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执业能力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5-12-18 14:42张晓兵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实践教学

张晓兵

(安阳师范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安阳,455000)



基于执业能力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张晓兵

(安阳师范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安阳,455000)

[摘要]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足且与工程师执业能力不匹配的人才培养现状,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探索,构建以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的“全过程、三层次、六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并从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保证措施,对新建本科院校把握政策导向,做好战略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工程师执业资格;工程管理;实践教学

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从教育模式、教育机制到人才培养模式,均以就业为导向[1]。而审视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与对应岗位群的执业能力以及未来执业素质要求不匹配,学生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因此,针对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认证的特点,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制定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新建本科院校把握政策导向,做好战略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中存在盲目追求普通本科教育的发展目标,过多借鉴教学研究型大学和办学历史悠久院校的培养模式,没有体现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也没有充分发挥依托地方或行业的办学优势。在确定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时,都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基本思路,都满足四个平台课程的设置要求,也都能够兼顾本科专业总学时设置的限制。很少有新建本科院校研究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社会岗位分工中的执业定位、资格要求。这就使得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行业需求、专业需求、执业资格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

1.2 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采用“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的结构模式。课程设置总学分和总学时偏高,开设的课程总量多,各类课程都有涉及,但都不够深入,教学质量不高;各课程的交叉与衔接、对应的能力要求、达到的培养目标、与工程管理实践的联系等都针对性不强,无法引导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形成清晰的认知,规划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2]。

1.3 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与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异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仅掌握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综合能力培养,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而企业对素质的认识与目前高校通行的素质教育在内涵上有较大的差异,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和以执业素质为核心的工程能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而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中,由于办学条件限制等因素,往往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会死读书,学生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与对应岗位的执业素质要求不匹配,存在较大差异。

2与工程师执业能力相适应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 实践教学体系模块的构成

要培养出适合建筑业人才市场要求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必须把实践教学与工程师执业资格相衔接。但作为本科院校,也不能忽视学生最基本的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像职业技术学院直接把与执业资格考试相关的内容独立设课,纳入到正常的教学体系中来。为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总体设计,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出发,从拓宽视野、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锻炼意志作风、养成职业习惯等方面入手,构建以实验室为基础,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的“全过程、三层次、六模块”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3]。

所谓全过程,即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实践教学四年不间断。

所谓三层次,即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基础实践主要包括军训、计算机上机训练、基础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论文)、认识实习、社会调查等内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兴趣;综合实践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验、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创新创业实践主要包括素质拓展、创新创业训练和学科竞赛活动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所谓六模块,即实习实训模块、课程设计模块、实验教学模块、毕业设计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实习实训模块以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为依托,使学生树立工程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课程设计模块以单门课程或综合若干课程为平台,搭建专项设计,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认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方法,减少从课程设计到毕业设计的梯度;实验教学模块以基础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室为平台,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为主线,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融会贯通科学知识;毕业设计(论文)模块以综合设计为手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模块以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使学生掌握调查、研究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能力的途径;创新创业模块以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各类实验室、教师科研课题、创新创业基金等为依托,通过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活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2.2 基本技能实践训练

按照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素质能力优化实践课程结构,使实践环节贯穿于教学体系始终,注重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提高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加大学生实验、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基本技能实践训练主要开展:工程现场实习实训、技术基础课程训练和各课程验证性实验等。通过这些实训环节,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对建筑工程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基本技能实践训练,是针对工程管理岗位的基本能力所必需的基本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的训练。依托工程软件实验室,主要开展制图与CAD训练、广联达工程造价软件训练、PKPM软件学习、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等10余项试验任务;依托工程制图实验室,主要开展房屋建筑学、施工组织设计等10余项实训任务;依托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土工、建筑材料、建筑和结构模型等实验室完成建筑力学、工程测量、土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实验,分别完成相关课程的实验任务和实训项目的实习任务。

2.3 专业技能实践训练

专业技能实践训练,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胜任岗位所需的专业经验和工程技能,是完成监理、造价、建造工程师等培养所必需的训练。在这一模块中,采取面向工程实践的授课体系,授课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始终以实体工程项目为模型,把建筑、结构、项目管理等知识体系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中,使学生在理论课程的听课过程中加强其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各个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课程设计是与专业课分开的,并且各门课程之间也是独立的,没有联系,很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在理论课程学习时,由于不能及时进行工程实训而无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由于各专业课程设计相对独立,学生即使能获得一定的技能训练,但也是零星的,不系统的;另外,所用题目资料比较单一,与实体工程建设场景有较大差异,学生只能机械地完成课程设计,不能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可以采用各专业课依托一个大题目,在每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结束后,编制各自的设计任务书,每个单项实训按建筑构造、结构、项目管理、施工组织、工程计价等全过程,实现“全过程集成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2.4 综合技能实践训练

