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帮忙类电视栏目发展初探

2015-12-18 14:42冯会清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电视栏目民生新闻舆论监督

冯会清

(安阳广播电视台,河南 安阳 455000)



民生帮忙类电视栏目发展初探

冯会清

(安阳广播电视台,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通过对民生帮忙类电视栏目存在的角色越位、题材雷同、报道肤浅等诸多现象的分析,提出通过打造品牌形象,把好制作关,可以实现弥补缺陷、解决问题之目的。

[关键词]电视栏目;民生新闻;舆论监督

帮忙类电视栏目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凭借媒体自身力量,为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体现出媒体的人文关怀,具有鲜明的特色,深受观众欢迎。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这类栏目如何创新和发展也成为媒体从业者和电视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1民生帮忙类电视栏目的兴起原因

目前,在各地电视台火爆的民生新闻中,帮忙类节目是主要形式之一。这类节目大多集中在城市台或省台民生频道,实际上是各城市台在与央视和各大卫视台的收视竞争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本土特色鲜明的新闻形式。知名帮忙类栏目有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帮助直通车》、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小莉帮忙》等。笔者所在的河南安阳电视台先后设立了类似栏目“小佳帮大家”,后改名《一帮到底》。顾名思义,帮忙类栏目均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为特点,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亲民性,一经推出就被百姓寄予厚望,并在当地形成强大的影响力。概而言之,帮忙类节目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政策要求

新时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坚持关注民生、以人为本,帮忙类节目可以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帮忙互助风气,全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这是各级党和政府所期望的,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倡导方向。

1.2 媒体职责

媒体的职责是要站在客观和公正的立场上,引导和帮助受众认清事实真相、明辨是非,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氛围。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是协调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和谐。“帮忙”栏目与一般民生新闻相比,更亲民和更具人文关怀。在行使舆论监督职责时,不仅关注新闻事件的社会共性,更关心事件的最终结果。帮忙类栏目要求记者在矛盾的两者中进行有效沟通、解决问题,这正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

1.3 群众维权客观需要

转型期社会,往往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出现,如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帮忙类栏目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平台。在现实生活中,群众碰到的一些麻烦纠纷,通过常规的渠道往往难以快速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当事人采取过激方式,则大大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民生帮忙栏目有针对性地缓解了这一问题,群众借助媒体的力量为自己排忧解难,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1.4 媒体自身生存发展需要

诸多社会矛盾的出现给电视媒体“介入式”报道提供了大量素材。帮忙栏目定位受众群体广阔,无论是高薪阶层还是劳苦大众,无论是翩翩少年还是耄耋老人,只要是碰到民生急事、难事、烦心事,都可以向媒体寻求帮助。这些难事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往往如电视剧般具备意外和冲突的元素,对受众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帮忙类电视栏目对这些事情的报道,对提升电视媒体自身的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往往也有重要意义。以笔者所在的安阳电视台《一帮到底》栏目的播出情况来看,寻求栏目帮忙的受众群体非常广阔,有小区居民求助解决房屋质量的,有农民工求助讨薪的,有顾客投诉食品质量的,有行人求助解决交通秩序的,有家长求助孩子上学难的,有群众寻求帮助寻找失物的,寻亲的。栏目的地域特色显明,也满足了地方群众关心身边人、身边事的收视需求。常常是头一天节目里播出了某件事,第二天在公交车上就可以听到群众对此事件的议论。2011年,安阳台《一帮到底》栏目记者辛秀梅作为“临时妈妈”,带当地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遗弃儿童赴美国治疗,记者在帮忙的同时,拍摄记录全部帮忙过程,为此制作的节目播出后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该记者也因此被评为当地年度《感动》十大人物。

2帮忙类电视栏目的缺陷

2.1 角色越位

在一些涉及政府部门的帮忙事件中,有的记者往往会有意无意超越自身的角色定位,由事件的记录者和沟通者变成了当事人甚至执法者。这种越位角色在公众心目中不断强化,使一些普通百姓把记者误当成执法人员,把媒体误当成政府机构。

2.2 题材雷同

由于帮忙类栏目报道面界限比较广,所以不管大事小事群众都爱打电话求助,这样就越容易导致琐碎事情的重复报道,这样的帮忙事件虽然亲民,也符合新闻“三贴近”要求,但栏目停留在表象上,没有典型意义。比如,刚报道了某居民小区垃圾成堆,隔了几天,又报道另一小区垃圾堆积无人管,内容大同小异。

2.3 报道肤浅

有些帮忙类栏目,热衷于报道本身的热闹,采访不深入,对事件分析不到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有些记者满足于把自己定位成“和事佬”,看重表面,而没有真正下工夫去挖掘引发问题的根源,不去关心类似问题存在的共性原因,这样做出的栏目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

