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断交流,在此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向教师表述自己的想法,可以促使教师逐渐熟识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其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并据此合理调整个人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这便会产生双边效益,即:既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可以建立网络联系的,如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可以及时获得新的知识,更可以巩固与提升个人的认知,与此同时适当了解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以此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调整,整理出一套适合个人的优质学习套餐,对于今后的学习计划也是无可厚非。另外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也可以使彼此间相互学习优质教学经验,而且学术上的交流更能促使新思想的产生,促进教学的长足发展。因此,可以说地理教学中的网络建设,是在教师、学生以及各种教学辅助材料的交互作用下逐渐生成的,它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其目的是为了使教师与学生在这种新型的网络中共同获益。现在许多高校在培养研究生时,每周都有例会,主要是大家讲述一下自己一周的学习状况,就自己的所学所思进行阐述,大家互相交流,促进深入了解学习知识。另外,由于都属于一个学习小组,同学之间平时也有很多交流,这样有效促进了学习的效果。目前在本科地理教学中,也可考虑借鉴这一方法,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兴趣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3 区域创新环境

环境是孕育创新的必要要素,决定区域是否具有较强创新性的重要要素包括环境下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技术条件(知识、智力、科学技术、良好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人口、高素质劳动力、原有社会经济基础、信息条件)等等。而创新主体利用有利的环境进行创新也促使了地区创新环境的生成。在国外对创新环境的研究中,伯拉曼提和马吉奥尼将产业的创新活动与空间进行有机的联系,认为环境能够使主体进行有效创新同时并能与其他创新机构保持彼此间的协调[7]。国内学者通过多角度不同层面的研究,将创新环境视为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1]。创新环境是一种能够提供给主体所需要的各种优势条件,在这种条件的推动下,主体能够不断进行创新,进而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出一种更加适宜的大环境。

区域创新环境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采纳其所包括的几个层次:基础层次网络、文化层次网络、组织层次网络、信息层次网络[8]。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换个角度充分利用区域创新环境的四层次进行教学,不论是对于教学过程还是教学效果都有着促进作用。如:在基础层次方面,可有效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例如电脑、手机等网络设备,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源,来不断扩充学生的基础知识贮备,并进而扩大学生的视野范围,为其在后续的实践教育中做充足的准备。同时还可购置相关的图书资料,为学生互动交流提供一个场所。在组织层次网络方面,应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促进学生的互动的效果。比如,对于每周交流学习的内容、流程、注意事项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还可制定一些奖惩措施激励学生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在文化层次网络,由于环境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创造良好的教学认知环境,这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能够合理调度学生,使师生间有融洽的学习互动氛围,更加有效的向学生传输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逐渐培养起正确的学习观与思维方式。在信息层次网络,随着知识爆炸型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信息、新知识犹如井喷式不断出现,学生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上的一成不变的内容,更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去满足其求知的欲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入新的适应性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除了课堂上的讲述,也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课外实践主题,让学生走出室内、走向社会这一大环境,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到新的知识。

4 知识溢出

知识溢出是不同主体之间进行直接或间接地互动和交流并发生无意识传播的过程[9]。知识溢出是内生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近年研究的热点。而人才流动、产学研合作、区域间贸易与投资通常被认为是是知识溢出发生的三个途径[10]。而知识溢出类型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11]。显性知识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换言之,显性知识就是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以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容易被人们学习。而隐性知识是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也可以说隐性知识是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

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学习中要分别注意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的特点。由于显性学习具有计划性强、目的明确、产生意识与有付出的特点;而相对应的,隐性知识有自觉性、不具体性、理解性以及抗干扰性等特点[12]。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知识溢出理论,则是要求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兼顾。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述、板演等途径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被严谨规划,并且有着相当明确的目标,而学生想要有效的获取信息并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绩效,则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虽然这种知识的传播是言传身教,也就是显性知识的传播,但是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学生通过课本所获取的知识同样是显性知识传播的一种途径。另外,对于隐性知识的传播不仅需要学生个人的领悟与理解能力,更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减少其在获取知识的路径中走弯路,更加便捷高效的获取所需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的一些适于自身的做题规律与技巧则通常是属于隐性知识。因此,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使用教学技巧,在不约束学生探知天性的同时向学生传输必要的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传播通常是相伴相随的。