综合技能实践训练,主要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仿真、招投标管理仿真、项目管理实务仿真、工程造价管理实务仿真、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仿真、毕业顶岗实训等训练环节的完成,把虚题虚做的校内毕业设计模式,变为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的新模式,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管理能力,使学生全方位体验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加强工程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尽早介入科研训练与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开展研究型、扩展型实验,工程力学、结构模型、数学建模、挑战杯等学科竞赛,这些训练项目主要依托教师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其综合技能的平台,让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及科学研究,在参与科研的实战中,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继而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2.5 职业技能实践训练

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从事某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所从事工作岗位需要的执业能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资格实训,获得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工程师等职业技能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关键是强化教学过程,使学生毕业上岗后获得执业资格的技术应用能力。具体实施中可将执业资格认证课程的内容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将执业资格认证课程考试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相衔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使之融合执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教学过程及考试方法。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的知识体系,可在学院网站下创立注册工程师教育学习网站,供学生全真在线模拟。

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质量保证措施

3.1 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建设

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学院实践教学指导组、教研室专业实践教学组、实验实训中心。学院实践教学指导组组长为教学副院长,成员为资深实践教学教师,职责主要为计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实践教学工作,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教研室专业实践教学组组长为教研室主任,成员为所有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职责主要为负责本教研室实践教学工作的计划、组织及实施。实验实训中心组长为实验室主任,成员为实验室教师,职责主要为负责和教研室联系各专业课程实训。

3.2 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就是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工程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需要从培养和引进两个方面同时着手。

专职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很多高校缺乏专职实践教师,实践课程基本都是理论课程教师兼任。作为教学型高校,一部分教师长期从事繁重的理论教学,及时加强工程实践综合素质提高的机会很少;另一部分是青年教师,由于其硕、博士毕业后即到学校任教,理论功底较强,但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工程实践能力不高。因此,加强专职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理论课教师兼任实践课程的相应激励机制。凡理论课教师兼任实践课程的教师,对其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后按等级在评优、晋升职称等方面给予优先。(2)制定新引进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机制。青年教师进校第一年必须进行实践技能培训,首先到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从事工程管理工作至少半年时间,增加实践经验,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再回到本专业实训中心工作,担任实践课程的助教,接受导师指导,完成整个实训课程的教授、考核过程,掌握常用专业仪器设备及软件的操作技能。(3)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获得建造师等注册工程师资格证书。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承担考试相关费用,并对获得注册工程师资格的予以奖励,督促教师达到“双师型”素质要求,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兼职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是确保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完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引进企业高素质的工程专业人才充实到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中,既可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给学校带来工程建设前沿的新工艺、新技术,向学生传授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可以通过他们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3.3 校内实训中心建设

校内实训中心建设规划要科学合理,按“基础性与验证性实验——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层次调整教学内容,开展实验教学。应具备下列功能:对学生开放的功能:实训中心尽可能使所有实验、实训项目对学生开放,学生能根据教学进度进入实验室或实训室完成教学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对教师开放的功能:尽可能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研究条件和空间,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对社会开放的功能:实训中心要防止在建设和运行上“各自为政”,独立建设、独立使用、缺乏共享性,应对社会开放,面向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社会相关人员技术培训。

3.4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除了校内实训,还要建立广泛的校外实习基地,高质量地完成好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企业中实习可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问题,缩小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通过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利用学校和社会不同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更加贴近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另外,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很多时候企业付出的仅仅是责任和义务,如何使企业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直接利益,这将对提高企业参与共建的积极性有着长远意义。因而,校外实习基地应当满足校企利益双赢的原则,这是确保校企共建成功的重要基础。

3.5 实践教学经费保障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除了要进行上述硬件设施的建设,还要有实践教学经费作为保障,在教学经费项目中必须单列实践教学经费。实践教学经费包括:社会调研、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费、实验室建设、各类实习、科研竞赛创新等,并按标准制定各项经费预算。保障经费到位,可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4结束语

新建本科院校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一般无建设行业背景,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以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所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生产一线,但这些学校开办本科教学时间短且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使得人才培养方案模仿的痕迹严重。尽管已经大量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但实践内容、实践手段与生产实践脱节,与行业领域的执业资格制度的要求对接上存在不足。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立足战略转型发展,关注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注册制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影响,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改革实践教学方案,使其与行业资格挂钩,促进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和建设行业人才要求之间的对接,坚持走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副部长: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做职业教育[EB/OL].[2014-04-23].http://zj.qq.com/a/20140323/003301.htm.

[2]姜慧,殷惠光,王杨.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12):15-17.

[3]殷惠光,姜慧.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与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94-99.

[4]殷惠光,等.与执业资格制度相适应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大学教育科学,2011,(4):34-37.

[责任编辑:D]

Construction 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Profess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Based on Engineer Qualification

ZHANG Xiao-b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 and Architecture,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45500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 new local universities, where practice teaching doesn’t match the engineer qualific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explores practice teaching deeply, build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named "whole process, three levels and six module" based on university-enterprise joint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and puts forward some guaranteed measur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new local universities to grasp policy guidance and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new local universities; engineer qualific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5)02-0147-04

[作者简介]张晓兵(1983-),男,河南巩义人,讲师,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5-02-23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实践教学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浅析电力工程中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