2.4 忽视隐私权保护

有的记者片面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往往把“原生态”的事件展现在观众面前。诸如谁包了“二奶”、老婆和同性恋人私奔、亲兄妹之间为了财产分割问题而大打出手等等“八卦”题材, 都可能作为某些帮忙节目所谓的“好”新闻被搬上荧屏。显然, 此类栏目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难免会引发当事人的不满。

3解决帮忙类栏目缺陷的策略

3.1 打造品牌形象

主持人和记者是电视栏目的品牌和最重要元素。帮忙类栏目的主持人和出镜记者与其他类型栏目相比,其作用更为突出。所以,在工作实践中,应尽可能多地让主持人和出镜记者等核心人物参与到栏目的采访过程中,并且经常性推出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让主持人和记者走进百姓中间,提高其熟识度和知名度。通过展现栏目核心人物的个人魅力,进一步提升栏目的核心品牌和栏目的社会影响力。以主持人命名的帮忙类栏目通常能迅速抓住观众,对树立栏目品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2 制作环节把好关

能否通过栏目给观众( 而不仅仅是当事人) 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是衡量帮忙栏目成败的重要标准。这其中,代表性的选题是关键, 它直接影响着栏目质量的优劣。采编人员在选择题材时应特别注意那些影响广泛、可行性强的事例, 如果帮不上忙尽量少涉足, 以免出力不讨好,帮不上忙或帮倒忙。

保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对百姓提出的帮忙要求, 采编人员应理性分析, 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滥用手中的“监督”权, 制造公众对政府、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 不能为了栏目的“热闹”和收视效果制造甚至挑唆当事双方发生冲突, 或者未经当事人同意, 暴露对方的隐私, 侵犯他人的权利。

增加栏目信息量。以安阳电视台《一帮到底》栏目为例,针对帮忙栏目内容单一的问题,该栏目在原来“帮忙现场”板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民生快线”和“生活小妙招”板块。同时,以飞播字幕形式滚动播出之前节目的后续结果和招领启事等一些事情不大、群众又有需要的求助信息,大大丰富了节目的信息量。

帮忙要落到实处。帮忙类栏目要尽力做到事事有结果、事事有效果。在介入采访前,记者要了解相关政策和程序,到现场后要迅速掌握当事人情况,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争取快速解决。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要为帮忙对象着想,急他们之所急,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持续关注事态的发展直至得到最终解决。如果事情解决的速度过快或者难以到现场采访,应通过口播叠加画面的形式告诉观众。这不仅放大了帮扶过程,还让观众获得了正确的信息、满意的结果。这要求记者和主持人的工作态度积极,感情真诚,行动扎实,不能做表面文章,更不能作秀。

4帮忙记者需注意的问题

一要正确引导舆论。“帮忙”类栏目虽然是服务类栏目,但也同样有舆论导向的功能。记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可高高在上、咄咄逼人。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如实报道,诚信帮忙。在遇到涉及政策、法规的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尺度,帮忙而不添乱。面对采访现场的不可控因素和突发情况,记者应首先稳定当事人情绪,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百姓反映的问题有时会有所偏颇,栏目组要注意“兼听则明”,全面了解,不偏不倚,不能激化矛盾,更不能制造新的矛盾。

二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帮忙记者要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求助者提出寻求帮助,内容五花八门,涉及到各个行业领域。帮忙记者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对于求助人提出的问题压根不懂,面对群众求助可能会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所以广大记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政策法规水平,不断充实自己,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三要增强新闻敏感意识。帮忙节目的制片人、责任编辑和一线记者要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意识,并且要及时捕捉百姓关注和诉求问题的规律,提高服务的预见性。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对于群众没有反映到的问题,如果记者们发现了,也要主动去帮助解决,因此,记者要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意识,主动去发现新闻,发现群众生活中的困难,为群众提供帮助。比如,记者路过某个小区,发现污水横流,要主动联系相关部门解决,不要等群众反映了才去帮忙解决。对于栏目中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要总结规律,使帮忙工作有提前,以保证栏目能给群众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2012年上半年,群众反映银行代售保险问题比较突出,安阳电视台《一帮到底》栏目记者及时了解银监会、保监会的最新相关规定,同时采访法律专家,为此类事件准确定性,集中对此类事件进行多角度系列报道,既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维护合法权益,同时将个别金融机构顶风“作案”、违规操作的事实曝光,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引起了金融管理部门的重视,及时对此类经营行为叫停,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5结束语

民生帮忙类栏目作为电视栏目的后起之秀,不仅反映中国最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有效形式。在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前提下,认真研究民生栏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媒体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媒体要在认清民生帮忙栏目优势的同时,努力发现和改进存在的不足,不断改革创新,提升栏目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使栏目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

[责任编辑:D]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5)02-0144-03

[作者简介]冯会清,安阳广播电视台记者,主要从事电视新闻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2-03

猜你喜欢
电视栏目民生新闻舆论监督
《走进三农》电视栏目宣传广告
《走进三农》电视栏目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网络反腐——舆论监督的利器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难点”也是“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