5 干中学,用中学

干中学效应由Arrow提出,指在生产与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技术外溢。在知识方面主要是指,有些知识积累不是有意努力的结果,而是传统经济活动的副产品,这种知识积累被称为干中学[13]。用中学是一个还没有准确定义的概念,有学者指出用中学是以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发展为目标,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手段的一种知识学习理念和学习活动方式[14]。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干中学与用中学往往被使用最为频繁。干中学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积累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以及书本上的固定知识外,还应该包括在课下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自己自觉获取的内容,这要求学生应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主动学习新的知识。用中学包括:首先,教师要以一种独特并有效的方式向学生阐述知识学习的目的,即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培养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记忆、考试以及获得学位,要时刻注意将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其次,学与用彼此间并没有实际存在先后或者是轻重关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先学后用或者是先用后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这要求学生在认知与学习的过程中,将用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扩充了新的知识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再次,用中学强调的是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来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例如通过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以此激发学习的兴趣并确定学习的方向,而在现实的运用中也可以进一步验证知识的真伪。最后,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应该转变到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通过实际操作,分析问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综上,干中学与用中学除了需要老师的指导外,更需要的是学生个人通过现在的新媒体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并且积极主动的将学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将其付诸于实践,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6 结语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区域创新相关的理论,对于教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总的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借助各种媒介,从国内外不断汲取新的思想与知识,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必要的;(2)组建学习小组,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交流会让教学更加顺畅,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3)创建良好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培养;(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学与用相结合,可以使学的内容更有价值。区域创新理论在不断发展,因此将区域创新理论逐渐运用到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摸索与实践。

[1]赵国党.创新环境对区域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2,28(6):19-23.

[2]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理论分析框架研究[J].经济学家,2001(3):106-111.

[3]易先忠,张亚斌,刘智勇.自主创新、国外模仿与后方国知识产权保护[J].世界经济,2007(3):31-40.

[4]汪少华.汪佳蕾.浙江产业集群高级化演进与区域创新网络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6)∶244-1248.

[5]汪良兵.区域创新网络结构与协同演化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6]徐亚静,王华.开放条件下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创新[J].国际贸易问题,2011(2):136-146.

[7]BRAMANTIA,MAGGIONIMA.The dynamics of innova-tive regions:The GREMI approach[M].Ashgate Pub-lishing Ltd.,1997.31.

[8]贾亚男.关于区域创新环境的理论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1):5-8.

[9]Cani ls,M.C.J. and Verspagen,B.,,“Barriers to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Regional Convergence in an Evolutionary Model”[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11(3),2001.307—329.

[10]盛垒.西方空间知识溢出研究进展探析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10):2-9.

[11]Polanyi M. Personal Knowledge[M]. London: Routledge, 1958.

[12]郭秀艳.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关系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185-192.

[13]Arrow K J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ng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29(6):155—173.

[14]张琼.“用中学”:指向实践能力发展的一种知识学习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5):56-61.

[责任编辑:D]

A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heory to Geography Teaching

ZHANG Jian-wei

(School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455000,China)

This paper from five aspects of region innov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theory application in geography teaching, mainly includes :theory of innovation networks, creative milieus,knowledge spillover,learning by doing,learning by using. First of all, the concepts of theory are analyzed.And it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concept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informative inspirations for geography teaching.

region innovation theory;geography teaching;application of teaching

2015-07-19

张建伟(1984-),男,河南周口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城市和区域创新研究。

G652

A

1671-5330(2015)05-0146-04

猜你喜欢
中学区域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分割区域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区域发展篇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